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二瑞撓著頭:“李老實是這樣說的,他說現在土地三十畝,就我們自己做,每天都要起早貪黑的幹,太累。

不如全部請人,工錢現在可以先欠著,以後我們自己扯草藥換錢,再付工錢夠的!”

李老實現在是嚐到賣藥的甜頭。

賣草藥比干農活輕鬆,見有這麼多地,就一直在徐二瑞跟前說請人划算。

徐二瑞一個從小幹農活長大的,要是誰在一年前說幹活請人,他不會同意,娘那裡也不會同意。

可在縣城看見三大袋子藥賣了二兩銀子,他就動心。

的確,別人幹活,自己可以多出時間做其他的,還能多掙錢。

聽徐二瑞這樣說,江枝心裡舒爽。

比起花錢,徐二瑞能有這些想法很好,哪怕是李老實說的偷懶話。

自己這邊的人要是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挖地,種莊稼賣苦力上的確是浪費。

只是自己還在想怎麼說才方便。

畢竟一個做一輩子農活的老太太突然變成事事請人,就很是突兀。

現在這話由徐二瑞說出來,比自己這個娘說出來合情合理。

於是,她故意沉默片刻才點頭:“那以後我們要勤快點,多扯草藥才行!”

徐二瑞見自己的話全部透過,頓時喜上眉梢:“娘,以後我也是能找藥的,你教的我都會了。”

江枝修路已經夠累,想想自己再修兩個月水溝就頭皮發麻,自己的時間可不能耗在這上面,還是賣藥材才是自己的正業!

事情就這樣決定下來,接下來徐二瑞就在村裡監督著做工整地。

吃住都在醫棚,為了記工期,他又找醫棚的文書指點做賬本,像模像樣的當起東家,而且還越幹越有經驗,每次回山的變化都大得驚人。

挾在腋窩裡一輩子都沒出息,還是放單飛有利成長。

山上,修好路江枝開始籌錢,六十里外的縣城不用考慮了。

多帶東西去一趟得坐騾馬,還需要住一宿,吃喝下來沒多賺的。

梨花鎮上有藥鋪,可以去賣藥,也看看這個鎮究竟是什麼情況。

只是現在還沒有出正月,山上一年生的草藥都沒有生長出來,多年生的也已經在去年採得差不多,不能再挖絕根。

家裡的藥材已經不多,能賣的只有提前剝出來的燈芯草,這個最安全,若是藥鋪不收,自己就賣去雜貨鋪當燈芯。

另外是一大包曬乾的紅棘果,本來是給佩奇準備的東西,可有青岡子和紅薯,小野豬的口糧足夠,這些紅棘果就沒有動。

但這也是可以給人當糧食吃的,現在春荒,說不定就有人需要。

知道江枝要去梨花鎮,小滿爺也想賣一些徐大柱編的草鞋,一些葛絲和麻線,還有木耳。

吃的東西自己要留下,草鞋和葛絲麻線用不完,可以換成其他物品。

於是,兩家就商量好一起去趕集。

梨花鎮趕集是有規律的,每月三、七、九,逢單不逢雙。

其實平川縣城也是有時間限制趕集的,是二、四、八,逢雙不逢單。

上次江枝等人去時感覺城裡人少荒涼,就是錯過趕集日。

等到正月二十九,天還矇矇亮,江枝和小滿就揹著大包小包下山趕集。

小野豬又追追停停,跟到半道才回去。

到村裡已經天剛大亮,跟李老實和徐二瑞匯合,四人就往梨花鎮去。

徐家村到梨花鎮十幾裡,沒有什麼交通工具,只能靠兩條腿走路。

江枝從天矇矇亮就開始走,現在又開始往鎮上走,想到趕集結束還得再走回來,她只感覺兩條腿疼。

沒辦法,人就是這樣熬過來了。

在現代時,爺爺和父母那一輩人無論到哪裡,都靠兩腿走。

出門就有車的歷史才短短二十幾年,這裡更不會隨時有騾馬牛車。

江枝不用背東西,有徐二瑞在,他早就負責揹簍子。

無法想象那些逃難的人,不僅沒法吃飯,還得帶著大包小包憑著腿走幾百裡,是何等艱難。

官道上不光是他們這些趕集的人,還時不時有行人走過,比以前流民好多了。

不過每一個人都好像驚弓之鳥,相互之間遠遠的不敢走近。

梨花鎮就在官道旁不遠,從岔路下官道就是鎮口,入眼先看見一道兩米高的土築矮牆。

其實,有這些矮牆,梨花鎮應該是比較安全的。

可亂兵裹挾著沿途綁來的村民強行扒開鎮牆,騙開店鋪,這才給了梨花鎮滅頂之災。

時間過去一年,這堵矮牆新修過,新土就築在被人扒塌的老牆上,比以前的高度又增加了。

進鎮有些麻煩,矮牆邊圍著一大堆人,每個人都伸長脖子在往裡張望,時不時就有人或垂頭喪氣或怒氣衝衝的離開。

江枝四人也擠過去看發生了什麼。

“你是哪個村的?不是本地人不許進!”矮牆邊幾個男子攔住想進鎮的人詢問,一聽不是本地人,立即要推出人群。

“我已經在大巖村立戶,是本地人!”

“不行!”

“我就是徐家村的人!”

“不行!”

那自稱徐家村的不服:“憑什麼不要徐家村的進?”

攔路的男人冷哼:“口音還沒有變,你想騙哪個!”

巴郡說話大同小異,可真正聽來就知道“十里不同音”,想混成當地人不那麼容易。

梨花鎮半夜被人騙開毀壞,用的就是口音不同,現在對外地人也防備得緊,連鎮都不許進。

被人揭破口音,那人頓時啞聲被推出來!

江枝看去,的確是徐家村的外來戶。

徐二瑞開口喊:“田家二叔!”

那人正又氣又急,聽到有人喊自己,抬頭四下一找就看見徐二瑞,立即露出驚喜過來:“是二瑞!李老實,你們也來趕集!”

他過來就看到江枝,忙彎腰點頭:“江嫂子!”

江枝已經聽徐二瑞說過這個田貴,三十出頭年紀,夫妻倆帶著三個半大孩子,一家五口從外地來。

因為家裡兄弟多,這個田貴夫妻是不受父母待見的,平時在家幹活的都是他倆。

而且爹孃還說想讓自己才十一歲的大女兒田桃早些嫁人,免得在家吃閒飯。

恰遇上兵亂流落徐家村後,夫妻倆就決定在這住下,反正回去也是一輩子幹活的。

江枝覺得,能為孩子另尋出路算是一對稱職父母,而且思想也不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