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
章節報錯
天下喪亂數十年以來,在世間留下姓名的人可謂是不可勝數。
人一多自然就有高低之分。
而世人又怎麼評判誰人才高,誰人才低呢?
若一人有光輝事蹟的話,那自然是容易的很。
只不過世上多的是還未在世間留下事蹟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有許多具體的評判人才能高低的標準在世人間開始流傳。
見人見事若只見一人一事,這便是尋常的人才。
若能舉一反三,獨闢蹊徑,這樣的人才便可稱為瑰寶。
楊阜現在就已經隱隱有將姜維當做瑰寶看待的心思。
能看出大魏可以藉助成都內亂的時候,挑動益州的南中四郡造反,這一點已然不是尋常人可以做到。
姜維卻能在這一點上,進一步提出奪取漢中的設想,這更讓楊阜感到意外與欣喜。
這一點,他也未曾想到。
只是單單有設想是不夠的的,楊阜還需要姜維講出相應的達到以上設想的具體方法。
若有設想而沒有具體辦法,那就是紙上談兵。
想到此,楊阜暫時收斂起自己欣賞的目光,他先讓姜維坐在身前。
面對楊阜的邀請,姜維也不推脫。
當姜維在楊阜身前坐下後,楊阜以刺史之尊親自為姜維倒了一杯酒。
楊阜將酒遞到姜維的身前,看著姜維一飲而下。
隨後楊阜問姜維道:“君有何計惠顧?”
楊阜以刺史之尊親自為姜維斟酒,足以體現他對姜維的看重。
這也是他對姜維那句“南中可用”的獎賞。
只是接下來楊阜問的話,可是對姜維的一種考教了。
楊阜的意思姜維當然懂,但是他卻一點都不緊張。
姜維只是一校尉,校尉與刺史的身份可謂是有云泥之別。
尋常校尉若是遇到刺史親自斟酒的情況,要麼是表現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要麼便是推辭不敢接受。
但是姜維卻與眾不同,他很坦然的接過楊阜手中的酒飲了下來。
他的這番行為充分體現了他敢做敢為的性格。
當然姜維也知道,接下來楊阜對他的考教才是關鍵的。
別看楊阜現在對他表現出寵信的態度,只是好感這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
若是他不能說出奪取漢中的具體計劃,那麼他肯定會在楊阜的心中被打上一個誇誇其談的標籤。
這樣的話,對他的未來是極其不利的。
不過既然姜維能有奪取漢中的建議,那他心中肯定有著相應的計劃。
因此面對楊阜的詢問,姜維答道:
“維之前曾聽聞過大將軍有攻伐漢中之議,卻被使君所阻,想來使君主要顧慮的乃是漢中地勢險要這一點。”
見姜維提起這件往事,楊阜點點頭。
不說往日,就說現在,若是沒有一個上佳的策略,那麼楊阜依然是不建議貿然進攻漢中的。
畢竟不管劉備政權內部如何動亂,漢中的地勢險要這點是不爭的事實。
看到楊阜楊阜點頭,姜維便接著說道:“然《孫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既然漢中地勢險要,我軍不易拿下,那我軍為何不先謀後交,令敵軍自潰呢?”
聽到姜維這麼說,楊阜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
楊阜示意姜維繼續說下去。
在楊阜的示意下,姜維的聲音越發明亮。
“漢中地勢之險峻,世所罕見,糜暘之善兵,亦天下少有。
然戰者,非只交陣之道。
自建安二十四年以來,南賊數年連番大戰,荊益二州民力耗損嚴重。
因此緣由,故在去年南賊取得襄樊會戰勝利後,並未繼續北進,反而固守疆土以圖休養生息。
國力之不足,這是南賊之死穴。
然南賊之死穴,卻是我朝傲然天下之根本。
凡戰者,當以己長攻彼之短。
既然南中將亂,我軍可藉助此時機,暗中協助南中諸軍擴大軍勢,令益州動亂無限擴大。
南賊國力疲弱,去年又多放歸軍士歸田,想來現今益州兵力定然不足。
南中地勢之險峻不下於漢中,且南中地處偏遠,瘴氣橫行。
劉備縱然舉大兵恐怕也不能短時間內鎮壓南中義軍,更何況現如今益州兵力不足乎?
益州乃南賊根本,益州之長久動亂,勢必為劉備所深為憂慮。
憂慮之下,劉備見益州兵力不足以快速鎮壓南中動亂,勢必會從他處調兵,使君以為劉備最終將從何處調兵乎?”
姜維的最後一句話似是詢問,但答桉卻是顯而易見的。
“以我預料,劉備必將從梁州調兵。”
聽到姜維的這個判斷,楊阜臉上也流露同意之色。
劉備現在滿打滿算只擁有三個州,其中軍力最強的分別是梁州與荊州。
相比於荊州,梁州離益州更近,很明顯從梁州調兵更為方便快捷。
畢竟荊州雖然也有重兵,但是荊州面對的敵人實際上有兩個。
況且正如姜維所說,劉備政權的國力本就不足,他又怎麼可能千里迢迢從荊州調兵呢?
而如果一切都按照姜維所推算的那般,劉備最終將從漢中調兵的話,那對魏軍來說的確是一個大好時機。
漢中地勢險峻不錯,但漢中也有個很顯著的特徵,那就是需要防備的地方不少。
姜維在來到陳倉後,第一件事便是察看了許多關於漢中的情報。
當年劉備拿下漢中後,法正與諸葛亮為了讓漢中成為牢不可破的壁壘,便建議劉備在漢中加強防備。
法正與諸葛亮的具體辦法便是:在漢中的各個險要關隘留重兵以抵抗外敵,並且各個關隘可以左右呼應。
這個辦法的好處就在於,一旦有外敵來犯漢中,別管敵人來的有多少,他們都會被漢中那一道道嚴密的防線給阻擋在漢中之外,不得寸進。
這道防線在歷史上是用無數魏軍的生命,來證明他的成功性的。
歷史上曹爽率大軍南征卻被王平打的一愣一愣的,除去王平本人指揮有方之外,法正與諸葛亮佈置的防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初魏延敢說出“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這番豪言壯語。
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那一道道嚴密的防線,給了他很大的底氣。
而歷史上之所以季漢會滅亡,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法正與諸葛亮構造的漢中防線被內部人破壞了。
後世人皆知鄧艾偷渡陰平是一個神來之筆,吹響了季漢滅亡的號角。
但許多後世人不知道的是,在原先法正與諸葛亮設定的漢中防線中,陰平是留有重兵防守的。
若是歷史上的漢中防線不被季漢內部人破壞,鄧艾有什麼膽子偷渡陰平?
別說鄧艾了,就是鍾會能不能拿下漢中還是未知數呢。
或許姜維不知道歷史上的種種事例,但他是知兵的。
法正與諸葛亮所佈置的防線深得《周易》“重門”的精華,他知道這樣的防線旁的不說,抵禦住來犯的敵人是不難的。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姜維認為要想拿下漢中,第一要務就是要破壞現今漢中的防線。
至於該怎麼破壞那層層嚴密設防的防線呢,其實也很簡單。
那便是讓漢中的兵力大大減少。
現今漢中的防線要想發揮效用,有一個很大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漢中要留有重兵。
唯有重兵,才能守住漢中嚴密防禦網的每個連線點。
若一旦漢中的兵力不足的話,那麼漢中的嚴密防禦網的某個關鍵節點肯定會出現紕漏。
到那時候魏軍就可以以強大的軍力,以點破面,從而瓦解整個漢中的嚴密防禦網。
姜維不知道的是,他現在的構思正是歷史上鍾會採取的辦法。
而歷史也證明了,姜維的這個想法,只要實施的好,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
或許楊阜沒有姜維的天賦,想不出這樣一個以點破面的辦法。
但是在姜維的解釋下,楊阜也漸漸回味過來姜維這個策略的精妙之處。
畢竟楊阜也是當世智士,況且論對漢中的瞭解,他更在姜維之上。
在知道姜維“以點破面”的辦法的確有可行之處後,楊阜眼中欣賞之色再也不加掩蓋。
以往漢中那嚴密的防線,令多少大魏智士感到無可奈何。
沒想到現今卻是姜維這樣一個年輕的校尉,想出一個策略來破壞漢中的防線。
幼麟之稱,果名不虛傳。
只是在欣喜之餘,楊阜心中還是有些疑慮,楊阜開口問道:“伯約所言上兵伐謀,吾已是知曉。
那伐交一事又從何談起呢?”
面對楊阜的詢問,姜維繼續自信地開口答道:
“若想讓劉備抽調梁州兵力回益州,那麼南中的動亂能否持久便是關鍵。
南中四郡,各有首領。
若南中四郡之首領能團結一致,一同對外,那麼南中之動亂,才會如我方才設想一般長久。
只是人心有異,在沒有外力的引導之下,恐四郡首領無法做到這一點。
所以維建議我朝當派出一名使者前往南中,以金銀賞之,以爵位誘之。
只要南中四郡首領能接受我朝的封拜,那麼名義上他們便同為魏臣,如此一來,他們之間各自為戰的可能便大大降低。
另外有使者在南中,一旦南中四郡首領之間產生嫌隙,使者可藉助我大魏之天威從中調節,從而不致被敵人有機可乘。”
聽完姜維所說的這番話後,楊阜眼中的欣賞之色愈發濃厚。
只是今日姜維給他的驚喜還不止這些。
在說完以上的話後,姜維繼續對楊阜建言道:
“伐交者一為派使者前往南中,二為派使者前往江東。
南中貧瘠,軍資不足,若想讓南中之動亂長久,則勢必要為南中諸郡提供軍資。
然南中地處南疆,我朝鞭長莫及,無法做到這一點。
但孫權佔據交州,這一點對他來說並不難。
只要我朝使者能讓孫權提供相應軍資於南中諸郡,那麼我之計策定然事半功倍。”
在聽完姜維的話後,楊阜故作疑惑的問道:
“世人皆知,孫權乃是劉備之太尉,他會襄助我朝嗎?”
見楊阜有這層擔憂,姜維卻篤定地答道:
“一定會。“
“孫權此人素有大志,當年他為劉備之盟友尚且有偷襲荊州之舉動,況且他現在居劉備之下乎!
若孫權真無二念,他當初又怎麼會派出張溫意圖離間糜暘與劉備君臣呢?
孫權之前對劉備順服,無非是因為公安一戰後元氣大傷,為江東安危計他不得已而為之。
現經過數年之休養生息,江東實力有所恢復,孫權又豈會一直甘願做劉備的臣子?”
“依維預料,近年來劉備之勢力不斷擴大,孫權心中的忌憚不會比我朝低。
在這時我朝只是要求孫權暗中資助南中,並未讓他直接攻擊荊州,以孫權之性格,想來此事他肯定樂意之至。”
在姜維說出自己的全部看法之後,楊阜再也難以壓抑住內心中的讚賞,他不禁撫掌大笑起來。
他剛剛故意提出疑問,其實是在進一步考教姜維。
對於孫權是否會資助南中一事,楊阜比姜維更清楚。
因為以楊阜現今的地位,他能得到的情報比姜維更多。
從楊阜之前收到的情報可知,就在不久前,孫權曾主動派人聯絡過曹丕,暗中有修好的意圖。
在這種情況下,若曹丕能主動釋放出一些善意,孫權又豈會不答應曹丕的要求呢?
只是這些事姜維並不知道,他完全就是靠自己的見解得出這番推斷。
再加上他方才所獻的計策,由此可見姜維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大才。
興奮之下,楊阜直接握住了姜維的手,他對著姜維言道:“若伯約此計能成,揚名天下之日不遠矣。”
面對楊阜畫出的大餅,姜維臉上流露出一些笑意。
他主動來到陳倉,為的不就是揚名天下四個字嗎?
而且楊阜能對他說出這番話,就說明他十分同意自己的計策,並且會將此計策獻給曹真,這才是最關鍵的。
畢竟在姜維的計策中,有許多是國與國層面的較量,這一層較量必須要曹真出手才行。
只是姜維也知道,能不能真正的揚名天下,還得看漢中能不能在他的計謀之下成功拿下。
想到這裡,姜維的心中浮現一個人名。
“蜀小國也,名將唯暘。”
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大魏的眾臣對糜暘的看重與忌憚。
現在他用自己的才智設下了一個大局,那麼糜暘又會如何破局呢?
他又破的了嗎?
他很期待糜暘的出手。
當世大丈夫,自當與天下英傑交手,如此才不負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