第四百三十七章調兵遣將
章節報錯
莫千軍一笑,道:「師父,還有驚喜在後面,您就先收弟子吧。」
嶽不群失笑:「還賣上關子了!好,先收第一個驚喜。」
正衣冠、跪拜,拜完孔子拜先生,贈送六禮束脩、淨手,敬茶、訓誡等,算是儒門的那一套,完全和武林不沾邊。
一眾武林中人看得津津有味,該真沒見過讀書人怎麼拜師。
禮畢嶽不群才去問劉正風:「劉將軍不是在湖廣嗎?怎麼這麼有空來京城?」
劉正風笑道:「不敢當嶽先生這樣稱呼。這次來京是接到調任的命令。」
嶽不群問道:「哦?劉將軍調任到哪裡了?」
劉正風笑道:「調任陝西。」
嶽不群很意外:「還真是緣分啊!」
莫大先生在旁邊就是一皺眉。
這次見到劉正風,劉正風也只是淡淡地叫了一聲「師兄」,對衡山派內的事一句都沒問。
從他金盆洗手,把親傳弟子都帶在身邊,和衡山派再沒有往來。如今更是遠離湖廣,反而到了華山派山下,和嶽不群越走越近。
劉正風道:「不是緣分,是牟總兵特意把卑職調任到陝西,牟總兵也調任陝西。」
「啊!」
牟大人升任總兵,一直守在直隸,這個時候調任,還是調任到陝西,很明顯就是為了兒子。
牟總兵把和嶽不群有淵源的劉正風一起調到陝西,可謂用心良苦。看來這就是莫千軍說的驚喜,這其中又有他的影子。
嶽不群對牟大人道:「牟大人廢了不少力氣吧?」
牟大人笑道:「前兩年左副都御史楊大人都理陝西馬政,近來蒙古擾我邊境,楊大人被認命陝西巡撫。牟某與楊大人有舊,這又是個報效國家的機會,就追隨楊大人到了陝西。」
說的輕鬆,但他從直隸遷至西北,還是平級調動,又在邊境緊張的時候,不是為了兒子,實在不必如此。
嶽不群道:「牟大人有心了。」
牟大人道:「都是應該的,先生,咱們以後交流就多了。」
許大人有些羨慕地看著牟大人,本來自己已經領先了,可是還沒等高興多久,這位牟大人就來了這麼一手,不只把兒子安到了嶽不群身邊,自己都跟著跑了過去。
許大人一度也衝動想讓自己的兒子繼續跟著嶽不群學藝,不過立刻就打住了這種想法。
皇上的任命都下來了,豈是說改就能改的。再說學藝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出頭。兒子領先這一步,以後就要處處領先一步。
三嶽劍派的人都羨慕地看著嶽不群,能把一個江湖門派經營成這樣,真是聞所未聞。
恆山是尼姑、泰山是道士姑且不提,衡山其實也收當地土豪的孩子,劉正風就是當地豪族,卻從沒有達到嶽不群這種水平。
莫大先生自己出身寒微,和劉正風這個當地大豪格格不入,反而把他逼走,如今更是形同陌路。….
劉正風抱華山派大腿,讓莫大先生這個衡山派掌門顏面掃地。
莫大這個人雖然孤僻,卻把衡山派看得極重,所以他才能不顧尷尬,追嶽不群追到京城。
他看不慣劉正風的豪闊,絕足不登劉正風的門。
但此時事關衡山派的大事,也顧不得與劉正風的罅隙,悄悄地對劉正風道:「師弟,我知道你記恨我們沒有出手幫你對抗左盟主,但此時事關衡山派的未來,師弟一定要出手相助。」
劉正風皺著眉頭,問道:「什麼事?」
師兄說的輕巧,「沒幫你對抗左盟主」,那可是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豈是這麼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能揭過的。劉正風嘴上不
說,心裡卻從沒有放下,他對衡山派的恨不亞於嵩山派。
莫大道:「衡山派失傳了一些劍法,不知什麼原因,嶽掌門得到了,為兄想讓你幫忙把劍法討回來。」
劉正風這才明白以師兄的性格怎麼會出現在這裡,他瞅著都尷尬。
劉正風道:「如果衡山派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我看在師父的面上,一定會幫一把,這種事就算了。無論嶽先生有什麼,想拿出來自然會拿出來,不想拿出來,旁人也不便強求。」
劉正風一直稱呼嶽不群為「先生」,不稱呼「掌門」,就是告訴別人自己再不是江湖人了。而且對師兄他話也說的清楚,他只給師父面子,現在衡山派的任何人在他面前都沒有面子可言。
莫大本就不善言辭,這時更是被劉正風懟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看到嶽不群這麼結交官府,他在反思是不是自己以前的路走錯了。
本來衡山派有劉正風這個自己掏錢捐官的近水樓臺,卻被自己生生逼成陌生人。
該讓三嶽的人看到的,他們已經都看到了,嶽不群也就不再讓他們跟著自己了。出了京城就和他們告別,就連還算順路的恆山派,也變得不順路了。
嶽不群不提,他們可以厚著臉皮跟著,現在嶽不群已經下了逐客令,臉皮最後的三「玉」也不可以繼續跟著了,都悻悻地離開。
牟大人的動作非常快,帶著劉正風和嶽不群一起離京,趕往陝西。
一路之上,談及邊境吃緊,嶽不群隨口幾句,就鎮住了牟大人。
嶽不群對陝西很熟,對騎兵也很熟,這次蒙古寇邊,在嶽不群看來不過是小打小鬧。
知道許泰的文策依然勝過牟振時,牟大人就明瞭嶽不群應該懂些軍事,但覺得最多落個紙上談兵。
行軍打仗可不是讀幾本兵書就行的,沒真正帶過兵,很難真正打勝仗。
牟大人就是帶兵之人,聽了嶽不群幾句話他就知道不是無的放矢。他本來就被嶽不群弄得有些盲目,現在都有些崇拜了。
牟大人立刻虛心起來,嶽不群還真就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只獻策對抗騎兵,整備軍事,還提出很多開發建設、保境安民的意見,就連馬政的廢弛、私茶的交易等,也都給出了真知灼見。
兒子還什麼都沒學到,牟大人卻覺得自己已經受教了。
一九八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