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發現了問題,可要解決,卻也不是很容易。

但杜書記也不是完全不打算解決。

他敏思苦想,想著怎麼才能將小樹這個問題妥善地解決。

也不知道,鎮上有沒有條件稍微好一點人家打算收養孩子的。

如果有這樣的人家收養小樹或許是最好的。

“老杜,我看,要不你讓人打聽一下,有沒有好人家打算收養孩子的。重要的是對孩子好的人家。”

梁鎮長的想法與杜書記不謀而合。

杜書記點頭:“我也是這樣想的。”

“只怕也不容易,小樹這孩子年齡大了,許多人家估計並不願意收養一個這樣大的孩子。”

沈自珍早就想過這個問題,因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孩子,哪怕是收養,還是從小就在身邊的更加親近一些。

杜書記和梁鎮長哪裡能不知道這個問題,只是,這也是最後的希望了。

這邊幾個人話音未落,忽然就聽到雷聲轟隆隆地響起。

幾人嚇一跳。

現在這個季節,可都算是深秋季節了,怎麼還會有雷聲滾滾?

“這是怎麼了?”

沈自珍記得,就在十幾分鍾前,還是萬里無雲。

這雷聲還有點兒嚇人。

蘇小甜忙跑出去看。

等出門才發現,外面已經是烏雲滾滾,佔據了半天天際。

風呼嘯著刮過,樹上的葉子也被席捲下來不少。

也虧得這裡原本山清水秀,凡是沙塵多一些,估計這會子風沙都要迷人眼睛了。

思索間,蘇小甜就看到,烏雲以十分快的速度朝著另外半邊天蔓延而來。

幾乎是在轉瞬之間,原本掛在西邊天際的太陽被烏雲遮住,天迅速地黑了下來。

一切是如此的突如其來,讓蘇小甜幾乎都要傻眼了。

這就是袁國慶說的災難天氣?

這時候,屋裡其他人也出來站在廊簷下。

蘇三恭一臉難以置信的看著這突然變化的天氣。

“這天氣怕是不太對,說不得又是一個大雨天。”杜書記蹙眉說道。

每一次大雨暴雨來襲,總會有許多人受災,甚至是流離失所。

杜書記是真的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出現。

但天災,卻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都說六月的天是孩兒面,說變就變,這可都已經是十月底了,怎麼還會這樣?”蘇三恭詫異地說。

“今年一直風調雨順到了現在,誰知到了這個季節了,還會出現極端天氣。老天到底還是看不慣人的日子過得好。”梁鎮長嘆息一聲說道。

“好在稻穀都收得差不多了,要不然,只怕又要過災荒年。”杜書記接著說了一句。

這算是唯一值得慶幸的事了。

莊稼大部分都已經收起來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有些還沒有脫粒,被雨淋過之後,多少會有些損失。

但與大片的莊稼被淹沒比起來,這點損失,似乎又不算什麼了。

與這兩位想的不一樣,沈自珍看著洶湧而過將整個天都遮住的烏雲,開始惆悵,等會兒要怎麼回去了。

這個時節竟然會天雷滾滾,這著實有些意外。

以至於他們沒有任何準備。

要知道,從這邊回去,就算騎著腳踏車順順利利,也要一個小時。

天氣突變,事情就麻煩了。

“沈老師啊,這天氣,實在是太糟糕了。”梁鎮長看看憂心忡忡的沈自珍說:“人常說,大雨天留客天,今天晚上,您只怕要留在咱們村子裡了。

“梁鎮長,這樣的天氣,按照你們之前掌握的情況,會不會造成比較大的自然災害。”沈自珍不無擔心地說。

之前聽袁國慶說自然災害的時候,沈自珍還不以為意,現在看到了,他不得不擔心。

雖然說,災害一定會造成,但災害的範圍卻還是值得商榷一下。

“不無可能,沈老師,您先在杜書記家裡休息一會兒,我要去堤壩上看看。”

梁鎮長說著就要往外走。

這樣的天氣,他不能安心地在家裡。

“穿上蓑衣,帶上帽子。”

杜書記立刻就從家裡拿過來一套蓑衣和草帽遞給梁鎮長。

“我帶走了,你怎麼辦?”

梁鎮長遲疑了一下,並沒有伸手接。

“家裡還有,你趕緊先過去吧,那堤壩前段時間就有問題,別耽誤了。”

那堤壩前段時間就發現有問題,只等著農忙結束之後,就搶修堤壩,誰知道,這還沒等開始修,就要下大雨了。

這個訊息,杜書記和梁鎮長都知道,但沈自珍並不知道。

看著梁鎮長匆匆離開,杜書記看了一眼沈自珍。

按道理說,客人在家裡,他應該留在家裡陪著,可現在真不是陪著客人說話的時候。

也不著知道,如果他實話實說的話,沈老師會不會生氣?

聽說,這些大知識分子,脾氣都比較大,最是講究人是不是尊重自己。

他才想說什麼,就聽到沈自珍開口了。

“堤壩有什麼問題嗎?我們也跟著過去看看吧。”

沈自珍看樣子也知道,能讓梁鎮長急匆匆離開直接去堤壩,那邊應該是有問題的。

雖然杜書記和梁鎮長不是一個鎮裡的領導,但他猜測,這個堤壩牽扯的問題不小。

果然,聽到沈自珍開口之後,杜書記忙就道:“您是客人,怎麼好意思讓您去堤壩上?再者,堤壩上也實在是太危險了些。”

雖然自己不能在家陪著客人,但也沒有讓客人跟著一起去冒險的道理。

“我家這塊地勢還算高,暫時不會有危險,沈老師,您還是在家,我也去看看。”

不光自己要去,村子裡的青壯年小夥子也要帶著才行,單是靠著個別人,堤壩怕是保不住。

沈自珍卻搖頭:“我也跟著過去看看吧,說不得有什麼地方能幫忙呢?”

杜書記聽了沈自珍這話,想著確實也有道理。

沈老師是有大學問的人,說不定對修築堤壩之類的事情也懂得一些。

有這樣的人幫忙,他們做起事來事半功倍也未可知。

此時的杜書記哪裡知道,就算沈自珍是有大學問的人,可是術業有專攻,沈自珍只知道如何培育良種,對於其他的知之甚少。

“老師,我跟著您去。”

蘇三恭忙就表示,這種時候,自己一定要跟著。

對於蘇三恭要跟著自己,沈自珍並沒有反對。

蘇三恭是年輕小夥子,跟著去堤壩上,說不定還有幫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