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翰墨殘跡,誰得千秋理
章節報錯
夏承凜聞言,心道:我怎麼記得,您當年也是這麼說的。
那年,劍宗約戰師尊於九月初九,師尊亦曾積極備戰,冥想對招。
水中的魚兒在師尊身邊遊動,天上的飛鳥集結成群,樹林中的蟲鳴之聲亦清晰可見,天地永珍在師尊身邊極為和諧。
在當時的他眼中,師尊彼時的狀態,遠勝他對天人合一的認知與理解,他覺得,那應當已經是最完美的境界。
只是,那剛產生不久的想法,很快便被打破。
九月初八的那一日,他再看向師尊,彷彿在直面天地,直面蒼茫宇宙,直面三界六道的一切。
時間靜止,萬法停滯,天地失色……
「師尊,這到底是怎樣的境界?」
他心有不解,出言詢問,得到的答桉,卻是簡短的兩個字:
「先天。」
那都是發生在久遠之前的事情了,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與成長,他已經得到長足的進步,即便如此,此次再聽到師尊這麼說,他心中雖然無奈,卻也明白,兩人之間依舊有著不小的差距。
是故,師尊的行為處事方式,並不適合他。
一代人與一代人不同,世間萬物,本質便在一個「變」上,在這之中,沒有比心更難以改變的事物了。
在西武林歷練的這段時間,他將許多從前只存在於腦海中的理論,成功與實踐相結合。
如何握緊自己的拳頭,如何握上兵刃,以讓自己的拳頭更具殺傷力,需要用很長的時間,來進行練習,但張開手掌,卻是人生來就擁有的本能。
戰雲界也好,西武林也罷,皆是花費了極為漫長的歲月,才讓自己的拳頭,能夠攥成最具殺傷力的姿態,才讓自己緊握的拳頭拿起鋒利的武器,更高效的去對他人造成傷害,以保證自己能夠活下去。
只要願意去改變,原本緊握的拳頭,只需要心念輕輕一動,便能重新舒展開來。
哪怕在這個過程中,掌心會留下諸多深淺不一的痕跡與擦傷,但即便是看起來最深的那部分,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恢復。
也是在那時,他與離經接到師尊的任務,前來西武林解決戰雲界後續之事,方才算是正式親身接觸中原之外的世界。
彼時,中原便已經稱得上清平盛世,西武林卻是魔禍四起,舉目硝煙。
他與離經聯手,將儒門的理念帶給戰雲界,讓戰雲界那些所謂的戰士知曉,想要更好的活著,不一定需要攥緊拳頭拿起武器傷害他人。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路可以走,只靠武力解決問題,遲早會惹來麻煩,被武力更強的人解決。
因為師尊已經做完前期工作,所以他與離經行動起來並不困難,戰雲界並不排斥改變,甚至那位鳳座對此保持著很積極的態度。
再到後來,他們結識了羅喉與君鳳卿,將問菩提拉上戰車,開始著手改變整個西武林。
那時,他才算明白了,真正的困難在哪裡。
戰雲界之事,師尊已經在他們接手前,完成從零至一的改變,若要改變整個西武林,他們需要從零開始。
混亂,讓生活在這裡的族群,將年少的孩子送上戰場,讓他們去爭,讓他們去鬥,期望他們能夠展現出獨當一面,以及單獨斬殺敵人的天賦,以類似於養蠱的方式挑選下一代,寄望他們能帶領自己的族群,在這混亂的所在生存下來,並繼續前進。
也就是說,越早殺人,越早掌握殺人所必需的技巧,斬殺越多的敵人,便越會受到重視,在族群中的地位便越高,進而能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
很多擁有先天高手的族群尚且如此,更遑論那些相對來說比較尋常的族群,只會更極端。
這,便是江湖,血淋淋的江湖。
若非見證過中原的清平盛世,即便以夏承凜與玉離經的心性,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都有可能會對自己的信念產生懷疑。
幸好,他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環境,還有一群很好的長輩。
從天都建立前期的擘畫,到律法的草創,再到天都真正建立,以及開始步入正軌後,針對先前草創的律法進行改革。
一步又一步,將發生在戰雲界的改變,擴散至西武林這片混亂的土地。
到此為止,他與師尊之間,雖然依舊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他已經能夠真正開始理解,並消化師尊所傳承的理想與信念了。
原來,師尊眼中的世界,是這個樣子。
夏承凜將手中書冊合攏,輕笑道:“以弟子如今的進境,反正也會卡在太易絕巔,便當提前體驗了。”
於他而言,做出決定並不困難,師尊特意掐著進境給他送來劍訣,必然對他大有裨益。
想要讓心做出改變,光靠理論可不行,還需要讓人能夠平心靜氣的坐下來,認真聽你講述你的理論,甚至接受你提出的理論的實力。
雖然,現在天都最強的戰力,還是身為武君的羅喉,有些人,只是缺少一個契合的機會,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哪怕在切磋中,他已經開始輸多贏少,夏承凜對此卻是不怎麼在意,不過是早一步與晚一步的差別罷了,大不了頂峰再見。
退一步講,儒門不缺他這一個戰力,天都卻是離不開那個頂天立地的武君。
…………
上次前來西武林時,兩人並未見面,所以藺重陽這次特意多停留了一段時間,師徒兩人同樣聊了很多,修行方面,西武林現狀,以及儒門現狀。
劍界與評劍會的佔比,反而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還是,夏承凜將一些原本未能徹底敲定下來的事情,說出來向師尊請教。
深邃的夜空,明月高懸,周圍飄有幾絲雲霧。
銀白的月光猶如輕紗一般,蓋在整片大地,讓它覆上一層銀輝,月光透過樹葉,星星點點的灑在院落之中,顯得寧靜而美麗。
“七絃撫盡,何處覓知音,但向朗月空林;
翰墨殘跡,誰得千秋理,且聽松濤竹意。”
皎皎月色之下,只見桌上茶湯初沸,爐火初紅,一道身影坐在桌前,輕吟著詩闕,翻閱著手中厚厚的書冊。
換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