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榮站在一塊巨大的白板前,拿著白板筆寫著一些關鍵資訊,他穿越前是做運營的,所以他非常清楚一些市場規則。

這個規則第一點就是跳脫普通人的思維,如果和普通人思維一樣,陳少榮下一步鐵定走不長,因為大部分普通人的思維是可能被輿論引導的,不一定是自我的想法和認知,陳少榮的計劃必須是全球化,而不是區域化。

簡單的理解,陳少榮要有個自我認知,還要有全球認知,這兩個如果不具備他就止步於此,永遠成不了國際巨星。

首先是自我認知,陳少榮的演技不好,這個不是他要拍什麼,什麼就能成的,他有好劇本,沒演技就是糟蹋好劇本了。

怎麼形容呢?小龍女這個角色非常好,但如果小龍女是肉包子臉呢?

音樂這一塊可以,戲劇不一定可以,這不是畫等號的,音樂可以的前提下是原本這個世界的陳少榮有非常強的音樂天賦加上從小就學習音樂,這個是先天優勢,所以陳少榮音樂上很順,穿越來就得到這份先天優勢。

但戲劇這一塊,陳少榮的演技和那些摳圖背數字的愛豆有的一拼,他現在去演戲,大機率粉絲追捧下,然後就結束了,所以要玩點小手段,取長補短。

全球認知,這一個是一個關鍵,不是內娛觀眾認為大火的就全球大火,還要根據時代,根據環境。

就像國內籃球很火,很多人認為籃球頂級巨星和足球頂級巨星應該差不多知名度和收入。

但現實是籃球最頂尖運動員稅前年薪頂了天在四千萬美刀,這個價位還不一定穩,大多時候在三千多萬美刀頂薪了,而足球運動員薪資基本說稅後,都是一個多億美刀,這個差距還不算球場外的收入,查偷稅漏稅很少查籃球明星,但足球明星總被盯上,因為那真的賺的太多,私下收入太高了。

實際上足球和籃球影響力是相差非常大的,但很多人認為這兩個差距微乎其微,陳少榮不能有這類的想法,因為這世界很大,他必須要去把整個世界考慮到自己的計劃中。

陳少榮做了個前世市場分析模板出來,那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真實資料。

他在白板上寫下一些關鍵資訊,進行梳理分析。

前世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港劇席捲亞洲甚至一些歐美地區,靠的是武俠片,武俠這一塊華夏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就像西部牛仔系列一樣,都是地區獨有的文化。

因為有強大的素材庫,在那個時代金古梁溫這些作家的作品,當初可以給港島影視創作者提供大量的文字。

八十年代中後期,港島的編劇們又從歐美劇情中延展出更適合東方寶寶的科幻,魔幻,靈異等題材。

那時候的日韓地區大部分都被港島的影視劇霸佔,電視劇電影,這也是為什麼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日韓民眾對港星那麼熟悉,那是因為在那個年代TA們看的基本都是港島的影視劇。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日韓的影視劇找尋到了自己的路子,偶像劇,這個部分港島拍得一直很少,但是這時期寶島那邊又有新的內容出來了,還是佔據大部分亞洲市場。

這就繞不開的一位人物,瓊阿姨,她的書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偶像劇女主虐文,一群男的圍著女主轉,最後結局都非常淒涼,韓劇的內容就有瓊阿姨的影子。

那個年代最火的就是瓊阿姨作品改編的電視劇,梅花烙,一簾幽夢等,還珠當時火到海外,但是,千禧年好像是華娛的斷層了,徹底的大斷層,日韓劇的春天來了。

韓劇基本就是從瓊阿姨那裡延伸出更虐的東西,男主出車禍女主得病,反正不會有好結局,而日劇開始走青春偶像劇風格,還有就是把港島以前一些電影變成電視劇,要麼翻拍歐美的爆款。

其實歸根究底一個很大的問題,港臺當時是影視輸出的核心,但這個核心的前提是什麼?是有大量的文學創作者提供素材。

而這個時期,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寒國在千禧年後出現了大量的青春文學,雖然文筆很一般,內容也很一般,但勝在多,而R本出現了大量的生活系職業系的日漫,日漫就是創作的素材庫。

港臺地區因為資本化過於嚴重,為了撈錢追求快節奏,大部分普通人也開始減少文學作品了,很多頂級編劇去了好萊塢闖蕩,新一代作家中也沒什麼出彩的,直接斷層式下滑。

而九十年代的內地作者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這時期內娛大導演基本都是翻拍暢銷書,國內導演早期在國際上拿獎的電影基本都是靠著這這這作者的作品火的,有的把名字換了。

商業片也是找知名作家當編劇,這時期內娛的影視劇作品開始崛起,但內娛缺少了海外運營經驗,本土化運營居多。

內娛風光了一陣子,非常短暫的一陣子,因為內娛文學這一塊在千禧年後也進入了斷層,之後就是日韓影視劇席捲過來,一部接一部。

內娛在這個時期就真的和港娛差不多了,而在千禧年後,內娛的文學出現了個轉機,網文。

這也是一種認知差,很多人覺得網文和傳統文學不一樣,其實是一樣的,區別是從紙質變成電子化,而且比過去更加成熟了,因為商業化更成熟了,更適合市場化,尤其適合影視改編。

但網文又屬於新生兒一般,它是打破傳統閱讀模式還有每天連載的模式,需要適應,這週期長達十幾年。

當網文徹底成熟了,每一部作品經歷幾年十幾年讀者反覆驗證,有了一大批市場驗證的精品文,這就是內容庫了,市場再次改變,2014年之後就是個日韓和內娛的轉折點。

14年後各家影視平臺開始對網文改編下手了,這也是韓劇斷層的一年,因為14年後韓劇在走下坡路了,要藉助海外編劇或者買各類版權了。

內娛這邊各種網文改編,有都市的,有懸疑的,有宮斗的,有權謀的,有歷史的,有靈異,有仙俠,有玄幻等。

這些內容快速佔據市場份額,其中有一個類別是直接席捲亞洲市場,那就是仙俠劇,其實再次回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武俠劇一樣,仙俠好像只屬於華夏才能玩出的東西。

但是仙俠劇又不是仙俠劇了,分為兩類,男頻女頻仙俠,女頻仙俠在海外爆火。

核心賣點是耽文化,例如一部仙俠劇讓兩個沒什麼名氣的男星瞬間爆火成為頂流,在海外獲得很高人氣,之後大家或許發現了,很多男星集體扎堆去拍仙俠和玄幻劇,因為這個能出圈。

但這類劇國內反響兩極化,女頻仙俠大部分男性觀眾不愛看,男頻仙俠女生看的也少,但女頻文改編的仙俠劇最容易出圈,追劇的大部分是女生,在海外受到追捧,火的程度就像韓劇在國內火爆一樣。

不得不說,耽文化這個非常受到日韓新馬泰市場的喜歡,這也是為什麼拍這類影視劇的男星可以人氣大爆,在國內有一批女粉,在海外有更多女粉。

即使是絕望的文盲,都可以被人喜歡,這個如果不看全球資料是很難發現,海外市場喜歡什麼的,而古裝劇同樣出彩,這裡有一部宮鬥劇賣給了幾十個國家發行權,那就是甄嬛傳。

如果論出圈的,沒有比那部耽劇更出圈了,耽劇必出爆款雙男主,即使不是耽劇的女頻仙俠劇更受到海外市場喜歡,因為核心賣點是談戀愛不是修仙。

所以各大資本拼命投資這類的仙俠戀愛劇,國內市場有點份額就可以了,主要的市場是海外盈利,國內口碑好的網文改編的影視劇,反而國外市場反應不是很大。

內娛觀眾很少關注這些,為什麼突然鋪天蓋地的都跑去拍戀愛仙俠劇了,那些愛豆怎麼火的,從哪裡火的?海外火的。

戀愛仙俠劇是一張臉就行了,其餘的都可以特效和替身,只要演出超出兄弟情的兄弟情,要麼就男主女主天天打打鬧鬧,就有人看。

這個適合陳少榮去出演,但不是萬不得已,陳少榮最多接受大男主仙俠劇,兄弟情那類他不想要出演。

雖然知道不需要做什麼就是互相深情款款對視就能討好一些女觀眾,甚至對視都不需要,都是借位,但陳少榮不想和一個男的一輩子捆綁說不清。

再來說說日韓劇,日韓劇中,爆款的其實不多,早年的藍色生死戀在國內市場很火,但它的火沒有第二部姊妹篇冬季戀歌火全球賣的版權發行多,這裡還有個東西很多人可能忽略了。

那就是當初採購那批人,是喜歡看這類的,所以大多是她們的喜好,而近些年來,大家以為是爆款的劇,可能只在內娛是爆款,大部分粉絲都是女粉居多,和出海的海外仙俠劇一樣。

真正的爆款,海外計算的方式有兩種,這個非常方便統計,第一種是總播放時長,不算點選次數什麼的,就看一個總播放時長,沒法去刷資料,按照IP計算,賬號活躍度,如果是殭屍號就被封了。

第二種就某搜尋引擎的搜尋次數計算,這其中很多人認為的爆款劇都不是爆款,包括大家認為應該是世界級的明星,實際上都不是。

內娛一些搜尋引擎的結果大部分是從一些營銷號搬運來的,比如亞洲最帥,一艘基本都是華人,這基本不可能的,知名度最高的也都是華人,這也不可能的,這類排名大部分是沒根據調查,營銷號根據自己喜好寫出來的,所以很多人會被誤導。

從事金融投資和運營相關的必須要參考真實資料,這個要誤判就損失慘重。

所以陳少榮必須跳脫這個框架,不被營銷號誤導,寒國那麼多男星,為什麼很多在內娛只火了一兩年就消失,快速被取代了?因為這批人基本只在內娛撈金,內娛愛豆又出的太快,這批人在自己國家和海外市場沒什麼知名度。

類似一名參加內娛比賽的R本女歌手小美,在華夏人氣不低,但在R本如果去街頭採訪,十個人裡可能一個知道這類知名度,甚至一個沒有,這可能讓內娛觀眾很意外,內娛觀眾可能認為小美在R本算是一線。

還有一大批韓星專吃華夏市場,在寒國都沒什麼收入的。

不能把思維侷限,就像很多明星在海外很火,在內娛不火一樣,並不是水土不服,而是沒給這批營銷號錢做推廣,大部分人都是從這些營銷號獲得資訊的。

張小美那樣突然在內娛火的,機率性還是非常低,至於背後有沒有推手就不得而知。

陳少榮如果被這群營銷號誤導了,誤判了資訊,那他上輩子就白做運營這一行了。

簡單的說,全球知名亞洲人,或許很多人都不認識其中的,有個在國內不怎麼出名的寒國男團,在國際上人氣比比伯他們人氣還高,而現在歐美正在流行的是寒國的男團,這也導致很多歐美女生無腦喜歡東方的男生,甚至會把華夏人當成寒國人,直接去表白,這種思維是不是很難理解?

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亞洲人只有一個,排名第一,那確實是華夏的,雖然在華夏被黑慘了,但亞洲知名度第一卻是C龍,只不過內娛很多人討厭他,尤其女生覺得他太花心了。

其次是寒國FD男團成員和一名華裔女星,但那名女星基本在內娛沒什麼人知道。

而內娛所謂火遍全球的很多人,出了內娛就沒什麼人氣了,反而一些小鮮肉因為拍了部仙俠劇在海外火。

這種資訊屏障給了營銷號編寫一些內容的空間,搜尋到的內容資訊資料就不好確定到底真實性有多少。

內娛經紀公司是十分清楚真實資料的,所以內娛公司基本都兩個部門,一個公司分為兩個賽道,海外賽道和內娛賽道,兩個賽道的模式完全不一樣,這是大部分觀眾不瞭解的。

陳少榮如果要拍影視劇,肯定去拍一些真正的爆款,是全球爆款的,比如某魚遊戲這類的,這部劇算韓劇真正大爆款,成為全球市場爆款,這也讓韓劇徹底轉型走這一路線,之前所謂的爆款,基本沒走出亞洲。

陳少榮演技不怎麼樣,需要打磨,所以不能自己去出演這些。

還有第三條路,是內娛目前獨有的,也是內娛影視劇公司首創的,這個確實遙遙領先全球娛樂。

內娛有什麼?好萊塢電影這些年為什麼走下坡路?好萊塢電影是全球走下坡路,不止在內娛,原因很簡單,以前的好萊塢電影有個先天優勢,那就是全球頂尖的創作者跑過去,後來也是內容庫不足了,很多創作者不過去了,好萊塢吃老本了,翻來覆去都拍一些重複的。

大家看到很多寒國影視劇這幾年有個現象,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為什麼寒國一些影視劇那麼像內娛的網文一些內容?

這個就是關鍵點了,網文這些年出海是非常成功,而網文很多被404的書版權被賣出去了,賣給誰了?想過嗎?

國內404,但國外就不一定404甚至換個背景和名字就能上大熒幕了。

更多的是寒國那邊直接抄國內的網文,連版權都省了,把背景一變,人物名字修改,就是原創了。

這些年國內網文平臺在海外打的官司不少,基本都是告海外一些影視劇抄襲的。

至於好萊塢,那些大導演就直接過來買網文的版權,但出價有限,出價高的是某飛,某飛出價特別高,比如國內爆款的網文,尤其一些盜墓題材的,版權早些年就被他們買走了,很多網文賣出去價格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的高。

某飛買走了好多國內網文的版權,還都是S級專案,國內沒法拍的內容他們都能拍。

網文,是內娛的輸出機,所以各大娛樂公司買了不少版權當中間商賣給海外,因為他們有渠道,而自己公司的藝人呢?

娛樂公司選擇了另一條非常適合沒有演技的藝人道路,找人寫定製文,簡單的說創作主角的原型就是這個愛豆,圍繞這個愛豆行為舉止寫作品出來,寫出來的作品直接拍,讓愛豆演自己就行了,絕無違和感了。

陳少榮最終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字:逼格。

沒錯,他要進軍影視圈要的是逼格,就是那種摟著小李子讓對方給自己點菸,教教昆汀說句NB,到哪都站C位,明星們主動給他讓出C位,這才叫逼格。

所以他決定演員不急,先做導演,因為做導演他可以找幾個副導演幫自己拍戲,拍出來的就不會有太爛的片子。

自己有什麼?有錢啊,有錢能幹嘛?能找來大導演給自己輔導一下啊,我給你錢,你手把手教我拍戲,最後只有個小要求,在導演後面寫陳少榮三個字就行了。

等自己摸清楚了演戲這門道,到時候給自己弄個小配角,只要演技不是太水,一兩分鐘的角色還是可以拿捏的,多來幾部這類的,自己就客串一下,誰能說自己演技不行?

又有幾人發現自己是濫竽充數的水貨?陳少榮還不能直接當導演,當導演他會被人質疑,那麼就需要另一個身份先過渡一下。

陳少榮在白板上寫下了作家,沒錯,他必須要當作家,文學作品海外出圈也快,然後自導自演自己的作品都不會給自己帶來太多質疑。

陳少榮知道前世有四大娛樂陣地,好萊塢電影,R本動漫,寒國電視劇,華夏網文。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十六部華夏網文,這一點就知道網文在國外有多火了。

而第一本火遍全球的網文陳少榮也記得,那就是【盤龍】,這本書當初英文自動翻譯太辣雞,有人出錢請海外留學生翻譯成英文,還有人看這個戒毒了,更有網友整理了關係圖。

前世陳少榮知道國內的眾多網文國外粉絲數都很高,所以他準備寫網文,而不是什麼青春文學,死去活來狗血青春,在國內賺點錢和知名度還行,可陳少榮要在全球知名,所以他可以選擇的不多。

國內很多網文寫手沒什麼社會經驗,也沒參加過工作之類的,甚至社交圈很小,零社交的都有,大部分社交在網路,線下交流就典型社恐那類。

尤其一波頂尖大神們,大部分習慣了自己宅在家,而且連載,習慣性作息了。

自身也不懂得一些商業運營,商業價值不低於哈利波特這類的,但是大部分作者首先不喜歡上鏡,不喜歡跑宣傳,而且覺得第一部寫好休息下再給第二部,第三部。

平臺對於這塊海外商業化宣傳運作,就是國內這一塊也做的很一般,後來平臺想做,但也沒成功。

正確的做法是作者一部書如果海外市場好,那麼暫時別寫了,一到兩年專門去全球各地出席活動,宣傳,讓人知道作者是誰,講座,版權IP最大化,從遊戲,電影,電視劇,動漫,甚至是要做出飯圈文化。

這個前世確實有兩位作者做到了,只運營自己一部書,最終做到那兩本書的IP價值非常高,一張小卡和奧特曼一樣五塊起步,甚至賣的比奧特曼高。

一個小舞的角色已經在中小學圈子火了,甚至大學生,這個價值多可怕呢?有的人童年是奧特曼,有的人的童年是龍珠,而那本書改編成漫畫後,未來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唐門。

有的人的童年是天龍八部和小李飛刀,而有的人的童年未來就是小舞和唐門。

另一群人的青春記憶就是小哥和吳邪,小哥的女粉那是非常的多,這本書有主題樂園和話劇表演,甚至有各種聯名。

這就是商業IP變現,前提這個東西必須是成熟的商業運作,且要作者參與,很多人以為那兩位作者還靠網文收入,實則網文收入可能不足總收入的幾十分之一了。

這兩位作者和其他的作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寫作前從事的工作,一名經商一名從事媒體工作,都懂得如何去運營變現獲利。

但如果盤龍這本書當初要是運營好了,價值不低於哈利波特,國外很多讀者想見作者都見不到,更沒渠道推,最後全部交給一些公司零零散散運營,結果就錯過了風口,也就錯失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了。

而哈利波特的作者是當初書火了後,公司和作者做的第一件事是全球投放廣告,讓人知道作者是誰,然後全球開講,見面會,籤售會,推廣模式是按照商業明星來運作了,運營這一塊歐美確實會營銷。

大部分作者,尤其知名的,必定要露面且不停地參加一些訪談和講座,打造粉絲文化,就是真正的變現個人IP,甚至要參與影視改編的選角,動漫製作的人物繪畫,作者比誰都清楚讀者想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大部分作者直接交給運營公司處理,最終讀者不滿意,市場也不滿意。

前世的經驗告訴陳少榮,盤龍這本書是非常適合海外寶寶閱讀的,所以陳少榮第一本就要寫盤龍。

而且他要給予盤龍一個全新的定位,首先影視改編,這個自己參與選角,其次是動漫製作,要面向學生,成為他們的童年,這樣IP變現才最大,未來幾十年依然有收入,還有就是弄聯名,弄小卡賣,進軍全球中小學生小賣部。

陳少榮也不會拼命去寫各類書,只弄出這一本,然後用幾年時間運作,等到這本書成熟了,再去搞下一本,而且盤龍這本書三百萬字,哈利波特才二百九十多萬字就弄七部。

陳少榮弄出個八部也不過分吧。先去找多個翻譯來翻譯不同語言版本的,這樣出的價值才最大化。

先一次性出三部,然後網路這一塊也是直接賣三部的電子版,第二年再出個第四部,釋出書後第二年就製作動漫和影視劇。

這一世陳少榮不會錯過這個風口,因為這真的是給了一次天大的機會啊,前世沒怎麼運營這本書海外閱讀人數高達1.5億啊,這真的太恐怖了。

當初出海的網文作品有很多,但老外們自己選擇了盤龍,主動選擇閱讀這本書,那證明這本書肯定是有海外價值的。

主要這本書當時在國內反響也好,只不過在國內網文太多了,一波接一波,但在海外能嶄露頭角的,這本書是數一數二的了。

自己出圈第一部就從盤龍開始,自己可以跑到全球各地宣傳啊,宣傳好運營好,這本書價值不會低於哈利波特。

到時候自己是知名歌手,知名作家,才華和自己深深繫結,再去拍電影就比較順理成章,在盤龍釋出後贏得市場口碑的時候,就能著手拍電影。

陳少榮的野心不是拍一部愛情偶像劇火遍亞洲就完事了,要火遍全球,老外居然那麼愛盤龍,那就讓他們愛到底,拍個盤龍八部大電影,好萊塢大製作,盤龍拍完,還有閨蜜呢,不介意的話小哥和小舞也是我的·······

得到市場驗證的東西,那肯定直接拿來用了。

陳少榮拿起板擦把白板上內容擦掉,他下一步要當個全球知名作家,知名歌手,陳少榮也想嘗試下鮑勃迪倫身為歌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是什麼滋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