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那宇文一家在晉逆之中也算顯赫,那宇文憲獻城之事,是否有詐!”羊侃有些疑慮道。

他們這一支人馬,才剛剛抵達了江陵城下,和原本就包圍在江陵城下的徐世勣部會合,但這麼一個天大的餡餅就已經砸在了頭頂上,讓很多人都產生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甚至擔心這是不是又是那個諸葛小兒的算計!

這江陵城,徐世勣與周瑜兩個人打了這麼長時間,也沒有打下來,而他們這些人才剛剛一過來,已經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要跳反了,這如果都不算是一個天大的餡餅的話,那還有什麼算是天大的餡餅呢?

“不管真假,如此大好時機,總要試一試的!”朱棣微微頜首道。

怎麼一個送上門來得機會,雖然確實有風險,但總是要值得試一試的。否則,一旦那宇文憲是真心實意投降的話,但他們卻因為可能存在的風險而放棄了這大好機會的話,日後怕是腸子都悔青了!

至於那宇文憲是否有詐降的風險,只要他們小心謹慎,做好準備,就算真的有什麼計謀,也能夠把損失降在一個他們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

總之,雖然確實有一定的風險險存在,但朱棣卻認為值得冒這麼一個風險!

現如今,李牧從江夏退出來之後就把守漢律,控制住了漢水要道,杜絕了朱元璋從水路直取襄陽的可能。

而原江夏大守于謙更是領兵一萬駐守臨沮,扼守南郡與襄陽要道。

這兩支兵馬,算是將他們所有的兵馬徹底隔絕在南郡之中,無法跨過江陵的諸葛亮直接前去直攻江陵的治所襄陽。

而且,江陵這裡確實是也牽制了他們大量的兵馬,周瑜與徐世勣二人都被諸葛亮給拖在了這裡。

不優先解決了江陵這一顆釘子的話,他們也很難放開手腳去專心對付于謙與李牧,開啟南郡與襄陽之間的通道。

而既然朱棣都認為這個險值得一冒了,其他人再有疑慮,也只能夠將其先憋在肚子裡了。

很快,約定的時間如期而至,羊侃親領三千兵馬於宇文憲開啟城門之時入城。三千兵馬,就算是城內真的有什麼麻煩,但損失了之後也絕對不可能讓他們傷筋動骨。

反之,如果城內並沒有什麼埋伏,宇文憲確實是真真心心想要投靠他們的話,那僅這三千兵馬也絕對不可能是晉軍短時間之內就可以驅逐出來的,已經足夠可以幫朱棣爭取到攻下江陵的機會了。

這些年的時間裡,朱棣的大哥朱標確實是非常得到朱元璋的看重,相比其他的兒子,對於朱元璋來說,朱標絕對是親兒子中的親兒子,是真真正正當成繼承人來培養的,有很多好事也都落在了朱標的頭上。

而這些年裡,朱元璋出征在外,基本都是由朱標一個人留在後方看家,再加上一些重臣輔助。因此,朱標現在基本就相當於朱棣時期的朱高熾一樣,在眾多的重臣之中,威望十足。甚至,很多重臣,都是由朱標一手培養提拔上來的。

朱棣本來也沒有那麼多的心思,畢竟,最開始的朱棣相對於朱標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優勢。

但是,在朱標一直坐鎮後方的同時,朱棣卻一直跟隨朱元璋出征在外,甚至很多時候都會獨領一軍,這些年立下的戰功相當不俗,在軍中的威望甚重。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少將領不經意之間就靠攏了過來。

這手裡面的牌面開始多了,一些本來不會產生的想法也開始產生了。如果說剛開始的時候,朱棣的野心沒有發育的土壤的話,那麼,到了現在,他的野心不僅得到了發育的土壤,而且還得到了茁壯的成長。

除此之外,那就是朱元璋這些年對於朱棣也越發重視了起來,也讓朱棣開始有些會錯了意。

事實上,這只是朱元璋本能的,還是更願意相信自己人而已,還是認為自己的血脈親屬更加可靠一些而已。

而且,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之中,其他的兒子雖然不是無能之輩,但也沒有太過突出的地方。

而朱標與朱棣這兩個,剛好一文一武,一個一直以來,幫他將政務處理的好好的,妥妥的,而另一個則是驍勇善戰,攻城拔寨無往而不利。自己的兒子,而且還是爭氣的兒子。朱元璋當然不可能讓他的才能浪費,當然要好好的培養了。

再加上一直以來,朱標和他的眾多兄弟們也表現得兄友弟恭,讓朱元璋忽視了一些問題。或者說,是不願意去想到的一些方面的問題。

就算是再強的人,只要是人,總歸是有弱點存在的,也總歸會有自己柔軟的地方的。

在朱元璋看來,朱標與朱棣二人,這一文一武,剛好相得益彰。就算那一天他不在了,這兄弟兩人也可以在這亂世之中扶持著相互走下去,甚至走得更遠,直到走到那個頂點之上。

在文臣的那一方面,朱標有著最天然的優勢。在這一點上,朱棣現在就算是想怎麼追趕,也可能是追趕不上去了。

但是,朱棣卻瞄準了軍隊這一個領域。而在這一領域之上,朱棣相比於一直坐在後方的朱標,卻有著天然的優勢。

而朱棣現在想要做的,並非是他可以搶奪多少的兵權,在這一點上,只要朱元璋還在,就沒有太大的意義,甚至可能會給自己招來禍端。

朱棣現在是要儘可能的多立戰功,就算是無法掌握更多的,並且但至少要不斷提高他在軍中的威望,讓朱標在這一點上永遠無法有超越他的機會。

只要把握住了這一點的優勢,未來他就還有機會在。

而江陵,就是朱棣奪取戰功的又一個重要關鍵。只要他朱棣先下夷陵,再下江陵,那麼,這攻打南郡,大多數的功勞,都得落在他的身上。

甚至,日後就算是拿下了整個荊襄之後,光憑南郡上的功勞,有任何的事情也絕對饒開不過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