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濟南的第二天視察,羅志學前往郊區,視察並主持了濟南黃河鐵路大橋的通車儀式。

站在岸邊,看著前方這座規模浩大的鐵路大橋,羅志學不由得發出了感嘆:“這就是工業的魅力啊!”

這是目前大楚帝國境內第一座超長大橋,設計全長足足有一千多米。

這座黃河鐵路大橋,乃是大楚帝國最近十年來修建的技術難度最高,同時也是最長的一座大橋。

為了建造該橋,大楚帝國的橋樑工程師們使用了眾多的新技術,比如氣壓沉箱法建造橋墩。

該技術最開始還是海軍那邊搞出來用來建設海軍基地用的,後來開始用於橋樑的建造,主要還是各種鐵路大橋。

同時還大規模使用鋼材建造大橋,使得橋樑的結構強度更高,可以讓單孔跨度更大。

當然了,成本也更高!

但是在這之前,大楚帝國的橋樑建造上已經大規模使用熟鐵了,並設計使用了多種結構的橋樑結構,什麼鍛鐵鏈吊橋,箱型鍛鐵梁橋,桁架橋什麼的都有。

藉著設計建造各種鐵路橋的機會,大楚帝國的橋樑設計師們腦洞開啟,各種亂七八糟的設計以及工程技術什麼的都拿出來以一實驗。

比如建築材料上使用熟鐵,鋼材,橋墩上使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橋墩使用氣壓沉箱法。

而有了海量的試驗後,大楚帝國的橋樑建造技術在短短數年內就獲得了巨大的突破,而融合了眾多新技術之後,才有了濟南黃河鐵路大橋。

這是一座火車和馬車行人雙用的鐵路橋,分為上下兩層,一層走火車,一層走行人和馬車。

在承順二十六年完成設計定稿,並正式開工,經過三年施工後正式建成並通車。

實際上這條鐵路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完成了主要的工程,但是濟南地方以及鐵路總公司方面,為了在羅志學面前表現一番,愣是接著各種收尾工程的名義拖到了現在。

就是為了等到羅志學到濟南視察的時候,視察並舉辦通車儀式。

隨著羅志學簡單在橋樑上了走了走,看了看,最後下達了正式通車的命令後,一輛披紅掛綵的列車就緩緩的開過了這橋長達一千多米的鐵路鋼橋。

看著火車順利透過後,羅志學露出了笑容,對著周邊的官員道:“很好,這座大橋的建成,意味著我國的橋樑技術又突破了新的極限,朕希望諸位臣工再接再厲,為朕,為帝國子民帶來更多的大橋!”

羅志學很清楚這座橋樑的意義!

因此濟南鐵路大橋,其意義不僅僅是本身能夠連線中原鐵路的黃河兩岸,也是給大楚帝國的橋樑建設打下了厚實的基礎,並進行了驗證。

後續大楚帝國完全能夠根據濟南黃河大橋的經驗,去設計並建造類似的鋼橋。

然後繼續發展,最終實現在長江下游,準確的說是在金陵城裡建造一座長江大橋的願望。

大楚帝國的橋樑專家們,做夢都想要在金陵城修一座橫跨長江的大橋……

可惜要在金陵城裡修建跨長江大橋,因為需要兼顧航運的需求,同時此地長江非常寬闊,而且水深,這都導致了難度極大,目前還達不到相應的技術水準。

拋開金陵長江大橋這個終極目標不說,藉著濟南鐵路大橋的成功經驗,大楚帝國完全能夠修建後續的漢天長江大橋,並把楚北的鐵路網和漢天府以及楚南的鐵路網連線起來。

此外還有其他的鐵路大橋,比如鄭州那邊,按照羅志學的規劃,後續也會在華北地區,沿著太行山脈東側修建一條鐵路,以連線中原和華北平原西部地區的。

如此的話,鄭州那邊就會需要修建一座黃河大橋,之所以選擇在鄭州,而不是洛陽修。

那是因為根據之前的一系列考察,橋樑專家們認為在鄭州地區的黃河河段,更容易修建大橋。

這條華北西線鐵路以及鄭州的鐵路大橋如果能夠修成功,那麼鄭州就會成為中原地區的鐵路樞紐。

其戰略地位會變得和徐州、濟南等地一樣重要。

——

視察並主持了濟南鐵路大橋通車儀式後,羅志學又視察了濟南里的一個主要工業區。

不過當地工業發展情況不咋地,沒有什麼比較特殊,值得羅志學關注的企業或產品。

因此走馬觀花一樣看完之後,羅志學就結束了在濟南的視察,隨後乘坐御用專列往東而去。

他要去青島海軍基地看一看。

青島海軍基地,它不僅僅是大楚帝國在北方沿海地區的重要軍港,同時也是重要的戰艦製造基地。

不說別的,僅僅是一個青島海軍造船廠,就值得羅志學來看一看了。

御用專列沿著鐵路支線濟州鐵路一路往東,很快就抵達了膠州府。

膠州府,之前乃是來州府所屬,後來升為省隸州,最後又升格為膠州府。

目前轄高密、即墨、膠縣、浮山、靈山五縣和青島區,五縣一區,府治在青島區

其他地方一般般,沒什麼值得看的,真正值得看的是青島海軍基地以及青島海軍造船廠。

因此御用專列並沒有在其他地方停留,而是直奔青島區而去。

隨後羅志學在眾多地方官員以及海軍將領們的陪同下,登上了大楚帝國海軍目前最先進,也是最為龐大的戰艦:一等戰列艦漢天號。

漢天號戰列艦,作為大楚帝國裡第一艘滿載排水量突破五千噸,達到了五千五百噸的戰艦,開創了無數歷史。

不過建造的過程裡因為技術的持續進步,以至於不斷的更改設計,所以導致了漢天號戰列艦的建造時間延續多年,並且最終完工的漢天號戰列艦,已經和最初設計的時候有了巨大的區別了。

尤其是火力上。

一開始的時候是採用前裝滑膛炮的,但是隨著前裝線膛炮在戰鬥中的優良表現,海軍方面迫不急的的就把在建的一系列戰艦的火炮,直接替換為前裝線膛炮了。

不過雖然火炮變了,但是火力佈局還是老樣子,依舊是船旁列炮的方式……畢竟換火炮簡單,但是要更換佈局方式,那麼就要對船體動大手術。

當時漢天號戰列艦都差不多完工了,自然不可能動大手術,因此就繼續沿用了船旁列炮的方式進行佈局。

而這也是大楚帝國最後一艘採用船旁列炮佈局的戰列艦了。

羅志學登上了這艘戰艦後心情很不錯,儘管這艘戰艦還透著濃郁的風帆木製戰艦時代的氣息,尤其是火炮的佈局方式更是傳統的船旁列炮佈局。

但是依舊有著巨大的象徵意義,並且其本身的戰鬥力也將會是巨大的。

別的不說,光是五千多噸的滿載噸位,開到歐洲去嚇都能嚇死那些土著!

五千多噸的滿載噸位,這還是人類歷史上噸位最龐大的船隻,不僅僅是軍艦,哪怕是民用船隻暫時也沒有這麼大的。

這種龐大噸位的船隻,其建造技術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比如大量的承重零部件就不能採用木頭,而是需要用到熟鐵。

更別說這五千多噸的滿載排水量的船體內部,還有著龐大的蒸汽機呢。

這艘漢天號戰列艦,看似外形還和風帆戰列艦區別不大,只是比較大而已,但實際上從裡到位,無一不代表著大楚帝國的工業技術結晶。

而且這艘船隻還首次採用了熟鐵裝甲。

雖然熟鐵裝甲並沒有覆蓋全艦,只覆蓋了水線附近,但是依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這一艘承上啟下,為大楚帝國海軍開創未來的戰列艦。

因此羅志學對該艦很有興趣,視察參觀的時候,甚至都深入船艙內部進行視察……然後他就在船艙內部看到了龐大的蒸汽機組。

體型龐大的蒸汽機以及傳動結構,讓羅志學看了都震撼……哪怕和後世對比起來,這玩意技術水平很低劣,但是依舊能夠感受到工業製品的震撼。

要體現工業的震撼,就兩個極端:要麼大到極致,要麼小到極致。

不管是大還是小,到了一定極限之後就對工業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漢天號上的蒸汽機,那就是大到了一定極限,不說別的,光是那個巨大的氣缸就不是那麼好加工的。

簡單參觀了漢天號的內部艙室後,羅志學回到指揮艙室,和一票海軍艦政將領以及造船國防工業的企業負責人,高階工程師們簡單開了個御前小會。

表達了對航海工業,國防工業的肯定,並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爭取把下一代的新式戰艦做好做強。

簡單的小會之後,羅志學抵達了青島海軍基地的司令部大樓,和海軍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小會議,主要是隨便聊聊海軍的全球戰略問題,聽取了海軍下一步的發展規劃。

海軍的六百艘戰艦計劃目前正在進行當中,並且經過了數次的調整後海軍的發展規劃和早幾年已經有所不同了。

這個不同,主要還是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戰艦效能的進步,讓海軍根據新式戰艦來調整自己的戰艦計劃以及戰略安排。

其中造艦計劃裡變化最大,同時也是意義最大的莫過於在建當中的應天號戰列艦了。

這艘戰列艦,本來是漢天級戰列艦的二號艦,但是剛動工不久就變更了多次的設計。

多次變更設計之後,應天號戰列艦其實已經和漢天號戰列艦完全不一樣了

動力系統上,該艦擬定採用聯合蒸汽機。

所謂的聯合蒸汽機,即同時應用天津機械公司的二脹式技術、廣州機械公司的新式水管鍋爐技術,當塗機械公司的超高壓氣缸技術,並由上述三家廠商提供核心零部件。

由聯合蒸汽機廠進行設計並組裝。

這種聯合蒸汽機,乃是三大蒸汽機廠商,在海軍強壓之下,被迫進行了妥協。

而海軍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強行融合了這三家蒸汽機廠商的先進技術而得到的聯合蒸汽機,在效能上直接超越了現有市面上的所有蒸汽機。

動力都翻天覆地了,火力也如此。

火炮雖然和漢天號戰列艦一樣採用前裝線膛炮,但是卻採用了口徑更大的兩百毫米前裝線膛炮艦炮為主炮,以增加射程以及威力,同時配屬大量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副炮。

因為主炮火炮更重,為了讓火炮能夠跳轉炮口動起來,同時也是為了增加主炮的射界,因此採用了前後中軸,前後各自部署兩門主炮的佈局。

當然用的並不是什麼炮塔,而是露天旋炮臺,就是旋臺外圍有一圈鋼鐵圍牆,以抵擋敵軍潛在大口徑實心炮彈的威脅。

而大量副炮則是在兩側進行部署。

整個火力佈局,咋一看似乎和後世的前無畏戰列艦很類似,但實際上不是一回事……因為漢天號戰列艦,可沒有炮塔……有的只是一個可以旋轉的炮臺而已。

其鋼鐵圍牆也沒有和旋臺結合在一起,而是分開的……

說白了,就是搞一個可以大角度旋轉的炮架,然後在炮架的四周搞一個鋼鐵圍牆,和後世的炮塔那是兩回事。

且也不是什麼低幹舷戰艦,而是典型的高幹舷戰艦,是專門為了遠洋航行作戰而設計的。

同時漢天號戰列艦,和後世人所熟悉的近代戰列艦都有濃厚的裝甲不一樣……這玩意的裝甲其實很單薄的,單薄的熟鐵裝甲後面,再加上一層煤炭。

因為設計指標只是用來抵抗土著的那些老掉牙的滑膛炮,而且設計抵抗距離是在五百米遇上。

大楚帝國海軍,現在就沒打算過在五百米範圍內和敵軍作戰,最好是大幾百米甚至千米以上玩放風陣。

所以漢天號戰列艦,其防護裝甲的水平放在原時空十九世紀中後期的話,其實也就是無防護巡洋艦的水平,差的很。

但是,即便是這樣差水準的防護,在大楚帝國海軍的將領眼中也夠用了,甚至過剩了。

因為大楚帝國海軍的敵人又不是什麼其他工業強國,只是一票連前裝滑膛炮都還玩不利索的土著而已。

武器裝備這些東西,大部分時候其設計指標都是跟著敵人走的。

敵人有大威力的火炮,那麼自然就會更加傾向於加厚裝甲進行射擊。

敵人連大威力火炮都沒有,你還在戰艦上堆幾十英寸熟鐵裝甲上去……那不神經病嘛!

弄個幾英寸的熟鐵裝甲再加上木裝甲湊合著就行了,把有限的噸位以及成本用來增加火力,多搭載煤炭和澹水增加續航能力,擴大生活居住空間不香嗎?

這也就導致了,大楚帝國最近幾年所設計建造的一系列新式戰艦,其防護水平上,其實遠不如原時空同期的那些戰艦的。

不是搞不出來,而是沒必要。

應天號戰列艦,就是這種思路的典型產物,注重火力、續航能力、適航性乃至人員居住空間。

防護上湊合就行,航速上其實極速也不算太快,但是巡航速度比較快。

按照海軍方面的計劃,未來應該是由多艘應天號戰列艦的同型別戰列艦組成核心主力艦隊,再輔以若干新式巡洋艦,護衛艦組成一個特遣艦隊,進而和敵人艦隊進行戰略決戰。

但是羅志學很懷疑這種特遣艦隊能不能用得上……

因為放眼全球,根本就沒有什麼土著的海軍值得大楚帝國海軍動用滿載排水量六千多噸的應天號戰列艦。

大量蒸汽機動力,採用前裝線膛炮的巡洋艦乃至護衛艦,其實就已經足以吊打各國土著海軍了。

你要知道,如今大楚帝國海軍正在建造的新式護衛艦,排水量都上千噸了……巡洋艦普遍兩三千噸。

而歐洲各國的所謂戰列艦,普遍也不過一千多噸而已,用的還是老掉牙的滑膛炮,動力也只是純風帆。

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在效能上已經和各國土著海軍的戰艦,有了本質上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