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李雲霄這個隱藏在暗處的閻王在,他們這群倭國人幾乎是無路可去了。

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在大唐買東西幾乎都是二倍的價格,哪怕大唐心慈仁厚,一些商鋪不會二倍售賣,但那也是極少數的。

有了這麼一個限制,他們倭國想要提升,就只能求見這位被盛傳的仁慈明君。

以求對方能寬恕貞觀年間,倭國在霄樓犯下的罪過,祈求原諒。

而他們也極為欣賞大唐文化,例如相撲等娛樂,都是從大唐傳過去的。

自貞觀時至今,倭國之主派遣過來的唐使數以千計,但大多數都是來了就了無音訊,沒有帶回什麼有用的東西。

這次對方也算是下了狠心,帶來的財富足有三艘船隻,足以讓上千人一輩子吃喝不愁!

只求這次過來,能在大唐這兒謀求一官半職,深入學習一番。

李隆基廣開盛宴招待這些遣唐使,所謂的文化,自然是取之長處,知己短處,能學習,讓大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何樂而不為?

看著下方率先站出來送禮的倭國唐使,李隆基淡笑道:

“爾等不畏艱難,前來我大唐學習,精神可嘉啊。”

“謝陛下!”

“嗯,你,叫什麼名字?”

“卑臣叫,阿倍仲麻呂。”

“中原話說的不錯,你來大唐,多少時日了?”

“卑臣已經來了三年了。”

“哦?都已經三年了,那你與朕說說,你喜歡我大唐什麼地方啊?”

“卑臣最喜歡所有關於大唐的文化,而且卑臣還做了一首詩,請陛下過目。”

李隆基左右看了眼大臣,不少人都跟著附和的笑著。

想不到這麼一個倭國人,才在中原待了三年,就已經學會作詩了。

高力士上前接過阿倍仲麻呂的詩,交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將紙張展開。

“昭昭大唐國,如日懸東方,不畏海途險,求學興奈良,呵哈哈哈哈...”

李隆基在龍椅上大笑著搖了搖頭,這首詩簡直就是不值一提。

雖說不是文采飛揚,但也足見倭國的遣唐使來大唐的誠心了。

將詩詞放下,李隆基緩緩站起身,朝著下面走去。

“爾等遣唐,為的是學習大唐經文技藝,而興盛倭國。”

“然而你們都小瞧了我大唐的底蘊,國之興衰,其根本不在於以上那些,而在於朝廷的點章制度!”

“你們這些遣唐使,而今依然在書院學習,這樣,怎麼能夠通曉興盛之理呢?”

“若如此,我大唐的文化,就算你們花上千年,也無法學到其精髓,更別提效仿了。”

“倘若真是誠心求學,就必須要親身感受才行。”

說到這兒,李隆基扒拉開幾位大臣,看向在一眾人身後,默默無聲的袁天罡。

“國師啊,你查查還有什麼六品官職空閒,讓他們在朝中任職。”

“這樣,既可以發揮他們的才能,又可以將點章法制朝中規矩,傳授給他們,以彰顯我大唐容納百川的氣度!”

袁天罡看向太史局之人招了招手。

太史局原本是李淳風所管理,而後歸李雲霄,現在有了新的管理太史令。

太史令低身走了過來:“國師有何指示?”

“永貞大典,律法,六十四冊,念!”

太史令專門奉李雲霄之命,譜寫修繕曆法,以及記錄事蹟,這些東西當然張口就來。

“永貞大典律法,外來使者,不準在大唐任職...”

李隆基一愣:“有這條嗎?你什麼時候寫的?”

太史令連忙施禮:“不是微臣寫的,是...是帝師在麟德年間,早早寫下的...”

李隆基有些詫異,文化交流是好事,帝師何故寫出這麼一條規矩啊?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確實是從未有過先例。

“呃...呵哈哈哈...帝師終究是老了,目光放的倒是不如朕長遠。”

“你們想想看,倭國派遣唐使過來學習我大唐文化,就是為了興盛他們,教化民眾嘛。”

“這樣,一個國家富強了,人自然會胸懷坦蕩,以誠待人嘛,那麼就能與我大唐更加和睦相處,此乃百利而無一害,總不至於反目成仇吧,呵哈哈哈哈...”

“臣!反對!”

袁天罡站出來打斷了大笑的李隆基。

而後,隨著袁天罡出來,又有十幾位大臣出來附和:“臣等,也反對!”

“好好好,你們別急,既然反對,那朕總得聽聽是什麼原因吧?”李隆基抬手示意袁天罡。

袁天罡淡言傳音:“陛下,您若要讓他們為官,他們對我朝廷大事盡得知曉,於我大唐不利。”

“況且我們對倭國不甚瞭解,學精習藝尚可,但不益在我朝為官!”

李隆基嘆息一聲。

“國師啊,朕知道你與帝師是兄弟,看不上倭國人,可我大唐乃集數千年精粹而成,豈會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

“不如賜他們一個官,也好在其餘番邦國度那邊有話說啊。”

袁天罡深吸一口氣:“若陛下執意如此,臣,無話可說。”

“呵哈哈哈哈,好!”

“所有人聽著,自今日起,阿倍仲麻呂在我大唐為九品縣令,具體去何處,到時候自有人告知。”

阿倍仲麻呂跪了下去:“謝陛下!”

九品官員,說白了,也接觸不到什麼東西,頂多算是個打工的。

但有了總比沒有強,說不定什麼時候在往上爬一爬就到了。

宴會載歌載舞,眾人歡愉。

袁天罡則是準備親手宰了那個傢伙。

但阿倍仲麻呂被李隆基賜予官職,今日又在朝中露面,若是短時間內死了,恐怕會對大唐的名聲帶來負面。

思慮片刻,袁天罡還是傳出一紙書信。

十幾日後,袁天罡收到了李雲霄傳回來的書信。

【留著吧,反正最後都要死,朝中就靠袁兄了,不過數年,我便回去。】

袁天罡眼神微凝,他不清楚李雲霄為何對倭國執念如此之深,自太宗時期,他就能清晰感受到那股仇恨。

倭國人現如今足有幾百萬人,他難道要找個時機全殺了?

袁天罡將手中書信震碎,緩步朝著煉丹爐走去。

既然算不出,李雲霄又不願說,那便等著吧,反正最後總會知曉。

....

匆匆十數載,轉瞬流逝。

開元二十三年,李隆基勵精圖治二十來年,讓大唐上下一片祥和。

而他也開始要為自己的子嗣物色成家之事。

畢竟他這些年與皇后,嬪妃等人生下了十八個孩子。

而今皇后乃是王氏王菱,她雖說是李隆基的結髮妻子,但才德不能說強,只能說一般。

而她比較欣賞什麼都依著自己的武惠妃,也就是當初的武落雲,所以這件事情就交給她去辦了。

沒過多久,武惠妃就找到了一個足以配得上他們皇家的人回來,想要獻給王皇后,但王皇后婉拒,聲稱武惠妃也有子嗣,不如就賞給她了。

武惠妃心中暗喜,自己找來的定是絕色,若與自己兒子相配,倒也適合,就應聲答應了下來。

沒過多久,武惠妃便決定把這個女子給自己的小兒子,李瑁。

關於自己兒子的婚事,李隆基自然要親自把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