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北也知道自己直接下放到縣裡搞縣長是有點難度,因為自己在基層就幹了不到三個月,等於是沒有一點基層經驗,彭家聲也是擔心自己基礎不牢,好事變壞事。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是重生者,其實已經差不多有二十年的基層經驗了,對於基層那一套他早就熟悉了,這一世跟著彭家聲做了五年的秘書工作,對於各級常委上的鬥爭也學習的差不多了,現在剩下的就是證明自己了。所以他不會輕易放棄的

“領導,我理解您是為我好。怕我基層不牢,可是我跟著您五年時間,我學習到了很多,而且我也為了自己能夠當好一個縣的縣長,做了很多準備。”

趙小北邊說還邊遞給彭家聲一份材料,材料上說的安豐縣五年規劃,而且經濟工作的抓手就是,關於振興縣域經濟,大力發展鄉村振興。

而且難得的是,趙小北還提出了關於利用安豐縣現存的運河,做好全域旅遊計劃,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詳細報告。(當然這都是後世現成的,他只是照本宣科。)

彭家聲看著報告,心裡是萬分驚訝。自己這個秘書實在是天天都在自己身邊,怎麼就突然做出了一份這麼詳細的安豐縣的經濟發展計劃。

帶著大大的疑問,彭家聲問趙小北:

“小北,這些計劃你是什麼時候做的?”

趙小北也早就想好了應對之詞:

“領導,這些都是我陪您下去調研的時候,透過自己的私下了解,還有觀察,做了這樣一份報告。”

“小北,你陪我下去一趟,就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這樣一份報告?”彭家聲顯然不信。

因為這份報告,不是很表面的淺淺之談。而是一份詳盡可操作的經濟發展計劃,而且趙小北還提出了,全域旅遊還有鄉村振興的口號。

這樣的計劃不可能一次調研,就能做出來的。

趙小北接著回答到:

“領導,我是在調研中發現了這條運河的開發價值,加上因為金融危機,中央提出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再透過自己寫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基礎上做出來的。”

趙小北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就是討論的《經濟危機下,華夏國的新一輪經濟發展》,這其中就詳細闡述了,振興縣域經濟,帶動全域旅遊和鄉村振興的深遠意義。

“我記得你是本科畢業。”彭家聲更加疑問了。

“領導,我已經讀了嶽山大學的經濟學碩士,剛剛做完論文答辯。”

彭家聲很是欣慰,因為他知道現在官場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重視了,趙小北能夠在工作過之餘,自己讀完碩士,足見他這個人的好學。

“小北,你又一次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我看了你這篇報告,很不錯,站位高,可行性高。看樣子你是對安豐縣縣長志在必得。我看可以試試。”

趙小北見彭家聲答應了,心裡也是萬分高興。他也知道,自己提出鄉村振興的這個口號,肯定能讓彭家聲眼前一亮。

“謝謝領導,我肯定紮實工作,不搞花架子,只做實事,帶領群眾走上致富之道。”

“嗯,還有一個事情,你把你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影印一份給我,我想詳細的研究一下。因為我發現鄉村振興,可能是我們國家下一輪經濟發展的大動力。你也安心下去工作,把這個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的工作做好做踏實,到時候省政府這邊還要重點考察,推廣。”

彭家聲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省政府經濟工作的抓手。心裡也是很激動,他還有想法就是把趙小北的畢業論文,透過內參上達天聽。

很快省紀委的調查結束,又處理了一批人。隨著這些人被處理,省委組織部又開始人事幹部調動工作。

這一次劉光輝和彭家聲都很默契,都沒有多吃多拿。都只是要了自己的本分。

趙小北也成功進入到正處級,省政府辦公廳秘書一處處長。他也成為了28歲的正處級,嶽山省的獨一份。升遷為處長之後,趙小北還需要承擔起一處的工作,只是一處的同志也知道趙處長,平時在領導身邊,工作很忙,所以大家都很自覺。

趙小北自己也很放權,處裡的工作基本是由第一的副處長主持,第一副處長也很配合,基本上大事小事都會彙報,只有日常工作會自己做主。

這個副處長叫李明,也是一個很年輕的同志。一直都跟趙小北的關係很好。也是趙小北到省政府報告的時候,他接待的自己。五年過去了他還是副處長。

趙小北透過五年的接觸,發現這個同志很優秀,但是省政府的競爭壓力也大。他又不想下基層,因為自己老婆孩子都在北江。所以他一直升不上去。但是依然在副處長的位置上乾的熱火朝天,沒有一絲埋怨。

而且是相當配合趙小北的工作過。所以這一次彭家聲在趙小北當上處長以後,就詢問他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接任自己的秘書崗位。趙小北是第一時間就推薦了李明。

李明也已經開始在跟班學習做秘書工作了。李明看著這個五年前,從省政府大門接進來的趙小北。心裡也是感慨萬千。

沒有嫉妒,全是佩服。也把這個比自己還小7歲的領導,當成自己生命中的貴人。他也知道自己必須好好抱住這條大腿。

所以這幾個月,趙小北實際沒有那麼忙。很多事情都是李明這個即將上任的新秘書在做。彭家聲這麼做,也是為了給趙小北一點時間,好好操辦自己的婚禮。

現在彭家聲已經把趙小北當成自己的孩子,因為五年時間可說得上朝夕相處,有著很深的感情。

而且這五年時間,彭家聲覺得趙小北在扳倒楊志剛,讓自己快速當上省長,又透過呂並權的事情,讓劉光輝暫時放下了爭鬥之心,讓自己在省政府的工作得以好好開展。這兩件事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