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加快速度。”

一個身穿山文甲,面板黝黑的將軍策馬立於路旁,大聲催促著身前不斷前進的明軍騎兵,在騎兵部隊裡,還有許多裝滿貨物的牛馬,在明軍騎兵的驅趕下快速前行。

他們就是前兩天一把火燒掉板升城的大同軍俞大猷部,在搬光宮殿裡值錢的物件後,一把火把丘富等人為俺答汗修建的皇宮燒得乾乾淨淨。

隨後,俞大猷帶著手下開始逃亡之路。

在突擊板升城前,城池周圍當然是要廣佈哨騎,攔截城中派出去傳遞訊息的信使。

不過,趙全帶走的幾十名騎士,這些哨騎肯定是攔不住的,而派往宣府的信使雖然被攔住好幾批,可是卻不敢保證有沒有漏網之魚。

俞大猷在得到確切訊息後,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全速後撤,返回大同邊牆內,到了那裡才算是安全了。

來時,俞大猷所部只用了四天時間,可是返程卻因為攜帶了大量繳獲而放慢了速度,照這樣前進,俞大猷不確定會不會遭遇到宣府俺答部援兵的攔截。

雖然之前計算中,俞大猷估計就算俺答得到訊息,可要集合散開的人馬也需要幾天時間,足夠他們返回大同。

可是俞大猷還清楚一點,那就是如果俺答汗不是抽調各部人馬截擊,而是直接從王庭衛隊中派出兵馬的話,是有時間在長城外攔住他們的。

對於這點,俞大猷自然不會對李文進、劉漢說起,說出來鬧不好就讓他們二人打消這次出征的決定。

而二人的反應也有點出乎俞大猷的預料。

李文進做為文官,很多東西不懂是正常的,即便他調任大同的時間已經不短,可對於對面蒙古人的組織結構不熟悉也是正常,但是做為總兵官的劉漢卻是不會不知道的。

在俞大猷刻意隱瞞的情況下,在他說到俺答部調集兵馬攔截的時候,劉漢似乎也沒有想到俺答汗也可以從自己身邊抽調衛隊進行攔截這一茬。

下來後,俞大猷才有點懷疑,劉漢做為大同總兵官,應該不至於如此湖塗,可既然他不開口拆穿,肯定有他的用意,只是自己不知道目的罷了。

不過,對於這樣的事兒,無外乎就是利益。

在俞大猷的猜測中,或許支援出塞偷襲板升城,對於劉漢來說,也許就是一個天大的機會。

劉漢在大同呆了二十年了,從指揮僉事做到都督僉事,如果沒有天大的功勞,他這一輩子應該就此止步,想要由二品升到一品,非巨大戰功是絕對不可能跨過去的。

是的,俞大猷猜測的就是,劉漢已經做了好些年的都督僉事,現在眼光怕是已經看向了都督同知了吧。

至於更高一級的左、右都督,估計劉漢自己都不敢去想。

正二品到從一品的跨越,看似簡單其實卻極難。

至於實職,好吧,其實現在大同總兵官已經是武將當中的頂端了,升無可升,頂多就是調到薊鎮幫天子看門。

至於回京城,回五軍都督府上值,正常一點的人都是不會願意去的,去一個權力幾乎被架空的衙門,那裡只適合勳貴混日子。

大同多次對上俺答部的襲擊,但是那都是小打小鬧,俺答汗幾次大手筆,明顯都是衝著宣府和薊鎮去的,畢竟那裡距離京城更近,對朝廷的震撼也更大。

或許,在劉漢看來,如果偷襲板升城成功的話,他的官職應該就可以再升一級了。

俞大猷這麼想著,看著面前緩緩前進的隊伍不免又有了一些焦躁。

帶出來的三千人馬,現在分成三股,分別是參將麻祿帶領的千騎和遊擊徐欽帶領的千騎,這兩隊騎兵是俞大猷用來攔截俺答部追兵的,剩下千人則驅趕搶來的牛羊和那些戰利品。

至於為什麼俞大猷不讓士卒放棄這些繳獲,沒命的往大同方向跑,命令他可以下,可卻不保證手下會不會聽他的命令。

這次出征板升城,回去後確實會受到封賞,但是封賞有多少會落到下面人頭上?

對於這三千軍卒來說,拿命拼來的繳獲,要放棄,你拿得出東西交換嗎?

光憑一張嘴,說回到關內會有賞賜,俞大猷不保證自己下達命令後會不會在戰場上遭遇意外。

看到這些士兵看到豐厚戰利品所透露出來熾熱的眼神,作為當兵出身的他清楚,這樣的命令不能下。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絕非虛言。

身為將官多年,俞大猷自然知道這年頭當兵是真的沒銀子賺,能勉強湖口就不錯了。

也只有遇到這樣的戰事才會期待朝廷的賞賜,但是那都不知道要猴年馬月才會批下來,運送過來,中途還有無數雙手要伸進來掏銀子。

對於士卒來說,賞賜太虛幻,所以他們更加著眼這些眼前的財貨。

當官的可以多分走一些,但是不能少了他們的那一份。

利益,才是讓這些人甘願賣命的主要原因。

對於將官來說,前程和銀子缺一不可,對士卒來說,要什麼前程,無非就是兵頭,他們要的就只有一樣,那就是銀子。

雖然擔心,但是俞大猷也只能這樣,帶著搶來的財物撤退,那怕擔上風險。

“將軍,前面就是灰河,我們的哨騎已經和劉總兵的人匯合,浮橋已經搭好。”

這時候,前方奔來一匹戰馬,馬上探馬向俞大猷彙報道。

“好,通知各部加快速度過河。”

俞大猷大聲命令道,隨即催馬向前跑去。

浮橋,對於經歷過一場勝利的明軍來說,這時候既想要那些牛馬身上的東西,還想要保命,俞大猷擔心過河時會有擁擠現象,反而影響大軍渡河。

他必須先趕到浮橋邊去,震懾住這些士兵。

這次板升城的戰果其實很大,徹底摧毀了板升城不說,幾乎全殲城裡守軍。

可有一點,那就是斬獲實在悽慘。

人大多被燒死在民房裡,沒有首級,朝廷是不會認賬的,而且沒有抓到什麼像樣的俘虜。

斬獲首級八十三顆,活捉六十七人,白蓮教匪首李自馨、趙全僥倖保住一條命,李自馨之母胡氏,弟弟李自權被明軍活捉,另一個弟弟李自賢被斬殺,奪取蒙古人的牛馬數百頭,以及大量的軍械。

這就是現在俞大猷部能交給朝廷的,此戰的收穫。

想到此處,俞大猷不無遺憾,要是能捉到李自馨就好了,這次出塞之戰才算完美收官。

要知道,李自馨這人,也是在明廷掛上號的人物,價值不可謂不大。

心中暗道可惜,前進速度卻是不慢,很快就到了灰河邊,和河邊的大同總兵官劉漢會和。

劉漢已經從俞大猷部哨騎那裡知道了戰果,板升城裡的烈火應該還在燃燒,城中只有少數人逃出,大部被殲。

對於這樣的結果,劉漢此時已經是喜不自勝。

有了這戰果,這次冒險之舉就不算白費,至少有充足的理由回應宣府和京城可能的詰問。

見到俞大猷,還有他身後遠遠過來的裝滿繳獲的牛馬隊,心情就更加美妙了。

“大猷,這一仗打得不錯,回去上報朝廷,你當屬首功。”

劉漢見到俞大猷後第一句話就是先把俞大猷高高捧起,不過按照朝廷的規則,他和李文進的功勞就算不上功勞簿,朝廷也是不會忘記的。

小書亭

“都是劉大人和馬巡撫指揮得當,末將些許功勞不足掛齒,有勞將軍在此守護......”

在和劉漢的寒暄中,俞大猷對他說起此戰繳獲,知道沒能抓住朝廷掛名的那些人,劉漢不免也有些許遺憾,不過總歸是一場大勝。

摧毀板升城,燒掉了俺答汗的皇宮,就是此戰最大的功績。

隨後幾日,俞大猷的三千人馬和劉漢率領的兩千騎兵會和,現在手上有四千可以作戰的兵力,俞大猷的膽子也壯了不少,對返回大同的旅途不再那麼擔憂。

終於,在和劉漢會和後的第三天,大軍靠近了黑河,這裡有李文進率領的三千馬步軍接應,會和以後,出塞明軍的全部兵力都匯聚於此,八千大軍在側,終於算是安全了。

“保持隊形,後面的聽著掌隊官的指揮,不服者拉出去鞭笞。”

此時俞大猷和劉漢已經到了黑河,劉漢先過河與大同巡撫李文進會和,順便彙報下這次攻打板升城的收穫,而俞大猷留在黑河對岸,整隊安排軍隊過河。

和之前過灰河一樣,士兵們自然爭先恐後,都希望早點過河。

畢竟,每往前走一步,那就意味著距離大同近了一步,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更加安全一點。

每日十幾趟探馬回報,周遭沒有發現俺答汗的軍隊追擊或是攔截,但是俞大猷依舊絲毫不敢怠慢,堅持廣撒大批探馬四處探查。

優先過河的依舊是那千騎護衛下的運輸大隊,河對岸四個千騎隊嚴陣以待,也隨時準備渡河。

隨著運輸隊完全過河後,四個千騎大隊開始依次過河,有俞大猷在河邊側立視之,倒是無人敢造次,都是依照佇列過河,速度也是不慢。

待過了三千人後,俞大猷才率領自己的親兵過河,之後就是斷後的千騎隊依次過河,最後摧毀浮橋,防止被俺答部追兵利用。

和李文進、劉漢會和後,八千明軍繼續南撤。

當初出塞時,他們走的是大同右衛殺胡堡,返程亦不例外,因為這裡距離他們最近。

現在有了李文進標營的步卒加入,行進速度略微放慢,依照現在的情況,至少還需要三天時間才能到殺胡堡。

也就三天時間就可以進入長城,到那個時候就安全了。

跟隨俞大猷遠征板升城的三千騎兵此時早已經人困馬乏,他們可不比劉漢和李文進率領的人馬,在黑河和灰河還可以休息,如果不是身處蒙古人的勢力範圍,那可出外野遊沒區別。

不過到這個時候,貌似明軍的好運氣也用完了。

在大對明軍渡過黑河後行進了半日,就看見遠處有探馬急急打馬而歸,直直的朝中隱於軍中的俞大猷這邊衝來。

也不是俞大猷身上有什麼神奇的力量指引著探馬方向,實在是那三杆大旗太過醒目。

很快,探馬到了近前十餘步就翻身下馬,隨後跑到三人面前半跪抱拳稟報道:“稟大人,涼城方向出現萬餘韃子騎兵正在朝這邊殺來,離此約不到兩日路程。”

終於還是出現了。

俞大猷知道了韃子騎兵的大致方位,反而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未知才是最讓人恐懼的。

“俺答汗還真厲害,居然直接從宣府追到這裡來了。”

對於邊鎮的地形異常熟悉的劉漢這時候開口道,只是他說話時已經是面色凝重。

“還有兩日路程,是不是必須要和韃子在這裡打一仗?”

李文進倒也沒有普通人聽到韃子大軍殺來就驚慌失措,畢竟在大同多年,早已經過了聽到韃子出兵訊息就緊張的時候。

“躲不了,這已經是回關牆最近的一條路了。”

劉漢輕輕搖頭說道。

“那怎麼打,就由劉總兵和大猷決定了,我的標營儘可調遣。”

李文進很光棍,並沒有爭奪這一刻對戰爭的指揮權,而是讓兩個軍中宿將去準備。

其實,大明朝以文抑武,就算他不指揮此戰,到最後不管是劉漢還是俞大猷都會向上面彙報是由他指揮的這場戰鬥,否則兩人也就沒有將來了,所以他絲毫沒有爭奪的想法。

只要打贏了就好,何況自己還在關外,不打贏這一仗,說不得就要狼狽逃回去,這對於大同巡撫李文進來說,也是不可接受的。

更何況,剛剛贏了一場,可終歸是佔了偷襲的優勢,這時候要是能正面打退,或者擊敗俺答部,那這次出擊塞外的功勞就更大了。

劉漢和俞大猷這時候也沒有寒暄的意思,衝著李文進抱抱拳,隨即就到了一邊,劉漢叫人取出這裡的輿圖開始和俞大猷研究戰術。

還有一日的路程,那是絕對不能耽擱的,該趕路還是要趕路,只是趕到哪裡?

要知道,這個地方,就必須是他們預設的戰場,也是對他們最有利的地方。

不多時,劉漢和俞大猷就到了李文進身旁,開始向他彙報此戰的計劃。

“李大人可帶親隨先行,直接入殺胡堡召集邊軍趕來支援,我等則於明日中午趕到安銀堡,這裡雖早已被廢棄,可過來時我看到堡牆還在,以此堡為依託,對面韃子萬餘人,未必沒有勝算。”

劉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