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運氣好運氣好”

要不是幾位爺爺沒去,這撿漏的機會又哪能輪得到我呢,王煜此時在聽到誇讚開始打馬虎眼。

“得了吧你,就你小子鬼精”

一和你說正事,你就開始打馬虎眼,我就看你什麼時候會告訴我們真相,肖老此時也是笑罵著王煜道。

三位爺爺對清時期的這個瓷器瞭解有多少?王煜此時則是開始轉移話題,以免說漏了,畢竟這三人可都是人精。

清時期的到是多多少少的瞭解一點,畢竟是在時間線上離得近,而且我們也應該算半個那個末期的人,李老說道。

不是經常的搞這些東西,我就開始惡補了一下清時期的一些資料,結果我發現乾隆才是真正的“王”。王煜頓了頓又道。

我前幾天也看過一些資料對於清時期的青花瓷這些的發展也是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在明末時期,清入關以後,當時也是經過了10餘年的發展,而且採取了一系列恢復農業生產的政策和措施。

使得當時的經濟迅速復甦,也為手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使清時期制瓷業在明朝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景德鎮這個名字更是與瓷器聯絡到了一起,繼續成為我華國的瓷業中心,代表著華國那時候古瓷器的最高燒製水平。

至康雍乾時期,清時期的制瓷業發展已經是到了鼎盛的時候,從當時的種類上看,清時期的瓷器各色品種齊頭並進,創造了許多瓷器新品。

但是,無論從數量上還是燒製水平上看,清時期的瓷業還是以青花瓷為主,在燒造上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目前,市場上青花偽瓷比較多,而真正當時燒製的青花瓷在市面上反而是不多,王煜頓了頓又道。

從造型上看,乾隆時期的青花碗比較規範,製作精細,線條古拙。大件器物厚薄均勻,底足打磨後呈泥鰍背狀,底較大,器形以敞口深腹碗最多。

青花碗也多有仿宣德器,但是不留款,如果見到一件無款宣德青花碗,那就很有可能是乾隆時期仿製的。

另外,從青花碗的大小上看,乾隆青花碗的大小有一個大致的規範,如《欽定皇朝禮器圖式》中所述“盛大花瓷碗,口徑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等”。

而這一規定從康熙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在清時期御窯燒製的青花碗的確在大小上有相應的規定。

不過,民間青花碗的造型較為多樣化,完全符合這個規定的碗不多,而且碗的大小也不一。

商業用的青花碗,其腹部較淺,目的是為了少盛一些飯食,這樣利潤會大一些。

從青料上看,乾隆時期的青花碗多用浙料,呈純正藍色,髮色鮮翠、豔麗,分不清濃淡層次,多仿宣德。

人為地在青花中點染鐵鏽狀黑斑,與宣德青花中的鐵鏽斑相比顯得浮躁,成色不穩定,且有暈散現象。

釉底帶有氣泡,釉色白中泛青,均施滿釉;亦有部分仿成化的碗呈青色,髮色淡雅平和。

乾隆青花瓷以品種取勝,可謂百花齊放,其種類大致有青花礬紅彩、外豆青裡青花、外醬色釉裡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

其中青花鬥彩玲瓏瓷、黃地青花、黃地青花加胭脂紅、淡描青花填綠彩為乾隆首創。

從紋飾上看,乾隆時期的青花碗仍有明時期的遺風,內容繁雜,勾染並用,線條流暢,畫筆工整,紋樣守舊,缺乏生氣。

在器物上畫得很滿,部分仿成化則佈局疏朗,其紋飾內容主要有纏枝、折枝水果、雲龍紋、山水、人物、花卉以及各類吉祥圖案等。

另外,乾隆喜歡將自己的詩詞燒製於青花瓷上,是乾隆青花碗在紋飾上的一個重要特徵。乾隆青花碗上還很喜歡用梵文作紋飾,一般都裝飾在青花碗的外壁上。

從落款上看,乾隆青花碗的官窯款為“大清乾隆年制”,分篆書和楷書兩種寫法。

書寫規範,很少草率,線條相當的流暢,應為書法功底深厚之人所書。民間也多有仿製,

但從字跡模糊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另外,乾隆青花碗的款識還多偽託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款,所仿明代款識得心應手,真偽難辨。

但與明時期款識相比顯得軟弱無力、拘謹,不及明代款識豪放,多用鐵線篆寫而成,寫跡工整、纖細,娟秀無力,多為館閣體。

大概就是這些了,我當時在瞭解完這些資料之後,也是對乾隆這個帝皇很是感興趣,開始我們並不是出生在一個時代。

要不然我高低要和乾隆帝皇喝兩杯,王煜此時也是打趣的說道。

哎呦喲,想不到你小子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惡補知識呢啊,不錯,就應該這樣子幹,李老此時也是誇獎的王煜。

小煜說的不錯,清時期,青花瓷主要是在中前期發展的快速,但是在到了後期整體就不行了。

當時的“閉關鎖國”還是很厲害的,也是導致落後的主要原因,緊接著就是被各國的侵略,簽訂一系列的條約。

其實在清末期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青花瓷在出產了,那會已經是天下大亂了,何峰也是說著。

於是幾人就在房間裡面討論著清明兩朝當時的工藝和當時的農業發展情況。不過有說的對的也有不對的。

王煜則主要是在聽,畢竟透視眼只對物體才會有反應,對於這樣的資料只是儲存,那是一點點的反應也沒有。

所以王煜也是藉著這次的機會,仔仔細細的聽著三位老頭的講述,一直是說到了元時期的時候才結束了這個話題。

主要是此時已經是晚上的七點了,四人的肚子也都是開始咕咕叫,所以四人也是收拾了一下。

而王煜帶回來的酒樽,不出意外的被李老給帶走了,李老是真的愛上了那青銅酒樽的造型。

隨後四人便下樓來到了一樓準備吃飯。並沒有出去,而是就在酒店的餐廳裡面簡單的吃一點。

畢竟三位老者在晚上也是不怎麼吃東西,很注重保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