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朱棣登基
章節報錯
徐福聞言連連擺手,笑道:
“少主天資聰慧,從小老爺就傳授內功武藝,可都是徐氏絕學,老奴這些都不會,怎敢當你師父?”
“少主缺的是戰場經驗,真槍實刀的拼殺。”
“若是實戰講述,站隊排列等,這方面老奴可以講一講,我還可以找徐勝徐義三郎等人來當陪練。”
“只是學武藝和陣法很苦,以前你就是吃不了苦,經常被老爺教訓。”
在整個徐府,也只有徐福敢這樣對少主實話實說。
徐欽聞言對著天空翻了翻眼皮,悶聲道:
“是嗎?這不是以前有人頂著,天塌不下來嘛。”
“現在我不學不行啊,偌大的國公府我要扛不下來,如何跟列祖列宗們交代,你說是不是?”
徐福連連點頭,大喜過望。
他返回府邸之後,趕快給少主去尋找兵書,準備馬匹,弓箭,鎧甲…
找來徐勝徐義等幾十個府丁,又在府邸前院平整出一塊演武場。
方便徐欽排兵佈陣,實戰演習。
徐福讓自己的第三子,十五歲的三郎,配給徐欽當侍從。
他發現少主不光心智成熟,也知道要努力上進了,徐氏嫡系這一脈,總算是有了希望。
就這樣,原本冷清的魏國公府,後花園是大片“農場”,前院則是火熱的練武場。
整天喊殺聲馬蹄聲不絕於耳。
就在徐欽躊躇滿志,爭取向前輩們學習,爭當一名合格勳貴之時,皇城裡接連發生了諸多事情。
建文舊臣中,除了七月初一誅滅方孝孺十族之外,陸續下旨處死了詔獄裡關押的,齊泰、黃子澄、練子寧等“清君側”名單裡的大臣。
要犯都是誅滅九族。
這是朱棣在登基前獨特的宣誓、祭奠方式。
標誌一個新的王朝誕生。
只是有一人很離譜,他就是禮部尚書陳迪。
他在臣服的舊人之列,怎麼突然又想不通了呢?
不光誅滅九族,本人還千刀萬剮,被砍成肉絲肉糜。
徐欽在府邸也是道聽途說。
有人說陳迪給朱棣下藥,想要毒死即將登基的新君。
還有人說,陳迪身懷利刃,想要刺殺朱棣,為建文帝報仇雪恨。
???
他完全可以從這些建文舊臣的下場中,感受到朱棣這個新君的登基之路。
是那麼的不平坦哦。
朱棣胸中的滔天怒火,可以點燃整個皇城。
此時此刻,他太需要有人給他歌功頌德,鼓吹其登基大位的合法性。
朝局紛擾,生死轉瞬!
“在府裡待著挺好的,沒有是非。”
“今天就別練功廝殺了,我想回西書房閱讀兵法去。”
徐欽對徐福說道。
“遵命少主,老奴這就安排人,把太老爺所著兵法書籍給您送到書房去。”
徐欽點了點頭回到梅苑。
侍妾巧珍連忙上前,給他洗臉擦身,換上一身便服。
然後,他才踱步來到西書房。
西書房是當年軍神徐達,後來魏國公徐輝祖閱讀,著書和上奏疏的場所。
所有擺設都保持原樣。
不一會,徐三郎奉管家之命,懷抱一大堆書籍放在案几上。
“少主,這是太老爺行軍打仗隨身攜帶的,你先閱讀一下,若還需要,藏書閣尚有一些。”
“夠了,這些書籍閱讀消化完,已屬不易,你先下去吧。”
徐欽只瞥了一眼,便覺得足夠他閱讀幾年了。
“是。”
徐三郎退了下去。
徐欽坐下來開始整理排序,以便自己明白先看哪些。
一會功夫,他便翻出幾本尚屬孤本的兵法書籍,以及徐達的心得筆記。
你還別說,徐達重視的這些兵書,可不是普通的理論書籍。
都是實戰型的。
《攻城實戰要訣》
《騎兵攻防戰術》
《大軍野戰實錄》
《……》
所有書的字裡行間,都有徐達的筆注,還專門寫有讀後筆記。
這些書的寶貴在於,它不僅講述大理論,大排陣,還有大量實戰例子。
這些通俗易懂的書籍,讓徐欽閱讀之後,受益匪淺。
徐達的批註和讀後筆記,字型十分潦草。
好在徐欽前世是研究歷史和考古,對古文繁體字等都能輕鬆駕馭。
這些都不影響他的學習進度。
……
七月十七日。
拂曉時刻,徐欽奉旨入宮參加新君登基典禮。
太和殿。
燕王朱棣在數百位文武大臣的擁戴下,登基為帝,年號永樂。
這天起,他正式開啟了帝王生涯。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一般的高喊,朱棣終於坐上了他夢寐以求的金鑾寶座。
頓時,他無形中感到了一股莊嚴、厚重的感覺。
所謂厚德載物,此刻的朱棣感觸頗深。
天子皇位,沒有足夠的德行,難以承載住這股壓勢。
掃視一邊殿前數百位文武大臣,哪個是凡俗之人?
他們的身後,是一個個樹大根深的大族豪門。
他們高呼跪拜,冥冥之中,凝聚成一股煞氣,加持在朱棣身上。
江山社稷,並非兒戲。
天命之子,也絕非說說那麼簡單。
並非什麼人,都可以坐在這個金鑾寶座上的。
沒有足夠硬的命,日後多數都要慘死在這個金鑾寶座上。
遠的不說,朱允炆就是。
朱棣內心十分激動,但故作鎮定。
只見他面帶微笑,點著螓首,雙手虛託,朗聲道:
“眾卿平身!”
哪怕平時私下演繹了無數遍,但真到了這個時刻,朱棣還是渾身發顫,說不出的激動。
跪拜大禮過後,一切恢復朝綱。
接下來,新晉的永樂帝要當庭宣詔,冊封皇后,東宮太子等等重大事宜。
燕王妃徐妙雲冊封為永樂朝的皇后娘娘,這是眾望所歸。
殿上三呼千歲,眾臣擁護。
可到了宣詔冊封皇太子時,大家都屏住了呼吸。
擁護燕世子朱高熾的大都是舊臣降將。
而擁護二王子朱高煦的,大都是奉天靖難新貴,新晉的文臣武將。
最終結果不出徐欽所料,大明永樂王朝的東宮太子,屬於世子朱高熾。
而朱高煦被冊封為親王,封號為漢。
也就是後世史料裡所述的漢王。
這個詔命還沒宣佈完畢,下面嗡嗡聲不絕於耳,交頭接耳的唏噓。
高興的,沮喪的…
現場一目瞭然。
朱高煦那張拉長、扭曲的臉,陰沉得都快滴出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