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吳王李恪勇武剛毅,身手矯健。

李恪在練習的過程中也能感覺到,這具身體原主人的底子,還是非常不錯的。

究其原因,應該要歸結於他身上那一半的胡人血統。

楊妃的馬術就非常不錯,早期跟李世民打仗的時候,就從來沒有拖過後腿。

大草原上的人,都是馬背上的寵兒。

李恪的心中多出些許自信。

或許真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憑藉著一手馬術,突厥人也不能拿他怎麼樣。

當然,他也只是想想。

畢竟突厥人的手中除了馬,還有弓在。

李恪前世玩過弓,那種弓箭館裡的競技弓。

在拉滿的情況下,都能輕鬆射穿木板。

更不用說,古代這種用來殺敵的長弓了。

若是放在現代,弓箭這種東西,只要不射穿心臟或者大腦,都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醫療技術,李恪不抱任何希望。

哪怕是射到腿上,一個倒黴,可能就嗝屁了。

所以說,還是小心一點好。

下午,八百精兵如約而至。

李恪安排霍去病成為這些人的將領,之後便沒怎麼管過。

至於這八百精兵的質量,霍去病當然是非常滿意。

唐朝的軍隊,相對於漢朝來說,不僅兵士的個人素質提高了不少,更多的體現在裝備上。

漢朝的生產力,跟唐朝完全沒法比。

普通小卒,甚至無法保證人手一把鐵製武器。

不要覺得誇張,這種現象在《史記》、《漢書》中都有過詳盡的記載,有感興趣者可以自行了解。

在漢初的時候,有的武器居然用銅!

是的,你沒有聽錯,那個時候,銅的成本甚至要比鐵低。

但是用腦子想想,銅這種金屬,他就不適合做武器啊。

純銅太軟,即使百鍊,稍微有點力氣的人,也能光靠肉體力量就能讓其發生形變。

混合其他金屬做成的青銅倒是提升的硬度,但是重量依舊不容小覷。

同樣的裝備,銅質比鐵質要重一半以上。

二爺的青龍偃月刀,為什麼別人用不了?

原因就在這裡。

至於鋼,呵呵。

一把百鍊鋼做的武器,價格甚至要超過同等重量的白銀。

除了那些當世名將有機會擁有鋼製的武器或者鎧甲,其他人,想都不要想了。

這種情況,在唐朝變得好了許多。

最起碼,李恪的這八百精兵,每人能保證一把長柄陌刀,一把鐵質長槍,還有覆蓋上半身的鎧甲。

不要覺得半鎧垃圾,全鎧的防禦力是很強,但那重量,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裝備全鎧,就要犧牲速度,所以全鎧多用於中軍的重步兵使用。

而且成本極高,所以每年的產量也不多。

八百具全鎧,基本上是長安城數月的產出了。

李世民除非是瘋了,才會給他八百個重步兵。

再說你採個鹽,要這麼高的戰鬥力做什麼,造反才需要吧?

除此之外,李世民還大手一揮,賞了李恪一具明光鎧。

這可是好東西,若他不是皇子,起碼也要混到秦瓊、程咬金那種級別的武將才能獲得一具。

明光鎧幾乎是全鋼製成,是的你沒有聽錯,就是全鋼。

而且不是普通的鋼,是百鍊鋼。

重量上,比普通的全鎧輕了不止一個檔次。

但防禦力上,反而還要勝出許多。

李恪前世在博物館裡見過這種東西,所以沒怎麼看,就扔給了霍去病。

“殿下……”

霍去病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不管李恪怎麼說,他就是不要。

若是個武器也就罷了,但這可是鎧甲啊,戰場上能夠保命的東西,說給他就給他了,讓他怎麼能不感動。

最後李恪實在受不了了,告訴他不穿的話軍法處置,霍去病這才不情不願地穿上。

看著霍去病英姿颯爽的身影,李恪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才對嘛。”

難道非要本王告訴你,這鎧甲太重老子穿不起來嗎?

明光鎧雖然屬於重大的技術突破,但畢竟是全鋼質結構。

重量接近一百斤,李恪雖然這副身體底子好,但畢竟不是武將。

這一百斤的重量,對他來說是不可逾越之重。

更何況,流箭之類的東西,半鎧完全能夠擋住。

真要正面交鋒,一米多長的大刀砍在身上。

即使明光鎧能夠削減大部分的殺傷力,但震動可是實打實的。

李恪這副小身板,頂天了也扛不住三刀。

不管怎麼說,能量守恆定律可是任何時間和空間都逃不過的定理。

“待命一日,明日卯時出發。”

李恪吩咐道。

兩月之約,是從八百精兵到位開始。

雖然他對於十萬斤精鹽的數量很有信心,但早完成任務,也能早點回來。

河西那種地方,他可不想多待。

臨行前,又出了一樁小事。

說是小事,其實也不小。

找工部要的馬車,出了一些問題。

李恪不是武勳,而且這次也不是打仗。

按照禮法,無須全程騎馬。

但這個馬車……李恪說實話,後世他奶奶家拉糞用的地盤車。坐著可能都比這個舒服。

原因無他,那就是馬車的輪子,跟中軸是連在一起的。

中軸出事,輪子罷工,反過來也是一樣。

“他媽的,原來唐朝沒有軸承嗎?”

李恪有些無奈。

真要坐著這個馬車走幾百里路,腚都得顛掉一層皮。

騎馬更慘,這個時代的馬鞍是硬的,不比直接騎馬背上舒服到哪裡去。

李恪騎一下午,雙腿都酸得不行。

要是照著河西騎一個來回,那估計老李家就絕後了。

沒辦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軸承的原理,非常簡單。

素質教育下,一個普通高中生都能講得頭頭是道。

畢竟工具這種東西,並不是每件都有技術含量。

很多時候,科學來自於靈光乍現。

李恪半個時辰便畫好了圖紙,帶著它隨便在長安城找了家鐵匠鋪。

“這個東西,能不能打?”

赤膊的老師傅拿起圖紙。

“這是個啥?”

李恪拿起一錠銀子,放到桌子上。

“別問那麼多,能不能打?”

“能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