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七百二十一節 孰是孰非,不重要
章節報錯
馮子儀是悄然出城的。
甚至連何治勝都沒有通知。
作為一個龍禁尉的資深武官,他在龍禁尉內部有著自己的人脈和訊息來源。
當盧嵩開始態度曖昧時就有訊息傳來,他就開始警惕起來。
但是他也知道盧嵩和張瑾與馮紫英關係一直處得不錯,尤其是張瑾更是多年老交情了,比自己這個好不容易盤上親戚關係的侄兒可更為密切。
所以在最初他也只是警惕,然後不動聲色的打聽訊息,但後來盧嵩頻繁召見張瑾時,他就意識到不對了。
張瑾時旗手衛指揮使,直接掌管宮禁,而且旗手衛比勇士營和四衛營地位略高,整個宮禁日常安排雖然名義上是旗手衛與四衛營、勇士營商量著來,但是也還是有一個主次,一般是旗手衛來提出方案,如果四衛營和勇士營沒有異議就執行,有異議則另議。
盧嵩與張瑾的接觸悄然密切了許多,這是以前未曾有過的,這不能不讓馮子儀起疑。
隨後他便安排人死死盯著張瑾,這很危險,但好在張瑾不是龍禁尉的人了,而是旗手衛指揮使,在這方面的警惕性已經不及在龍禁尉時那麼敏銳了,所以還是被馮子儀發現了一些端倪。
尤其是連前兵部尚書張景秋都和二人接觸過,那就更讓人起疑了。
半個月前張瑾以二十日後要對旗手衛進行一次拉練訓練為由和勇士營調換了宮禁守衛輪值,本該是勇士營守衛這一輪十日換成了旗手衛。
馮子儀當即就有些擔心這裡邊是不是有什麼貓膩。
隨著城中的些許風聲也開始傳出來了,內閣裡的不睦甚至爭鋒相對,齊相的病重,李三才的突然活躍起來,下一任首輔之爭的傳言,這都像是隱藏在迷霧中慢慢露出一鱗半爪的真相,讓馮子儀悚然心驚。
當他悄悄去馮府面見馮唐談及此事時,馮唐也意識到了危險的逼近。
尤其是馮唐更知曉今日齊永泰就要召見閣臣們準備議定更替內閣之事,這意味著如果有些人要行不軌之舉,那就會在這一二日,而馮紫英也早就來信提到信送回京師三五日後他會抵達薊鎮治所三屯營巡視。
在馮子儀去馮唐處之前兩天,孫紹祖託人帶信也剛送到馮唐這裡,這讓馮唐也是倍感焦急。
種種跡象指向就是這一兩日之內,京中必有大變發生,也幸虧馮紫英相當果決地就奔赴薊鎮“巡視”來了。
算一算日子,馮紫英差不多也就到了,所以馮唐毫不猶豫讓馮子儀立即趕赴三屯營報信。
馮紫英的確已經到了三屯營。
離開廣寧他一路日夜兼程,不敢有半點耽擱,就是擔心其中出什麼差池。
雖然覺得齊永泰和喬應甲他們應該有些警惕,應該會有應對之策,但是轉念一想齊師過於清正,只怕對一些陰毒手段未必就能適應,而如果龍禁尉這個最重要的耳目一旦失聰失明,那必定會對內閣的判斷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誤判。
這個時候馮紫英才意識到自己這兩年離開京師城帶來的許多後遺症,那就是不在中樞,很難最直觀地感受和評判昔日的盟友、朋友有沒有發生變化,發生了多大變化,進而也難以做出合理的應對。
像蕭如薰之流就不說了,本身就不是一路人,但麻承勳卻是有些淵源的。
自己舉薦了他,但是馮麻兩家在大同的確屬於競爭對手,但是大家現在都跳出了大同,理論上矛盾就已經消減了許多了,如果刻意拉攏交好,未嘗不能籠絡過來,只不過自己卻沒有那麼多精力來,而被李三才甚至是萬統帝得手了。
有些東西錯過也就錯過了,馮紫英也不在意,只要牢牢抓住主動權,那就不怕。
黃得功和左良玉兩部已經提前到了指定區域,當然也是以拉練演習為由,因為規模不算大,又在薊鎮自己轄地,所以只是薊鎮概略地向兵部通報了一下情況。
“世功兄,恐怕這樣不行。”馮紫英一到三屯營就直接批評了尤世功。
雖然之前就已經專門去信要求尤世功要做好調動兵馬的準備,但是因為涉及到京中之事,馮紫英並沒有說明理由,尤世功還以為就是馮紫英要大略檢查一下戰備情況,所以只在三屯營本部佈置了一萬餘人用作演練。
在父親送信來的路上就提到了宣府軍幾乎精銳盡出,除了必須要留守邊關不能調動的,超過五萬人的精銳已經進駐了懷來衛,如果再加上孫紹祖的一萬餘人,也就是說在京師城的西北方向已經集結了六萬多接近七萬邊軍精銳。
可以說,只要劉?一聲令下,這七萬邊軍突然抵近京師城下,在京師城中支援李三才的五軍營控制城門開門,幾無懸念。
黃得功和左良玉兩部雖然提前進入了指定區域,但是兩部加起來也只有一萬六千餘人,哪怕孫紹祖突然倒戈,估計也很難牽制或者抵擋得住一力前進的宣府軍。
還好在抵達三屯營之前,馮紫英得到了一個好訊息,集結在牛莊的登來軍賀人龍部終於破冰出航,直奔大沽來了。估計這個時候也應該抵達大沽了。
賀人龍部有兩萬人出頭,這一部抵達大沽便能迅速西進,無論是走水路還是陸路,兩三日內就可以進抵通州一線,如果劉?真要妄動,那就說不得要讓賀人龍部也加入進來了。
尤世功有些詫異,也隱約有些覺察,但是馮紫英沒說破,他就不願意去說透,京中之事,馮紫英可以摻和,他不行。
“總督大人何出此言?”
“世功兄,咱們也是多年老朋友了,雖然現在各有職責,但是就咱們倆人,不必拘泥,你就叫我紫英就行。”馮紫英其實和尤世祿、尤世威更熟悉一些,反倒是尤家三兄弟這個大哥還要隔一層,但是有老爹和自己這麼多年感情和交道,關係當然也不一般。
“世功兄,你若是連這點兒耳目都不明,那你這個薊鎮總兵恐怕就不夠格了啊,怎麼,在我面前還要裝傻充愣?”馮紫英笑了笑。
“哎,紫英,我知道你說的是什麼,可內閣內部之爭,都是文臣們的事情,哪裡輪得到咱們這些武夫去關心過問,咱們最好就是躲得遠遠地,啥都不知道,聽上邊命令就行。”尤世功嘆了一口氣,“武人過問這等事情,離禍不遠。”
“呵呵,躲得遠遠地?如果躲不了呢?如果我要摻和呢?”馮紫英目光澹然,語氣卻直白:“有些事情是躲不過的,你是薊鎮總兵,京畿門戶,躲得過麼?禍福相依,沒什麼好躲的,也躲不過,特別是有我這個總督在,就更別想躲。”
尤世功張口結舌,呼吸急促,看著馮紫英好一陣之後才訥訥道:“紫英,老大人可知曉?”
“能不知道麼?他就在五軍都督府裡,每天都要去熘達一趟,京師城裡的事兒繞得過去麼?”馮紫英見尤世功問出這一句話,心中也是一鬆,這一位執掌薊鎮多年,經過幾輪調整,已經算是牢牢掌握了薊鎮,如果堅決不同意捲入進去,自己還真的有些棘手。
尤世功當然也在掂量。
他當然清楚自己這個薊鎮總兵的分量,多年前永隆帝就曾經拉攏過他,他沒有拒絕,但是也沒有說就翻臉不認老上司的恩義了,儘可能地保持平衡,而後永隆帝出事,萬統帝繼位,當然也對他百般拉攏結交,但這他就沒太大興趣了。
馮紫英的強勢崛起,已經徹底改變了整個大周邊軍中的形勢。
他大手筆對京中諸軍以及甘寧、山西、遼東、大同、江北、登來諸鎮的調整,彰顯作為兵部侍郎的風采,而且連續幾次剿撫山西也好,征戰遼東也好,南下解決江南也好,都讓馮紫英這個知兵文臣的名聲達到了巔峰。
武人中鮮有不對馮紫英認可敬服的,即便是柴國柱、麻承勳、楊元這些不太服氣的,也不得不承認馮紫英堪稱大周朝以來文臣中最善於掌兵用兵的,而且在選將用材上也是極為大膽,因此也贏得了一大批新銳將領的擁戴。
而後組建陸軍軍官學校和水師軍官學校更奠定了他軍中第一人的基礎,哪怕張懷昌和孫承宗貴為兵部尚書,在武人心中地位也遠遜於馮紫英。
“那末將自然是聽從總督大人的命令的。”尤世功不再猶豫,斷然應道。
“嗯,世功兄,你有這份自覺就好,有些事情躲不過的,新的格局已經形成,運轉良好,但有的人卻想要倒行逆施,還像沉湎於原來的舊時光,或者不甘於退出歷史舞臺,螳臂當車,豈不可笑?”馮紫英悠悠地道:“還有的人,囿於私情私義,看不清形勢,昏頭昏腦,這樣的人早就該淘汰掉了。”
雖然不太清楚馮紫英話語裡所指具體指誰,但大略也感覺得到就是那幾位,可這一場風波捲起來,究竟算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尤世功自己都拿不準,一邊有皇上,也有閣臣,一邊是內閣文官們,孰是孰非?
不過孰是孰非不重要,誰能勝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