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隱去,華燈初上,隨著陳父的一聲開席,早有準備好的婢女端上了飯菜,點起了銅燈。

菜有葷有素,陳凡記得聽說過,中國史上,道教是在東漢形成,南北朝盛行,那時道士在生活習慣上與普通人沒什麼區別,葷腥不計,到了金元時期,才出現了出家和不出家兩種道士,出家的才需要忌葷腥,不嫁娶,不出家的生活習慣與常人無異。

陳凡不是個迷信的人,但現在的經歷,何止離奇兩個字可以述說,右眼跳起,果斷決定撤離。

“阿父、法師,請恕法生失禮,允許法生先告退。”陳凡一時沒想到好的告辭理由,索性直接提出要走,好在自己昏迷剛醒,原因還是不說吧,由著各人補腦,也許效果更好。

“想來吾兒昏迷剛醒,身體還有些不適,也好,你就先回去歇息吧。”不過陳父沒有辜負陳凡希望,自動補充說道。

待得法師也點頭示意,陳凡起身告辭而去。好在右眼只跳了會,決定告辭時已經不跳,出得大廳,未見到阿春,也沒管她去哪,直接往住處走去。

回去的路自是識得,陳凡沒有打算節外生枝,去四處逛逛,而是順來路返回,只是肚子有點餓。

夜幕籠罩下來,天將黑未黑,尚餘一絲晚霞掛在天邊,順著林蔭小道,飯後散步到是一件愜意的事,可惜他還沒吃晚飯。好在路很近,一會回到了小院,小院東廂房,也就是阿慶待著的那個房間,臥室到是黑黑的,廳房卻有著燭光閃爍,也不知是誰待著。

陳凡收起了好奇心,往自己的房間走去,進入廳房,陡然想起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何點燃蠟燭?打火機、火柴之類的肯定是沒有的,估計打火依靠的是火石,關鍵是不認識呀,也不知放哪裡。

之所以這麼早就回來,主要是想看下原主留下的筆記,讀一讀其寫的文章,以及練練毛筆字,現在沒有燈光,是否需要到對面借下?

終究按捺住了點燈的心情,去借個火,費一番口舌到是小事,為了這個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就得不償失了,再說,阿春說不定很快就回來了,“看來自己還是怕面對陌生人呀。”陳凡在心裡感慨了下,回到了臥房。

靜坐書案前,透過窗戶,望向遠方的天空,此時星辰未現,只看到灰濛濛一片。

“不知道這裡的天空與我之前所在的天空有什麼不同?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弄清腦海中的書頁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碰到裝有定光天書頁的劍,就能在腦海中能顯現出來,並知道其功用?而摸了這麼多物品,其它的都沒有,看來是否需要靈物才可?關鍵是怎麼弄清呢?”閉上雙眼,陳凡靜靜地感悟腦海中有無東西,結果什麼也沒感覺出來,到是覺得有陣陣涼風吹過。

“對了,我這次的穿越,最後是在山洞中,見到的是一柄石劍,劍名承影,承影?”陳凡無意間心中默唸承影,突然,一片書頁出現在腦海中,“承影?”

“凡其所見,必留痕,日月交替,承影現。”

剎那間,一種明悟襲上心頭,天地初開,演造化天機,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為萬事萬物皆留有一線生機,這遁去的一,化為一本道書,散落在天地間,其中陳凡得到了其中一頁,為“承影”頁,功能有兩個,第一個,獲得天書頁或其相關物品,可以自動明白其功能;第二個,可以承現出預先留影的影象、文字,而預先留影,必須擁有“承影”的人事先書寫在現實世界,然後默唸“承影”,對映到“承影”上,將其儲存下來,好處就是儲存下來就不會忘記其內容,而且能明白保留內容的含義,壞處就是承影是以消耗肉身為代價,知識與年齡相匹配,記得越多,容顏易老。

千萬年來,沒有人能擁有過天書頁,何也?因為擁有天書頁的條件過於苛刻,啟用“承影”,需以“靈源珠”為引,獻祭肉身,肉身毀滅,換來“承影”認魂魄為主,擁有該天書頁,試想一個人肉身沒了,靠靈魂如何活?而“定光”更離譜,是需以“靈源珠”為引,獻祭靈魂,肉身擁有“定光”,可魂飛魄散等於人已死亡,還需要天書頁何用?其它天書頁怎麼擁有,許是陳凡還沒有接觸過,“承影”未給出感悟,但這兩張天書頁的擁有,何其難。

一個人沒有了肉身或靈魂,在天地間很容易消亡,則天書頁重新去尋找容器藏身。陳凡就是沒有了肉身,機緣巧合,正好原來的陳法生沒有了靈魂,使得陳凡獲得了一線生機,天書頁同時產生的共振互相吸引,帶動陳凡靈魂穿越到這,可能由於陳凡的靈魂進入這個身體,或者在能量傳輸時被打斷,使得“定光”頁留在了劍中,不過“定光”帶有的造化能量已經絕大部分進入陳法生體內,想要將“定光”吸進身體,只要以陳法生體內的能量為引,就可完成,不需要再付出什麼驚人的代價,比之前容易多了,不過“定光”的使用,檢視時光的長河,那是神做的事,輕則會帶來魂魄的虛弱,重則會損傷魂魄的本源,用起來也是麻煩。

要想避免副作用,唯有收集全道書,可如何收全?有多少頁?“承引”並未給出提示,看來一切都要靠機緣。

至於要以“靈源珠”為引,才能啟用天書頁,“靈源珠”是什麼,在“承引”的提示下,陳凡到也明白。

“靈源珠”是蘊含著天地中異常精純玄黃之氣的珠子,玄黃之氣,又稱混沌之氣,天為玄色,地為黃色,乃穩固天地的靈氣,在天地初開時,到不稀奇,可現在離天地初開,也不知過去多少個千萬年,這麼多年下來的耗用,已經絕大部分用盡,要想尋找,到要費一番力氣。

陳凡在現代,之所以會獲得“靈源珠”,乃是為一道士所贈,聽其父母說,陳凡剛出生不久,他們遇到一位道士給陳凡算命,說他一生不能遇到外財,如遇到就會成為劫,一旦度過,則可以平平安安,萬一過不了,就會與父母天人永隔。

雖然現代人不怎麼迷信,但有些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在他父母一再的懇求下,為幫助他渡過劫難,道士就贈送了一個珠子,說開過光,有法力的,讓他一直戴著,父母就用紅繩編制,給他一直戴在手上,並給他起了個平凡的名字,叫陳凡,還給他起了個小名叫安安,希望他平凡、安穩,不要遇到什麼奇遇,健康、開心就好。手上戴的那顆珠子,就是“靈源珠”。

而原來陳法生怎麼會有“靈源珠”的,陳凡卻是不知了,不過現在陳凡的左手腕上,倒是還留有一根紅繩,卻並未見到任何飾物,也不知原來是否上面有一顆靈源珠?

至於怎麼會遇到“承影”,在陳凡想來,還真覺得有點離奇。陳凡大學是地質專業,畢業後在父母的關係下,到了一家地質所工作,工作壓力不大,利用假期到四川遊玩,結果碰到了地震。當時人就在地震中心的山上,無意間跌入到了個裂縫中,遇到了個山洞,見到了把像劍的石頭,在劍柄上有兩個字“承引”,自己好奇上去摸了摸,結果就發生了穿越。

瞭解完“承影”的作用,想到之前看過的書簡,只需要自己抄錄一遍,透過“承影”就能知道其內容,陳凡信心大增,至於“承影”的副作用,先暫時忽略吧,好在陳凡目前在“承影”上的知識水平為零,想來副作用不大。

“郎君提前回了,我給你帶了點粥和蘿蔔絲餅,都是郎君愛吃的。”阿春拿著個食盒出現在了窗臺前。

“進來。”陳凡看到阿春,欣喜的說道。

“郎君怎麼沒點燈?”此時天色已晚,夜幕降臨,彷彿一塊黑布遮在天空。

“先休息下,你剛去哪了?”

“去吃了個飯,回來看郎君不在,使君正在考教二郎君功課,好像在問一些對夷狄看法的問題,我也沒聽明白,就去廚房拿了些吃食給郎君,郎君先吃吧。”

“好,你先把燈點上。”陳凡開啟食盒,拿出粥和蘿蔔絲餅吃了起來。同時心中暗暗慶幸走的早,要不然回答夷狄問題的,說不定就是他了。

許是餓了,一會就吃完了,讓阿春收拾了碗筷,研磨了墨,找了塊空白竹簡,退出了房間。

學習是快樂的,尤其是當你抄寫一遍就能掌握的前提下,不斷的更新知識,往往比打遊戲更容易著迷,因為你知道,只要你學了,第一就屬於你;學習也是枯燥的,當你反覆的讀白、記憶,結果到考試時,卻忘記了,學而不會,是痛苦的,好在陳凡現在是前一種。

案前的燭光在閃爍,陳凡已經抄好了《兔罝》,之前看不懂得四言詩: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心中默唸“承影”,一片天書頁出現在腦海,映照《兔罝》,剎那間其含義在心中流淌:

捕獸的網結得緊又密,佈網打樁聲聲碎。武士氣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護衛。

捕獸的網結得緊又密,佈網就在叉路口。武士氣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幫手!

捕獸的網結得緊又密,佈網就在林深處。武士氣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陳凡好歹也是大學生,如果不是“承影”,對“丁”一直認為只念“dīng”,沒想到在這個詩中居然念“zhēng”,表擊打聲。有了“承影”的幫助,一下掌握了譯文。只是小楷寫得不行,離原主的字型還有很大差距。好在陳凡也是有毛筆字基礎的,兒時練過大字,後來練的硬筆,對小楷雖然沒練過,但也寫的端正,只是速度慢,沒有美感。

不知何時,對面窗臺也亮了一盞燈,蕭慶已經結束晚宴,回到了房間,當陳凡抬頭的時候,蕭慶正向這邊望著,見陳凡抬頭,卻低下頭看書,陳凡也沒在意,閉上眼睛休息了會,繼續練字,今晚的任務,還需把《徙戎論》也抄一遍,誰叫父親在問二兄關於夷狄的看法呢,有備無患。

陳凡抄完《徙戎論》,夜已深,對面的燈火已經熄滅,抬頭望向天空,一種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浮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