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走了,帶著滿意離開的。

這傢伙在從徐嘉這裡得知萬達的窘況後,就明白徐嘉所提的事情有譜。

不要以為大企業就能事事俱細。

實際上也有自己的盲區,儘管萬達資金鍊短缺,稍微資訊渠道靈通些的都清楚,但很少有人會聯想到自己能從中得利。

只能說從這點上看,徐嘉的膽子和想象力要比常人大太多了。

誰能在看到獅子剛受傷的時候,就敢想著上去佔便宜了?

“《戰狼2》那邊的慶功宴您確定不出席麼?曾姐和吳導都在問,現在去的話還來得及。”

苗玉晴跟著走進來,問道。

以嘉行和酒樓的距離,只要徐嘉改變主意,十分鐘之內就能趕到。

本來大家以為徐嘉是打算到後邊再去,可是現在看起來,好像是真沒有參加的打算。

“不去了,我去大家都不自在,何必呢,回頭跟吳導他們專門吃頓便飯就得了,還有犒勞的紅包要替我發到位啊。”

徐嘉擺擺手,他人雖未到,但是紅包卻還是不少的。

“好,那我去回覆他們,省得等咱們了。”

苗玉晴點點頭,對於徐嘉的回答並不意外。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徐嘉在漸漸抽離自己對公司日常事務的介入。

但影響力絕沒有絲毫下降,反而更添了幾分神秘感和威嚴。

徐嘉則是向後一仰,微微閉上了雙眸。

正如他跟張軍所說那般,如今嘉行別看連續四個月的檔期霸榜,但也到了眾多影視公司爆發的臨界點。

嘉行有多風光,私下裡暗潮就有多洶湧。

別的不說,就《湄公河行動》的慘敗,參與投資的京、港、彎三圈能忍下這口氣麼?

要知道這片子按照剛上映的趨勢,是鐵定能賺錢的。

就因為《戰狼2》的壓制,以至於血本無歸。

不過換個角度去看,也正是有《湄公河行動》的慘敗,讓那些蠢蠢欲動的傢伙們萎縮了起來。

動手之前,要先想一想自己能不能頂得住這般壓力。

接下來就是嘉行電影難得的真空期,電影專案都在籌備中,算是給其他電影留了喘息的餘地。

也讓嘉行正旺的火勢,稍稍降溫了些許。

趁著這個機會,把內功給修煉修煉,將浮華給沉澱下去才是正事。

咚咚。

正琢磨著,被敲門聲打斷。

“嘉哥,有個棒子在會客廳,表示是咱們公司專案的導演,不過我們的人不確定就給攔下來了,您看……”苗玉晴說道。

公司大部分精力放在國內市場,國外只是廖廖有幾筆投資,但高麗好像真沒有聽說。

“高麗?那人是不是一頭捲髮,還戴個小眼鏡?”

“對對,就是他。”

“那確實是咱們公司專案的導演,是我之前投資的一個小製作,不過一直由曾姐那邊直接聯絡,沒想到這傢伙找到公司來了。”

徐嘉一拍腦袋,那不就是奉俊昊麼,自己給人投資拍攝《寄生蟲》的高麗導演。

本來該是經過曾佳那邊,不過曾佳眼下在《戰狼2》的慶功宴上,恐怕沒有精力去理會這個高麗導演。

只能說,國內市場的高歌猛進,讓他們對於海外市場沒那麼看重。

尤其是高麗這塊,以前是華夏電影的小老弟,最近幾年才走出了自己的路,可要說有多看重,真不至於。

關鍵想賺人家錢也沒那麼容易,高麗對於海外電影引進也一向卡得很嚴。

“啊,還真是啊,那我給請過來?”苗玉晴驚訝道。

“帶過來吧,順便給人沏杯茶,既然來肯定就是有正事。”徐嘉說道。

沒過一會兒,他口中的捲毛眼鏡男就進了辦公室。

看到徐嘉的那一刻,奉俊昊臉上寫滿了激動,上來九十度鞠躬:“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這次來就是為了不辜負您的期待,親自將成片給送過來了。”

這冷不丁來這麼一出,還真讓徐嘉沒反應過來。

聽到奉俊昊的話語後,他才回過神來,這是送片子來了啊。

估摸著是自己一直忙於其他事情,曾佳又因為公司事務無暇去顧及對方,但是投資這方面又非常到位。

這種給足了創作者空間的製作公司,簡直是業內罕有。

讓這奉俊昊一邊覺得自己被信任和看重,一邊心裡七上八下的,後續的投入還能不能繼續跟進。

畢竟這點投資在徐嘉這兒看來不算什麼,可放在高麗,也是不小的製作費用了。

“這樣啊,不著急先喝杯茶,成片呢送到審片室就好了。”

徐嘉招招手,示意對方坐下,又招呼著苗玉晴端了杯茶過來,才不緊不慢道:“拍攝期間有什麼困難麼?”

“沒有沒有,有貴公司作為依靠,我在高麗那邊還是很受jyp的照顧。”奉俊昊擺手道。

實際上他在高麗也算是有名的大導演,正常來說是不缺投資的。

只是《寄生蟲》內容太過敏感,很難收回盈利,這才遇冷給了徐嘉投資的機會。

不然拍出《漢江怪物》和《雪國列車》的奉俊昊,還真不缺投資。

“那你這次來,是有什麼打算?”

徐嘉對於電影早有規劃,不過他不著急將底牌給亮出來。

“就是上映的事宜,需要您這邊跟進一下,我打算將電影給送到戛納還有高麗的大鐘獎等等獎項上,包括華夏的獎項能報的也可以報一下。”奉俊昊說道。

正常來說,這種不以商業為主的影片,想要盈利就要上各大獎項溜一圈,若是能獲得個獎項,身家就會漲上一截。

要是大獎的話,那更是成倍地網上翻。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讓各國的片商看到這部電影。

一個國家賣一百萬,十個國家就一千萬,成本不就收回大半了?何況歐洲那邊老牌強國給的價格都會偏高,單靠賣海外版權也能盈利。

這就是文藝片的路線,《寄生蟲》嚴格意義上來講可能沒有那麼文藝。

何況走各種獎項,也是需要資金運作的。

不論是戛納還是奧斯卡,亦或者更獨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那都要講究一個人脈。

尤其是後者,那麼多部參選電影,光是想讓成百上千的評委看到你那一部,就要花費不小送上不菲的禮物了。

當年李安《臥虎藏龍》得獎前,前者光是面見各路人士就廢了半條命。

獎項運作比拍電影更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