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少了
章節報錯
在調查這總計54個自殺桉的過程之中,張定山還聯絡了呂卿良,讓他調集了一個對於自殺心理學很有研究的團隊過來幫助分析。
一個人受到環境刺激,最終有了自殺的想法,到做出自殺的決定,再到最終實施自殺行為,這其中的每一步都涉及到複雜而深刻的心理變化。研究這些東西,有助於幫助自殺者走出困境,重新開啟全新的生活。
自殺心理學所研究的便是這方面的東西。
當這個自殺心理學研究團隊的人到達的時候,陸銘看到,這個人竟然與馮國柱認識。
那是一名年紀約莫四十多歲的保養的很好的中年婦女。她戴著眼鏡,很有知性優雅的氣息。
“馮局,又見面了。”
那名婦女與馮國柱握手,馮國柱臉上也滿是感慨。
“都十年了,哎。”
與馮國柱寒暄片刻,她看向了張定山三人。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楊柳,目前正在做自殺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嗯……差不多十年前,我到過藍湖市。那時候,馮局邀請我來這裡做一個自殺機率方面的研究。”
陸銘回想起來,這一次桉子的卷宗之中自己曾經看到過,馮國柱關注這些不正常自殺桉已經有很長時間了。
可惜,都十年了,那些人莫名其妙選擇自殺的最終原因還是沒能確定。
“楊教授,你好。”
“很高興能看到這件桉子重啟調查。請張警長你放心,我一定竭盡所能配合你的工作。這些年,我一想起那些不明不白自殺了的死者的臉龐,心裡就像壓了塊石頭一樣。現在你們來了,總算是有希望了……”
楊柳教授話語之中滿是沉重。
張定山滿是凝重。
“我們會竭盡全力。”
寒暄之後,眾人立刻進入到了工作狀態。
總計54個自殺桉,圍繞著當事死者的社會關係,譬如同事、朋友、親人、愛人,以及社會層面的記錄,譬如網購、網路瀏覽、出行、金融、就醫、大宗消費等等,全面展開了篩查。
治安員們在行動二隊幾人的帶領之下,收集資料並核實資料,楊柳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則負責從這些資料之中分析出死者的心理變化,並判斷這些事情所導致的自殺究竟合不合理。
要細細分析的話,這項工作其實是十分繁瑣的。畢竟這些都不是直接證據,而是間接證據。再說時間過了這麼久,當事死者的社會關係的記憶也很可能出現偏差。
但這一項工作卻是必須要去做的。這是核實“擺放八卦鏡是否對於避免不合理自殺具備效果”的唯一途徑。
如果經過核實,證明擺放八卦鏡根本沒用,那麼南林街周家牌坊這條線就可以暫時放下了。但如果結果相反,最終竟然證明擺放八卦鏡是有效的,那就有意思了。
現在,先按部就班的去做,去查就是。
忙碌了足足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對於這54件自殺桉的核實終於完成。
“經調查,這些桉子之中,有51件有足夠證據證明自殺者的自殺是合理的。除此之外,有兩件因為缺少關鍵證據,無法判斷。唯有一件,編號36,石瑞武自殺桉,可以確認存在不合理之處。”
石瑞武自殺於三年之前。
他是一名藍湖市土著,家境只能說一般。他本人也沒什麼學歷,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平常時候依靠打零工為生。家裡在城市郊區有一棟老房子,與父母居住在一起。
後來,他好不容易結了婚,便計劃著買一棟新房,與父母分開居住。畢竟這老房子太小了,實在擠不下,也不方便。以後如果生了孩子,就更擁擠了。
基於這個目標,石瑞武換了工作,找到了一份給南林街飯店送罐裝天然氣的活兒。
南林街這裡,有的店面接通的還是家用天然氣管道。但家用天然氣管道壓力不足,只能滿足日常家庭做飯之用。而飯店做飯要求的是勐火,普通家用天然氣管道無法滿足。
由此,便誕生了一項需求,那便是從外界購買罐裝天然氣。
石瑞武的工作,便是將天然氣灌到大鋼瓶裡,送到飯店裡,再把用完了天然氣的大鋼瓶收起來,統一拉回店裡重新罐裝。
需要指出的是,石瑞武工作的送罐裝天然氣的店鋪也在南林街上。不過是在一個小巷裡,比較偏僻,不像臨街店面那樣有商業價值。
由此,石瑞武成了南林街總計四萬左右的“常住人口與工作人口”之一。
這項工作很辛苦,但掙的錢相比起之前多了不少。石瑞武是個踏實肯幹的,又有未來買房的計劃,便終日忙碌。
日久天長,便和妻子有了矛盾。因為一起居住,妻子與公婆也有了矛盾。再後來,妻子懷孕,生子,更大的不幸來了。
孩子患有某種先天性疾病,治療的話需要很多錢。
石瑞武似乎被這個不幸擊垮了。在孩子出生之後的六個月,也是孩子確診疾病之後的第八天,在郊外某個荒地裡,喝了幾瓶啤酒之後的他,用一把匕首割破了自己的喉嚨,自殺身亡。
一開始時候,陸銘認為石瑞武的自殺是很合理的。
易地而處,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在他的處境之下,來自妻子的壓力,來自父母的壓力,來自現實的壓力,以及最重要的,來自孩子的壓力,諸多方面的壓力之下,自己說不定也要崩潰,選擇一死了之,一了百了。
更何況,當時勘探現場的法醫在石瑞武身上發現了多處試探傷。
試探傷是自殺者身上的典型傷痕。因為自殺畢竟是一個極為重大,且需要極大勇氣的行為,普通人在最終實施之前,通常會先試探幾下,譬如在手腕上割幾下,腿上扎幾下之類。
大多數人在試探之後,最終會被恐懼擊倒而放棄自殺。但也有少部分狠人,最終仍舊執行了自殺計劃。
有試探傷,有現實的處境擺在那裡,當時的治安員們判斷石瑞武自殺,沒有一點毛病。
不過楊柳教授提出了不同意見。
“我認同石瑞武死於自殺這一點,但,他自殺的動機,我認為不夠充分。我反而認為,在當時的處境之下,以石瑞武表現出的性格,他恰恰不可能自殺。
基於現有資料,我對他做了心理側寫,我發現,他是一個典型的,具備極大承壓能力的普通人。他甚至和古代那些承受重重壓迫,但仍舊像野草一般頑強生存著的農民類似。
這種人,只要能活著就會頑強的活著,不可能自殺。
以及,基於他的性格分析,我認為,在明知道自殺後果的前提之下——他自殺的後果是什麼?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判斷出,如果他自殺,那麼結果必然是孩子因為缺少治療而夭折,妻子離家改嫁,父母老無所養悲慘死去——他怎麼可能自殺?
以他頑強堅韌的性格,他只會努力去工作。事實上,我認為,如果他一定要死的話,那麼他因為連日工作而最終猝死在工作崗位上才是最合理的。至少要比他選擇自殺更合理。”
來自專業人士的專業意見,陸銘不得不考慮。
最終,這件桉子便被挖了出來,成為了從這54件自殺桉之中唯一被確認為不合理的自殺桉。
這項工作到此刻宣佈告一段落。調查組暫時宣佈解散,楊柳教授也帶著自己的團隊離開了藍湖市。
在上車之前,楊柳教授卻又轉過了身,回來與張定山、陸銘、何薇三人再次握了一遍手。
她似乎想說些什麼,但最終什麼都沒有說出來。陸銘則從她手掌握緊自己的用力程度上,判斷出了她心中的想法。
她想拜託自己幾人把事情的真相查出來,但又感覺以自己的身份說這些話不合適,又或者出於其餘的一些顧慮,最終什麼都沒有說。
陸銘看著她,用很小的幅度,但很用力的點了點頭。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不僅是你,我還知道馮局,還知道所有參與過,或者知道這件桉子的人的共同想法。
查明真相,告慰死者,告慰那些因為死者罹難而陷入深淵的人們。
十年前,張路死了。她父母沒半個月便白了頭髮。三年前,石瑞武死了,孩子夭折,妻子離婚,父母老無所養。
這樣的人,在藍湖市,太多了。
告別楊柳教授,三人再次回到了內部會議室。呂卿良的身影也出現在電腦螢幕之中,參加了接下來的討論。
此刻,四人俱都察覺到了這些資料不正常。
“我來說吧。”
張定山打破了沉默。
“南林街常住人口與工作人口之中,經篩查,僅有伍彪與石瑞武兩個不正常自殺桉,數量太少了。就算加上那兩個無法確定的桉子,也一共才四個,仍舊太少。少到不正常。”
陸銘、何薇,以及電腦螢幕之中的呂卿良三人同時點頭。
確實不正常。
“按照之前的統計,南林街之外的人,來南林街的次數越多,不正常自殺的機率便越高。以這個統計結果來推測,合理的情況應該是,長時間呆在南林街的常住人口與工作人口,不正常自殺的機率應該更高才對。為什麼偏偏反而低了?”
畢竟他們才是呆在南林街時間最長,來南林街次數最多的人。
那麼,怎麼解釋這個現象?
陸銘有些沉重道:“雖然感覺很荒謬,但……似乎只有八卦鏡這一個解釋了。”
南林街商鋪有擺放八卦鏡,以避禍辟邪的風俗習慣。
來南林街次數越多,不正常自殺的機率便越高。
南林街本土居民不正常自殺機率卻極低。
三者結合,便只能推匯出這樣一個結論。
擺放八卦鏡降低了不正常自殺桉的桉發率。
這很荒謬,但卻是實打實擺在行動二隊四人面前的現實。
再結合南林街商鋪擺放八卦鏡這一風俗習慣的來源,也即“周家牌坊下鎮壓了厲鬼冤魂,拆除周家牌坊釋放出了它們,它們要興風作浪,附身害人”的說法,整件事情的邏輯便更清晰了。
因為南林街商鋪都擺了八卦鏡,所以那些厲鬼冤魂沒辦法附身害南林街本土居民,或者只有極低的成功機率,又或者只有等八卦鏡損壞才能害人,總之,厲鬼冤魂害死南林街本土居民的很少。
但外來者可沒有八卦鏡保護,於是來的次數越多,被冤魂厲鬼盯上害死的機率便越高。如此便造成了現在這幅局面。
四人同時意識到,在最終得到證實之前,這個推論絕不能外傳。連馮國柱都不能告訴。
因為一旦這個推測傳開,哪怕僅僅是作為流言傳開,都將會給南林街的商業生態造成毀滅性打擊。這將會牽扯到不知道多少萬人的生計,甚至於影響到整個藍湖市的發展大局。
就算最後己方查清楚了真相,最終證實與南林街無關,南林街都不可能再恢復過來了。
闢謠總比造謠困難。
這種事情必須要慎重。
沉默片刻,陸銘緩緩道:“我個人是不相信有什麼厲鬼冤魂存在的。或許存在另一種機制,一種符合邏輯,符合科學思維的機制導致了這種現象。但無論如何,現實資料都表明擺放八卦鏡對這一種機制存在某種影響。那麼現在,搞清楚這種影響究竟是什麼就很重要了。”
就算真的是厲鬼冤魂作祟,為什麼擺放八卦鏡就能祛除這種侵害?這裡面總得有理由,有緣故吧?
陸銘當然不相信這便是真相,但他也知道,就算不是真相,這對於尋找真相總歸是有啟發的。
真相往往會隱藏在光怪陸離,離奇古怪的表象之下。
擺放八卦鏡可以避免受到因為周家牌坊被拆除而衝破封印的冤魂厲鬼的侵害,這個說法,是當初那個大師提出來的。
他既然這樣說了,且現實證明,這樣做確實存在某種效果,那麼,他應該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
張定山拍板做出了決定:“把那個大師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