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鐵匠贈刀
章節報錯
鐵匠學徒們將環首刀打磨出刀刃,在刀柄上纏上麻布,這磨刀就花了幾個學徒一個多時辰的功夫,一柄環首刀才做好。
領頭的鐵匠雙手將刀呈上,給袁熙等人觀看,袁熙接過刀,揮砍劈刺了幾下,感覺重量頗為順手,不由點了點頭。
他將刀交還給鐵匠,說道:“開始吧。”
鐵匠忙將刀接過,交給一旁等待的幾名軍士。
這些人是田豫挑選出來,皆是精通刀法,其中一人拿起刀,走到鐵匠鋪後面的院子中央。
院子中豎著木樁,鐵柱,木板,甚至還有蒙著鐵甲和皮甲的假人。
那人舉起環首刀,依次向著木樁鐵柱進行揮砍捅刺各十次,一旁的學徒等結束後,上前拿著鐵尺將痕跡測量劈砍效果,以及刀身上的損傷,並將其記錄在竹簡上。
這是袁熙提出的對此測試,一切新的鍛鋼方法,合適不合適,最終都看資料結果而定。
十幾項測試做完後,幾名軍士輪流拿著環首刀對著鐵柱全力揮砍,在砍到一百多下時,環首刀終於經受不住,啪的一聲斷為兩截。
圍觀的眾人臉上都露出了一絲惋惜之色,但更多的是喜悅和驚奇。
惋惜的是,這環首刀無疑是把好刀,就此這麼斷掉,實在有些可惜。
喜悅的是,這把刀承受的劈砍次數,比一般的刀強了太多,雖然斷了,但依照此法,便能鍛造出更多的好刀!
要知道,這種打造出來的百鍛鋼刀,戰場上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
比如曹操的青州兵,武器就良莠不齊,有的甚至還有青銅武器,曹操手下將領就曾抱怨過,有些士兵武器大力揮砍幾次後斷了。
一般來說,全力刺擊揮砍幾十次不斷的,就已經算的上等利刃。
而剛才這把環首刀,在應用了超前於這個時代的灌鋼法和淬火法後,只在耐用度上,就硬生生提高了數倍!
這就表明,一個兵士在戰場上幾十全力揮砍到力竭,兵器也不會出問題。
他對面數倍的敵人,則會面對武器斷折的危險局面。
在全甲重步兵的對決中,將是決定性的關鍵,大家都有甲冑防護,誰的武器完好,誰就能決定對手的生死。
一眾鐵匠也是掩飾不住臉上的激動,一起看向袁熙。
袁熙臉上露出笑容,對說:“做的不錯,”
“等將所有的淬鍊方法都一一試驗改進,找到最合適的,便可以大規模應用了。”
“將來戰場之上,將士們的生死存亡,都有你們的一份功勞。”
“等事情完了,爾皆有重賞,子女皆可進入義學。”
眾人聽了,掩飾不住臉上激動,齊聲道:“願為使君效命!”
袁熙也是心情很好,鍊鋼法試驗成功,也會促進鍊鐵法的的改進,鍊鋼鍊鐵,本就密不可分。
鍊鐵的改進,從軍事上來說,不僅能產出更加堅固結實的鐵甲片,還能生產更加耐磨的車軸等運輸工具,同時也能推動生產活動,最直接的,便是鐵製農具的製造技術,也會得到改良,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更堅固的鐵,意味著更多的鐵製工具,比如當下挖土工具多用鐵鍤,這是類似於矛頭的厚鐵條,就是因為鐵的強度不足,只能增加厚度。
而逐步改進,摻雜部分鋼後,便能製造出鐵鏟,不僅使用更加輕便有效,還能節省鐵的用量。
這就是技術進步的好處,能夠在各方面推動社會進步,袁熙相信,不久的將來,幽州必然也能像冀州一樣富庶。
袁熙臨走時,有個老鐵匠跪在門口,兩手高舉著一柄磨得錚亮的環首刀。
他高聲道:“使君,這是大夥用新法打造出的最好的一把刀。”
“大夥都是被許傑害死的錢老爹的朋友,所以一起湊錢買了好鐵,打造出這把刀,以謝使君!”
袁熙見了,雙手將刀接了過來。
他將一旁立著個木人,屏氣凝神,雙手猛地斜劈而下,刀光一閃,嗤的一聲,木人頭顱橫飛出去,如同切豆腐一般。
袁熙收起刀,將老鐵匠扶了起來,鄭重道:“多謝諸位心意!”
“將來若有許傑那種魚肉百姓,為非作歹之人,我會用這刀,將他們頭顱斬下!”
一眾鐵匠聽了,連忙跪下叩頭道:“敢為使君效死!”
相比之前那句效命,這句效死,卻是多出了幾分心悅誠服之意!
在回去的路上,袁熙心道技術的積累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他之所以能試驗灌鋼法成功,不是因為他做了多少改進,而是因為灌鋼法所具備的技術前置條件,都已經滿足了。
下一步灌鋼法只需要一個契機,袁熙只是將這個契機提前放了在眾人面前而已。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是現在當世連鑄鐵技術都沒有完善,那發明灌鋼法自然就是個笑話。
就像現在袁熙把前世的百科全書都搬過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發明不了蒸汽機和炸藥一樣。因為欠缺的前置科技,還沒有完善。
對蒸汽機來說,當下就缺乏了關鍵的風箱技術,而這最早也要到唐朝才能出現。
當然,如果提早將風箱發明出來,再利用現有的技術,用數年乃至數十年時間,造出一個類似蒸汽機的東西,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因為最初的蒸汽機所需的技術,真的不難。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曾提出一個著名論斷:蒸汽機=水排+風箱。
他想用這一公式說明,沒有中國古代技術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臟——蒸汽機是不可能被髮明的。
因為從蒸汽機的關鍵結構看,風箱解決了雙作式閥門問題,而水排則提供了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之間的轉換裝置,兩者結合,便是最早的蒸汽機。
風箱在唐代或宋代發明,之後傳到西方,十八世紀在歐洲普遍應用,而水排在兩千多年前就在我國出現,《後漢書·杜詩傳》中有明確記載。
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所用的鍊鐵鍊鋼技術甚至還不如華夏同時期的鋼鐵質量。
從這個角度看,我國古代先進的技術已經為蒸汽機發明打下了基礎。
但最早發明風箱和水排的中國人,在將近兩千年間裡卻沒有製造出蒸汽機,這卻是非常值得人深思的。
袁熙一直在思索,其中到底缺了什麼什麼關鍵性的因素?
他想了很多,最後他得出出了一個不成熟的結論。
儒家思想,被歪曲最初用意,成為控制的工具後,變成近乎教義的存在後,便與其誕生初衷背道而馳。
其固然形成了一套讓社會安定的階級社會體制,保證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運作,在和平盛世也保障生活了生產,但壞處便是,其被用來壓制消滅不同的聲音和想法,這對於技術革新是相當具有壓制性的。
後世之所以摒棄儒家,並不是單純是因為其某些落後於時代的思想,而是其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了損害勞動人民利益的東西。
但每個時代,都有人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時時想要將其重新拾起。
華夏上千年曆史中,其實已經數次有人發明了類似蒸汽機的東西,但要麼不受重視,沒有繼續改良應用,要麼在出現雛形後失傳了,就像傳說之中的木牛流馬一樣,是否這種東西真的存在過,假如是真的,是不是和蒸汽機有共通之處?
就像蒸汽機一樣,明明前置技術都出現了,卻在近一千五百年間毫無寸近,就像西方鍊鋼水準一千多年毫無改變一樣,讓後世的人回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袁熙如此想迫切地想去看看,如果他能稍微將歷史的車輪推動一下,走上一條和前人不同的道路,世界會不會變得更好?
他回府後,心中的喜悅還沒散去,卻聽到了一個讓他感覺不妙的訊息。
郭嘉病倒了,華佗雖然給其開了藥,但對於其病情,想和袁熙說一下。
袁熙匆匆忙忙趕到郭嘉屋裡時候,滿屋都瀰漫著藥味,郭嘉四個姬妾,兩個正在熬藥,兩個正在端水擦臉伺候著。
華佗坐在床邊,對郭嘉說這什麼。
袁熙心道華佗幾個月前剛對郭嘉說了養生之道,郭嘉倒好,臨走又買了兩個舞姬,這是真的作死啊。
華佗見袁熙進來,忙站起道:“見過使君。”
袁熙嘆道:“元化先生辛苦了,奉孝先生身體怎麼樣了?”
華佗無奈道:“我勸過好幾次了,讓他剋制些,結果他既不戒色,也不戒酒,這樣下去,非長壽之道啊。”
郭嘉支起身子,嘟囔道:“戒色是不可能的,頂多一天酌減兩次。”
“戒酒更不別說了,再說北地寒冷,不喝酒怎麼過?”
袁熙聽了,歉道:“是我的不是了,把先生帶到如此苦寒之地。”
郭嘉聽了,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說道:“公子說這話就見外了,生死有命,嘉已經看淡了。”
華佗嘆道:“你那潁川同鄉,曹操謀主戲志才,已經在年前去世了。”
“我看你這樣下去,少則五年,多則十年,只怕過不了那道坎。”
袁熙見華佗說的如此嚴重,心情有些沉重,郭嘉卻失笑道:“五年有些短,十年不少了。”
袁熙有些無奈,心道這是郭嘉自己選的路,自己也勸不動啊。
郭嘉隨即嘆道:“但我只有一個遺憾。”
袁熙聽了,忙道:“先生請講。”
郭嘉說道:“我看元化先生倒是弟子眾多,只怕一身所學,定能有人繼承下去。”
“我孤家寡人,一個門生也無,本來我有心收孫禮那小子為徒,偏偏那小子悟性不高,不喜動腦,只喜動手,真是讓我無語。”
“我現在想著要是能找個徒弟,繼承我一身所學,便無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