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入警二
章節報錯
幾個嫌犯抵死不認罪,反而一迭聲高呼“冤枉”。
骨頭比較硬。
事件一時間陷入膠著。
當然可以直接帶回局裡慢慢審,細細磨,但這就不夠漂亮。
因為技術原因,舊時代一旦遇到硬漢,有些案件結案就不大容易。
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這一點死扛,也許就扛過去了。
比如這起黃金詐騙案,在這個清末民初,就連金店招奉也是基本憑經驗來識別假黃金,很少有人能用科學原理來斷案,因為很多時候需要用到現代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
但阿Q當然就有辦法。
本來他應該將“手藝”告知湯壽德,由他交給載怡,把這案子斷了,繼而水到渠成好講入警的事。
但是,想到湯壽德對自己的滿腔惡意,他就不給他機會了,甩開他,直接幹。
只見阿Q大步上前,“啪”地立正行禮:“報告局長,屬下正在追拿這幾名黃金案犯,請允許屬下轉接此案!”
他一邊嘴裡說著,一邊悄悄地拼命使眼色。
載怡多機警,一看是湯壽德帶來的人,來救場子的嘛!
載怡揮揮手,風輕雲淡,退出風雨亭。
於是阿Q出手。
阿Q的的方法很簡單。
他讓幾個大腦袋湊近來,小聲道:“各位哥哥看哈,這邊上就是金店,店裡有金塊,天平,也有水。黃金重於黃銅,以水為介質,根據重量和體積,我能測量出黃金的真假,不僅黃金,就連你們這塊黃銅的純度都能測算出來。你們都會聰明人,想不想得明白?要不要我教教你們?”
幾個面面相覷,不明覺厲的樣子,根本聽不懂,所以好高深。
這是碰上高人啦!
好倒黴!
幾個的脖子就鵪縮起來。
阿Q趁熱打鐵,道:“你們這案子,在巡警手裡是擾亂市場,罰金一千到三萬錢,枷號三天。在快班手裡屬盜取貴重財物,罰等金,杖三十,流千里——你們跟我們硬扛,是想進吃牢飯斷送性命嗎?”
大清的法律就是這麼炒蛋。
好吧,大變革。
嫌犯到底不是真傻子,哥幾個一對眼,高呼:“有罪!”
群眾傻了。
這人會魔法吧?還是邪術?
威武不屈的幾條大漢,幾句話就這麼認罪了?
看來巡警局裡真有高人!
山陰巡警局在府前直街,轉個彎就到。
回到局裡,幾個詐騙犯交了幾千罰金,又出了抵罪錢,免除示眾之刑,歡喜而去。
然而,不一會兒又都轉回來。
原來是來感謝指教之恩。
阿Q覺得這幾個真逗逼。
最後臨走,幾個還一再強調:“平水三雄,不忘大恩,來日相報!”
阿Q忍不住大笑:“罷了罷了!你們平水三貓啊,改日叼根老鼠來就好!”
幾個一聽,竟然大感動,齊齊跪下磕頭,唱喏道:“謝恩公賜號,我等必嘯清山林,掃蕩碩鼠,不負恩公厚望!”
幾個大踏步去了,留下阿Q凌亂。
神經病嗎?還是我太不瞭解中國的古人?
代溝很深很寬吶!
聽道來意,想要入警,載怡說,這樣吧,先做個考試。
文化考試,試卷上都考基本常識,什麼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默寫任意一首七律古詩,中國的陸地四極,鄰國有何,三皇五帝,歷朝歷代名稱,最後是一百以內四則運算。
阿Q很快做完,一不小心得了兩輩子以來的第一個滿分。
又舉幾下石鎖,打一路拳,耍了一趟槍,最後阿Q自請實彈射擊,這是他的強項。
漢陽造,一百二十米,十發中的,可惜只有一發紅心。
阿Q自己很不滿意,但載怡很意外,她手下還沒有人有這樣好槍法。
畢竟神槍手是靠子彈喂出來的,子彈挺貴。
曾經也有一個人,也是這麼文武雙全……硬朗俊拔……
測試完畢,局座請喝咖啡,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隨意聊天。
載怡越發驚訝此人胸懷見識。
說到阿Q的臥底大計,載怡很不以為然。
這事不是巡警能插手的,也沒有多少價值。因為大通不是秘密,包括其武裝訓練,都是經過官府批准的。
大通會黨麋集,紹興官紳誰不知道?
然而誰也不肯提起。
曾經有個大膽指斥的,隨後被暗殺,徐錫麟將暗殺者送去了杭州躲避,事情就不了了之。
載怡她很早就偵知大通學堂的異常活動,提議知府貴福取消其武備,則萬事太平,人人保全,否則難免刀槍相見,不死不休。
但是,貴福不願意得罪革命黨,不僅沒有取締其武備,反而批給持槍證。
載怡心灰意冷。
知府貴福顧頭不顧腚,抱著僥倖走鋼絲;秋閨瑾則奔車朽索,不可勸阻,她二人關係也因立場迥異而日漸疏遠。
其實她們原來是極要好的朋友,雖然年紀有大小,但一同留學,一同回國就職,一同作為新女性南門奔馬,萬眾矚目,號稱“古越雙驕”;但是,一個保皇派,一個革命派,政治立場的不同,終至於分道揚鑣。
此時,她不贊同阿Q入大通,還考慮人身安全,因為很有可能落到會黨手裡,而會黨大多來自綠林,無法無天。
阿Q就坦率說出解救湯小曼之事,君子重然諾,當成人之事。
湯壽德有點惶恐,畢竟是私事。
好在載怡並不怪罪,反而讚揚他作為兄長有擔當。
載怡也認為救人要緊,否則一旦秋閨瑾發動,陷入其中就遲了。
兩百多青年才俊,救一個是一個吧。
但是……
載怡沉吟一陣,問阿Q:“你確定要去做臥底嗎?”
阿Q沒法推辭,只能點頭。
載怡一聲輕嘆,說:“你被錄用了……你去會稽吧。”
阿Q和湯壽德都很意外,不知所以。
載怡看著阿Q,緩緩道:“你去吧……不要說來過這裡。”
她伸出手。
阿Q握手。
她的手指修長,細膩,冰涼,像極了她的人生。
許多年後,阿Q還記得這一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