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二百七十七節 東番拓墾,漸入佳境
章節報錯
和顧登峰就江南局勢進行了仔細的探討之後,馮紫英越發對未來充滿希望。
江南工商勢力仍然在膨脹,尤其是自己提出的開海之略對江南沿海影響很大。
一方面促成了海商群體的整合膨脹,並大膽地走向南洋、琉球、日本,甚至朝鮮,現在甚至和紅毛番也有了競爭架勢,這也說明了這個群體實力增長驚人。
另一方面,內貿商人一樣從海外貿易中獲益,從南洋、日本、琉球乃至西夷過來的商品也在源源不斷的進入大周內部,雖然從貿易總量上來說遠不及大周向外部輸出的茶葉、絲綢、瓷器、藥材、、鐵料鐵器、鹽、紙墨書籍這些大類物資那麼多,但是從南洋、西夷和日本這些地方輸入的商品勝在種類繁多,一些商品的需求量也在急劇增大,比如香料。
這個時代的香料總的來說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歐洲人最需求的用於飲食中的香料,如胡椒、肉豆蔻、肉桂、丁香等,一類是大周漢人最喜歡的用於日常生活的香料,如乳香、龍涎香、龍腦香、沉香、檀香、蘇合香。
這兩類香料其實是完全不同的貨物,前者原來在大周境內的消費量原來並不算大,主要消費還是後一類,尤其是在南北士紳商賈群體中更是一種流行時尚,類似於現代社會的香水。
如果一個士紳出門身上都沒有佩戴兩塊香餅薰香,那無疑是會受人嘲笑的,同樣作為貴族仕女,日常生活中也是不能離了這類物資的,衣衫和閨閣中都需要這類物資。
不過現在大周境內對原本歐洲人需求最大的食用香料需求也在急劇增加。
這類香料在用於各種肉類飲食中會極大地產生各種更為舒適的口感,這很大程度得益於佛郎機人和紅毛番在廣州、佛山、寧波、漳州這些地方的大量出現,他們也在推廣這類食用香料在大周百姓中的使用方式,使得本地人也逐漸意識到的這類食用香料的妙用。
而像胡椒這類實用香料自宋以來就開始廣泛使用,只是如肉豆蔻、丁香、肉桂、小豆蔻這些食用香料在大周百姓中相對使用較少,尤其是北方,目前連京師城中也開始出現了食用香料的普及熱,馮紫英都不得不承認,似乎爆發在身邊的南北戰爭絲毫沒有影響到京中富人們的胃口。
內貿商人的潛在實力不可小覷,雖然他們頭面人物群體不及海商那樣龐大,但是其分銷體系下的小商人群體卻遍及整個南北城鎮鄉村,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一定程度上也能影響到民心民意。
如果南北戰事的迅速結束,使得市場局面迅速恢復正常,他們也能夠更順暢地從事他們的生意,這自然是他們所期盼的。
除了商人群體的勢力增長外,另外一個群體同樣也得益於開海之略,出現了蓬勃發展勢頭,那就是作坊主群體,或者說企業主群體。
以蘇州、杭州為主的絲綢產業原本就有相當根基,當開海之略推開之後,絲綢出口激增,刺激了這個產業發展更為迅猛,一大批新計程車紳商賈湧入這個產業,加入了這個利潤豐厚的行業中來。
同樣情形也發生在茶葉產業,蘇湖常這一帶的茶葉產業因此大興,茶山拓墾更甚,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茶廠也蜂擁而上。
當然也少不了陶瓷行業。
江西景德鎮、浙江宜興、福建德化都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雖然後兩者遠無法和前者相比,但是比起前世歷史中的明代景德鎮瓷器幾乎是一花獨放的情形,今世卻要好很多。
這得益於今世浙江、福建士人勢力更大,他們也和商人群體有著更密切聯絡,換句話說,大周商人群體與士人群體比前明有著更共生共榮的密切關係,尤其是在馮紫英推出開海之略之後,這種聯絡也更為緊密。
如果說這三樣產業都是在江南盛放的話,那麼鐵料鐵器的外銷就成為了北方的最大得意之處了。
榆關成為首屈一指的鐵料鐵器外銷港口,除了直銷朝鮮、日本外,更成為南下中轉銷往南洋的一個大頭,這也和佛山鐵器銷售形成了競爭勢頭。
相比之下水泥因為產能和需求緣故,更多的還只能停留在國內市場,但是隨著產能擴張,估計這項商品也會出現在外銷的名單上。
另外一個產業就是造船業。
海貿內貿的興盛都少不了推動了造船業的迅猛發展,寧波、漳州、泉州、廣州這些老字號造船行業得到巨大發展外,榆關、登州迅速成為新興造船業基地,大沽也在迎頭趕上,整個造船業呈現出南方在高歌猛進,北方在埋頭追趕的勢頭。
像製鹽業這些傳統產業也在東番得到了巨大拓展,東番西岸鹽場的產量不斷擴大,讓閩地鹽商們喜得眉花眼笑,也讓他們更堅定地站在馮紫英背後,同樣得益的還有江右安福商人,他們在東番的拓殖,在經歷了幾年艱苦的奠基期後,也開始看到了曙光。
“所以安福商人就來了?”馮紫英摩挲著下頜,“他們要見我?”
“對,安福商人在拓墾中發現了一些金礦,另外他們除了開始在平原河谷地區種植水稻之外,也發現了另外一大財源,那就是看法大木運到寧波、漳州、泉州、揚州這些城市,一方面造船急需這些大木,另外像傢俱製造、建築業都十分需要木材,需求十分強勁,現在安福商人已經陸續開發了五處砍伐點用於砍伐大木,也和寧波、揚州、泉州這些地方的木材商人和造船商人簽訂了合約,準備從今年開始大規模地向這些地方輸出大木,其價格可能要比目前揚州、寧波這些地方的市價便宜二到三成,而其成本卻只有現在市價的一成,即便是加上運輸成本,也只有目前市價的三成左右,利潤相當可觀,……”
馮紫英笑了起來,“運出木材、鹽、金砂、礦石,運入糧食、布匹、鐵器這些必需品,這又是一個良性迴圈出現了,不過這東番人口太少,還需要大力引入移民來拓墾才是。”
“是啊,現在安福商人的興趣越來越大,考慮到從江西、福建這些地方遷民的難度也在加大,他們也把目光瞄準了山東、南直、北直地區,尤其是山東,如果能夠從北地,甚至深入到山西、陝西、河南遷民到東番,屬下個人覺得應該是一件好事,當下北地大旱,流民遍地,給他們一條出路,還能拓墾分地,只需要艱苦那麼兩三年就能熬出頭來,他們肯定願意,但這不是商人能做到的。”顧登峰看著馮紫英。
馮紫英沉吟不語。
安福商人來找自己的目的不問可知,這等想要從北地遷流民到東番拓荒的想法看似對各方都有利,既為大周拓墾了新的領土東番,另外也緩解了流民壓力,同時還能增加收益,但從朝廷角度卻不能這麼看,如果是純粹的商人來推動將本土百姓遷至東番,流民願意麼?
看似為了果腹都無選擇,但從心態上也要考慮,必要時需要建立起大周正式的和本土上一樣的管理體制方才能讓流民安心,不會被認為他們是被拋棄了,這很關鍵。
“大人,屬下以為此舉是可行的,便是其中還有些難處,但是想些辦法,還是能克服的。”顧登峰很聰明,能理會到其中一些關節。
“登峰,當下時節,倒是可以運作一番,但頗費心力啊。”馮紫英緩緩點頭,“安福商人倒是有些背景,他們也可以走他們鄉黨門路,從朝廷角度,從我個人的觀點,我是支援的,不過若要更好的處理好此事,還需要在輿論上予以配合,比如如何宣傳東番開拓對大周對朝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重大意義。”
顧登峰若有所思,“大人的意思是《今日新聞》?”
“不僅僅是《今日新聞》,當下京中報刊亦是不少了,代表江南聲音的亦有幾家,也可以考慮他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要體現東番開拓對北地的意義,比如東番所產鹽、木、鹿皮等物亦能供應北地,同時也能成為北地鐵料一個重要消費區等等。”
顧登峰眼睛一亮,“大人,不如您抽個時間見一見,指點一番?有些事情單單是屬下去和他們說,他們心裡還是不踏實,您出面效果就要好得多。”
馮紫英原本不想見,但是考慮到安福商人實力不俗,而且是日後對外拓墾的先鋒,未來蝦夷(北海道)、苦兀(庫頁島)、南洋,都能派上用場,所以見一見也是必要的,當然如果對方識相,願意主動向朝廷報效,謀得更大主動權,那就更好了。
“也罷,我就見一見,你先和他們提一提,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我也要和戶部那邊說一說。”馮紫英終於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