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陛下這麼一講,臣倒是有些感悟了。每到旬假,水手們會爭先恐後往天津衛跑,天不黑絕不回來,時常有人因為誤了時辰而受罰。

和幾年前比起來天津衛的店面確實多了不少,很多荒地已經成了鬧市。海軍衙門原本建在偏僻之地,現如今卻深陷民居包圍,門外整日裡車水馬龍,叫賣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說起天津衛的變化,李如樟深有體會。遠的不提,他是景陽五年入的海軍陸戰衛,當時的天津衛僅僅是靠近運河碼頭的區域比較繁華。

轉眼三年多過去了,天津衛不光人口眼見著越來越多,很多荒地和農田全成了市鎮,繁華地帶也開始分化,成了一南一北兩個。北面的運河碼頭依舊,南邊則以海軍衙門為中心,開滿了各式各樣的店鋪。

隨著海軍衙門掛出海運總督的牌匾,並在附近的海河邊設立海運碼頭和倉庫區,周邊店鋪的數量好像又多了好幾成。

當海關總督衙門的牌匾出現時,不光店鋪數量多了幾成,還拔地而起了兩三家大酒樓。商人們好像是追著衙門做生意,誰門口的牌匾檔次高、數量多,就在誰左近開店。

“臣有罪……臣曾親自查訪過,水手們除了採買物品還會光顧勾欄和賭坊,有時候兩三天就能把一個月的餉銀全都花光。”

李如樟說的挺起勁兒,在他看來,天津衛越繁華就說明皇帝越聖明。可袁可立越聽臉越白,最後乾脆離坐下跪,主動請罪。

“呵呵呵……袁總督多慮了。朕只說過不能在軍中、船上亂搞賭錢,卻不曾說過放假下船出了營地也不許。

水手們大多是血氣方剛的壯年男子,乾的又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危險活兒,一出海至少十天看不到岸,個把月見不到女人很尋常。

他們又不是和尚,怎麼可能六根清淨。你們倆做為上官不光要抓訓練講規矩,也得充分體諒下屬的難處,不能太吹毛求疵。

缺了人味的上官是沒人願意跟隨的,當然了,逛勾欄賭場也不能鼓勵,容易被外人以錢帛引誘壞了規矩。朕覺得讓參謀部出面成立一支糾察隊,專事登岸之後的軍紀督查即可。

你們不光不要插手,遇到有水手兵將被糾察隊抓獲懲罰,還要適當出面求情。在殺雞儆猴的同時,不妨也贏取些軍心。具體尺度和火候去與參謀們商量,朕就不多言了。”

水手們上岸之後花天酒地算罪嗎?這得分人,放在大明官員眼中確實有治軍不嚴的責任,到了洪濤這裡就屬於人之常情了。

俗話說的好,想讓馬兒跑的快就得吃飽又吃好。風帆戰艦時代的水手,包括陸戰隊員,乾的都是風險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活兒,除了給予相應的報酬之外,在有些方面也得特殊對待。

水手們雖然掌握了一些知識,但依舊還脫離不開時代,講理想、信仰、解放全人類啥的基本沒用,也聽不懂。想讓他們為你賣命,要不許以高官厚祿,要不就滿足一些需求,別無它法。

“臣謹遵聖命,能否下一道中旨告之參謀部?”有了皇帝的首肯,袁可立不由長舒了一口氣,壓在心裡許久的大石頭終於徹底落地了。

海軍官兵的所作所為他早就有所耳聞,可一直沒想好該不該管。按照常理肯定是要嚴格杜絕的,可海軍本來就不是按照常理建立的,皇帝更不是個按照常理出牌的人,如果因此讓海軍失去不少人力和戰力,同樣也很麻煩。

“今天咱們先不討論這個問題,參謀部會盡快把相關法條制定出來。朕現在需要一名熟悉新武器又有實戰經驗並瞭解蒙古與女真人戰法的將領,用最快的時間訓練陸軍。

想來想去,唯有宗豫符合條件。可海軍陸戰衛也不能沒人掌管,子清倒是可以接任,但他在廣東都司幹得不錯,暫時還無人可接替。

前兩年廷推山海關總兵時有人向朕推薦了沈有容,雖然沒有入選,事後特意讓錦衣衛做了詳細調查,結果很不錯。難能可貴的是其與朝中派系都無關聯,所以朕想讓他代替宗豫指揮陸戰衛,而宗豫則要去籌建陸軍。”

對於袁可立的亡羊補牢洪濤並不太關注,任何法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長期實踐和修正才能逐步完善。這個工作很繁瑣很漫長,洪濤不打算自己去做,留著讓參謀部慢慢琢磨去吧。

這次把他們兩位召進宮只為了一件事,籌建陸軍。其實這個活兒讓袁可立做最合適,建立軍隊和指揮軍隊打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前者像一家公司的經理,得善於全盤統籌規劃以及與所有人交往的技巧。

袁可立雖然是一名很純粹的文官,從來也沒上過前線具體指揮過作戰,但在從無到有建立海軍的過程裡卻表現出了很強的天賦。

無論是漕運衙門裡的官僚,還是李如樟這樣的軍人世家,甚至是漁民和海盜,都讓他很巧妙的團結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在和工部官員、錦衣衛、東廠太監打交道的過程中也是長袖善舞,八面玲瓏,很少因為和某個部門或者某個人不對付,把矛盾鬧到皇帝跟前。

最主要的是他懂得怎麼按照皇帝的意思,建立一支前所未見的新式軍隊。注意這裡有個關鍵短語,按照皇帝的意思。

套用後世的話講,他在有能力的人裡面是最能理解皇帝意圖的,同時又是最能理解皇帝意圖人裡面最有能力的!只可惜目前海軍仍舊在初級階段,還離不開他。

退而求其次還有兩個候選人可用,一個是山海關巡撫孫承宗,一個是陸戰衛指揮使李如樟。

憑心而論,洪濤更看好孫承宗。此人更具戰略眼光,兩年間在山海關的表現也不錯,很像簡化版的袁可立,只是在官場資歷太淺。

他比袁可立小一歲,可考中進士的時間卻差了十五年。袁可立已經在官場裡闖出了不小的名頭,還結交了很多有份量同僚,孫承宗卻還沒步入仕途。即便天賦很不錯,想擔當如此重擔也得再磨礪磨礪。

接下來就只剩下李如樟了,其戰略眼光基本談不上,但勝在軍人世家出身,作戰經驗比較豐富,對蒙古和女真比較瞭解。只要多加關注提點,先把陸軍的架子搭起來也不是不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