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張仲景所言,劉備稍稍歇息了兩日,精神便已大好,於是他便率眾出城,祭祀戰死將士。

這些將士被埋葬在城東郊的雲岡矮山下。由於此地多是黃石,並無多少青草,祭祀之時,眾人只覺滿目荒涼。再聽道士們絲絲縷縷的唱經祈福之聲,又聯想到自身命運,頓時聲淚俱下,哽咽抽泣。而唯有劉備沉默不言。

直到祭祀完畢,劉備才開口對眾人說:“將士之間,外雖異姓,實同手足。同結生死之義,共患難,同仇敵愾,以氣貫山河。當年我在渤海失策,令多少將士枕籍而死,至今不敢相忘!這次又令這些袍澤埋骨此地,於心何忍?”

眾人聽到這,不覺面色微變,而劉備臉上依舊高密如雲,他環視周遭,而後對將士沉聲道:“我上次有言在先,若不能擊破東賊,絕不撤離此地!此言不變。若不為袍澤復仇,劉備豈能苟活?”

在場士卒聞言,先沉默片刻,而後山呼海嘯。眾將也不禁胸懷激盪,紛紛請戰。至於少數一些怯戰之人,自然也不敢再談了。

劉備見時機成熟,就召集各將領幕僚們再次軍議。畢竟無論如何振奮軍心,具體的破敵之策,卻還是要詳加謀劃。由於上一戰的失利,眾人多以為遠去奔襲不利,而荀攸又適時提出,東軍此時勝了一合,心氣上得了優勢,大概整頓之後便會再來挑戰,乘勝奠定大局。故而不如先示之以弱,待敵生出驕躁之氣,再伺機反制。這謀劃頗得大眾心意,但陳沖卻以為不可。

他這幾日已有熟慮,當眾丟擲說:“兵法之要,務在爭先。上次失利,並不在於我軍奔襲不利,而在於臨時變陣誤時誤己,以至於讓麴義先攻。故而此時坐等反制,也不是沒有再敗的可能,我以為,固然要求變,但還得是主動奔襲。”

不待眾人反駁,他拉開地圖,標出東人與鮮卑人的位置,而後說道:“上次我們試圖夜襲東營,但卻為東賊發覺,可見平城周遭必有東人斥候,故而想要從中取勝,大是不易。但若是襲取軻比能,卻大有把握。”

此言令眾人頓時一驚,畢竟此前西軍能扭轉局面,多有軻比能戰中觀望的緣故。所以事後眾人多以為,既然軻比能有中立之意,最好還是儘量維持原樣,不使鮮卑與曹操同心。然而陳沖卻提議進攻鮮卑,實在是不合常理,讓眾人難以理解。

陳沖接著說道:“軻比能看似中立,實則自比漁翁,無論東西誰處下風,他都必將藉機傾倒,以維持兩朝均勢。我軍若真要擊敗東賊,就絕不可令其坐視成敗。而他也自以為東西相爭,必不顧及於北,亦對我等不設防備。故而我等若先攻鮮卑,勝算當在八成以上。”

龐統聆聽片刻,在一旁問道:“只是既攻鮮卑,東賊怕也不會坐視,若前來夾攻,老師當如何處置?”

這正是陳沖謀劃的根節所在,他笑道:“我要得就是曹操來攻。”他用手指點了點鮮卑所在的白登山側,又移到曹營所在,而後細說道:“東賊營在小蒲鄉,而白虜營在白登山,兩軍相隔近四十里,曹操得知訊息,別無選擇,必定率兵來救,而這前後至少得要兩個時辰,這便給了我等應變的機會。”

“依我看,我軍可分為兩部,一部夜襲時,另一部從容在山口布陣。山路狹窄,曹操兵力難以施展,卻又不得不來。到那時,東賊疲敝,我軍又佔據地利,只要稍加阻擊,等兩部合軍後再回擊,我看他拿什麼取勝!”

此番分析完畢後,眾人心中無不驚歎,口中卻不知說何回應。而以在一邊旁聽良久的賈詡,此時反覆思忖,竟也找不到絲毫的反駁理由,這才由衷嘆道:“兼顧內外,合乎正奇,料敵先機,古今謀略不過如此。”這也正是眾將心聲,紛紛出言贊同。

見無有異議,劉備就開始安排人事。既然要襲取鮮卑,那用兵就一定要從速從精,務求一擊成功,故而劉備從全軍的四萬騎軍中抽調出三萬,用作突襲白登山的主力。全軍分為六陣,其將領選用的也多是聞名已久的良將,分別由張飛、段煨、魏延、劉豹、徐晃、拓跋力微擔任。除此之外,還有萬餘步卒跟隨,由昌豨帶領,可為騎軍壓陣,也防止鮮卑難逃與東人匯合。

而在山間設伏的,則是剩下的十萬士卒,由於旨在佔據險要,所以只以步卒為主,多帶弓失弩機,並攜有大量的松明,必要時可以施展火攻。陳沖將其中的九萬步卒分為十八陣,分別由趙雲、陳登、馬岱、楊秋、射堅、陳到、楊阜、張琰、朱皓、杜畿、賈洪、張衡、王昌、繆尚、梁雙、岑光、劉雄率領,自南向北依次列陣。至於剩下的萬騎,則以關羽為主將、馬超為副將,作為預備隊伺機投入戰場。

至於攻守的主帥,陳沖與劉備協商後,決意以劉備北攻鮮卑,而以陳沖南拒東人,眾將都無有異議。

計議定下後,所有人的心中同時生出一種自信和忐忑來。自信是因為他們知道,再無人能想出更佳的計策,而忐忑也是因為他們清楚,最終的成敗還是要交由上蒼來決定。

不過也無可悔改了,各將明瞭自己的任務之後,就紛紛帶兵回去整頓士卒,更換營壘,而陳沖也隨即帶著諸葛亮鄧芝等人去抽調物資,分發輜重。劉備一時無事,便騎著留影,在親信騎士的擁簇下,到各營壘中巡視督促。

他先到將作為先鋒的騎軍之中。騎軍的這些將領,都是隨幷州創業多年的老將,哪怕是自鮮卑中奔來的拓跋力微,也相處有十多年了。而自渤海、武原、火石埠各役,宿將健卒相繼凋零,加之軍中不少人仍帶輕傷,故而難復當年十五萬幷州大軍入關的盛況。劉備見各軍都有暮氣,只有魏延所率的新建南府兵士英氣尚可,想起了當年他們在雨中廝殺,擊破袁術、更蒼等偽朝精銳之情形,不覺略有酸楚之感。

劉備即勉勵騎軍諸將說:“當年匈奴再亂時,鮮卑單于魁頭在沙陵與我浪戰,也是先勝一合,但我軍隨即出兵夜襲,打得他精銳盡喪,一蹶不振。今日情形好過當年數倍,望諸君爭先立功!”

從騎軍回,正待巡視步軍各部,突然飛騎來報,說有匈奴人正聚眾作亂,便策騎前往檢視。原來是有匈奴渠帥見還要再戰,自以為勝算渺茫,又擔憂美稷的族人,便要率眾從營南密林處的小坡逃走。劉宣之妻弟呼延乂親自帶人追趕,結果兩部竟發生了火併,一時刀砍失飛,約有二十餘人因此喪命,橫屍林中。而劉備親自趕來後,逃人頓時膽寒,委兵於地,不敢再做掙扎了。

張飛看到地上這多屍體,大怒道:“臨陣脫逃,罪在不赦,不要放過從者!”於是將抓獲的百餘匈奴人都剝了衣裳,雙手縛在頭上,立刻就要腰斬。

可劉備隨即揮手阻止,緩緩走到人群中,對眾人問道:“有哪些人殺了自己的同袍?”士卒們指認了十餘人,劉備便頷首說:“殺人者償命,本是人間公道。”於是就把這些人斬首了。

而後劉備又問道:“有哪些人砍傷了自己的同袍?”士卒們又指認了二十餘人,劉備便對他們說:“傷人者償身,你們就在軍中做苦役吧。”

對於剩下的數十名逃人士卒,劉備說:“美稷遇險,是我對不起諸位,並非諸位對不起我,想走就走吧。但兵械甲胃乃是國家事物,還望諸位留下。”

說罷,那些逃人均面露愕然慚愧之色,而後一言不發地解下身上的鎧甲,將其堆積一處。在軍需官整備的時候,劉備又走到這些逃人中,與他們閒話。他望見一人臉上有一條傷疤,不禁問道:“這是哪年留下的?”

那人窘迫地答說道:“初平元年,在平城被一索虜劃了一道。”劉備吃了一驚,而後笑道:“那你也是老人了啊!”再問其餘人,身上多少都有傷疤,於是劉備拍著那人的肩膀,又嘆說道:“老人分別,也不知能不能再見,不如先用一頓膳,再走不遲!”

也不待人回話,他當即就招來火營,就在此時此地用膳。逃人多心中忐忑,然而飲食間,卻發覺劉備身處眾人之中,並非對逃人逢場作戲,而是與尋常士卒等同,時而嘆罵逃人,時而激勵士卒。到最後,眾人飲食分別,逃人也沒等到意想中的挽留。

等劉備走後,逃人們迷茫地站在原地,不知何去何從。這時,忽有一騎拿著包裹前來,和他們說道,這一行數百里,大將軍擔憂他們到了中途便無以為繼,於是便送他們一些盤纏,並叮囑他們,路上勿要恃勇欺人。逃人聞而大慚,當即回營向劉備請罪,請求為此戰先鋒。

三軍士卒聽聞此事後,心中都頗生感慨,私底下相互議論說,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世上恐怕無人能比大將軍;論謀遠圖敵,舉眾履險,也無人是龍首的對手。國家社稷,大概必由二人興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