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雪如期到來
章節報錯
08年1月8號,農曆12月初一。
嶽山省大部分地區飄起星星零零的雪花,大家都原本以為又是落地即化的小雪,卻沒想到這場雪的下到晚上八點之後,雪開始越下越大,這一下就是大半個月,一下子就成罕見的鵝毛大雪。
人們也發現這場雪好像不會停一樣的。心情也從初見大雪雪的興奮,變成了擔憂。
連續二十多天的低溫暴雪天氣,造成了交通中斷,電力中斷,通訊中斷。在京港澳高速嶽山段,有4萬臺車被堵,10多萬人被困旅途。許多人都被迫滯留在了北江市。
在這個暴雪不斷下的嶽山省,省政府及時反應。啟動了極端天氣預警,隨之而來的就是多方救援。
電力通訊部門,按照之前的演習。快速出動,修理被毀被迫中斷的電力通訊設施。交通門也按照預案,組織幹部群眾,上街除雪除冰,公安部門按照要求封閉高速路段,並同時組織當地民政部門及時發放救援物資。保證被滯留在高速的旅客司機一切生活所需。
交通部門還在條件允許下,逐步引導車輛就近下高速路面。因為交通部門和公安部門強強配合,預案嚴密,在嶽山省全境高速上,沒有因為大雪極端天氣出現因車禍死亡人數,只有極少數的受傷人員。
在旅客滯留最嚴重的北江火車站,已經搭建很多臨時救助帳篷。但是還是不夠,還有很多被滯留的旅客,沒有帳篷遮風擋雨。救援物資也出現了短缺。
彭家聲代表省政府,檢查督查了北江市的救援情況。還是發現了很多不足,回到省政府就召開了救援會議。
在會上是狠狠的批評了民政廳廳長任飛明,連帶著常務副省長馬科龍,都不好意思抬頭。
他們真沒想到,嶽山會遇到百年一遇的極端暴雪冷凍災害,之前民政廳的準備不足問題,現在全部暴露出來了。
彭家聲在會上,大力表揚了交通,公安,電力通訊部門。這也深深的打臉了,之前那些說風涼話的幹部。
彭家聲也當場指示,民政部門想盡一切辦法協調物資。但是現在交通中斷,民政廳廳長任飛明也是急的得火冒三丈。
彭家聲回到辦公室,桌上的紅色電話響了。
“家聲省長,這一次你們嶽山省的救援很及時,雖然你們受災最嚴重,但是問題確是最少的。這些都是你省長的功勞。”
電話那頭正是王倩倩父親,王榮武。現在的中央大佬。負責紀委的一把手。也是年底的時候換屆上來的。
“這些都是我明年嶽山省政府應該做的,雖然我做了相當詳細的預案,並在災害來臨前做了演習,但是還是有人不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現在民政部門根本就沒有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準備足夠的救援物資。我還得向領導檢討。”
“那些事情,在你打給中央的報告中,我也已經知道了。你現在不要想別的。救災是第一要務。這些事情,等災後在慢慢算。我今天打電話給你,也是要告訴你。中央有巡視嶽山的計劃。”
掛完電話,彭家聲陷入了沉思。想了很久才回過神。也好像在心裡做了什麼很重要的決定一樣的。
趙小北這時候也進來了:
“領導,剛剛我那個同學孫磊。他打電話給我,想代表自己的企業給省政府捐助300萬的物資。”
其實這些物資都是趙小北,在災害來臨前,就叫孫磊準備的。
當時孫磊還詫異,一下子買這麼多的泡麵,純淨水還有帳篷等等一些救援物資是要幹什麼。
但是自己是無條件相信趙小北的,所以一切都照辦了。沒想到還真來了雪災,這也讓自己在省政府面前露了一下大臉。
當時趙小北告訴孫磊,他現在是企業家了,賺了錢。要適當回報社會,這樣既可以宣傳自己的企業,也能在政府面前留下好的印象,往後十年是嶽山省房地產的高速發展期,能夠跟政府建立良好的關係,也有助於企業發展。
至於為什麼要準備這些,是因為可以以小博大。一個企業捐贈300萬塊錢,這不是什麼稀奇事。但是要是能在政府最需要的時候,拿出最緊缺的物資,絕對會有一鳴驚人的收穫。
就算沒有災害,這些物資照樣可以分批次,捐給山區。至於帳篷,棉被這些可以長久存放。到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就行了。
彭家聲一聽,這麼多的物資,肯定是提前準備的。
“他怎麼提前準備了這麼多的救援物資?”
趙小北早就想好了說辭:
“領導,這些都是大雪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就準備了。他說這幾年形勢大好,自己也掙了不少錢,本想著回報社會,準備一些物資,以備急用。就算沒有這個雪災,他也打算捐給政府,補充救援物資倉庫的。那些食品就準備捐給山裡的孩子。”
“嗯,是個有情懷的企業家。你通知辦公廳,做一個捐贈儀式,我親自出面。一定要大力宣傳我嶽山的好企業家。”
捐贈儀式上,彭家聲省長親自出面。大力表揚了孫磊還有他的企業。省級媒體也是大力宣傳,後面央媒也轉載了。一下子就把孫磊這個企業帶火了,他的樓盤銷量也是節節攀高。這些都是後話了。
大雪災害經過全省的努力,最後的情況還是很好的。在全國受災的幾個省份,是受災死亡人數最低,經濟損失最少的。
在中央層面是大力表揚了嶽山省省委還有省政府,特別指出嶽山省政府,能夠居安思危,組織救援演習。表現出了省政府的擔當,也體現了彭家聲同志,政治覺悟高,站位高,對群眾關注高。
本來是一個災害,現在因為彭家聲的工作得當,變成了一項閃亮的工作。也給彭家聲撈足了政治資本。
趙小北又一次幫助自己的領導,獲得了中央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