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都聽到了。臣妾也要恭喜陛下。”

朱厚照抓著懷笑柔軟白皙的小手,大概是因為沒有力氣,那手就這樣任他抓捏。

說起來,他多少還有些害怕。

因為他知道這個時期生孩子對女人很危險,小孩子也有相當的機率養不活。

就像他原本有個妹妹,已經養四五歲了,結果還是不幸去了。

這是皇帝也無能為力的地方。

“好,朕聽到了。這次你和懷顏可是驚險……好在,好在結果都是好的,之後你們要好好養身體。”

“嗯,陛下,懷顏怎麼樣了?還好嗎?”

“已叫人把喜訊告訴她去了,安心了以後,大概睡了。”

朱厚照的手撫摸著她的臉頰,懷笑露出笑容還微微蹭了蹭。

“陛下,臣妾想看看孩兒。”

朱厚照招了招手,邊上宮女去從外邊兒抱了進來。

本來想叫皇帝接,不過他上輩子沒有孩子,巴掌大的娃他還是躲了一下,“放到寧妃身邊。”

“是。”

懷笑張開胳膊,因為沒力氣翻身,只能偏頭過來。

“孩兒,要平平安安長大……”

她講話稍帶些氣聲,講著講著也有淚水流出來。

這個孩子,從此就是她的依靠。

朱厚照也能感受到某種叫血脈聯絡的東西,看著孩子平靜的呼吸,他忽然有一種被安慰到的感覺,而且身體裡也湧起一股力量,之前的疲憊也算不得什麼了。

他開始明白,為什麼太祖皇帝對自己的子孫都如此偏愛,為什麼很多父母的愛都不求回報,為什麼弘治皇帝要對他的兄弟那麼照顧。

情緒上,真的有那麼一股衝動。

但他還知道自己是皇帝,而且如果一切沒有變化,這兩個孩子將來大機率是要到什麼地方就藩,然後在朝廷的監視下哪裡也不能去。

甚至還會發生兄弟相爭的宮廷慘劇。

到幾代人以後,他孩子的孩子會被新時代的人推翻、蹂躪、殺掉……

這些事情……以及在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一名父親以後,他心裡做了一些決定。

大明的宗藩制度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寧妃,你先休息。朕回頭再來看伱。”

“是。陛下也要注意節勞才是。”

“放心吧。”

朱厚照現在是充滿力量的。

與此同時,奉天門外已經擠滿了大臣。

除了文臣,還有一眾勳貴,都來了。

侍從室也不知道這條子要怎麼排序,索性便和諸多大臣一起在奉天門等候。

當皇帝龍輦出現在的時候,大臣們像是上朝一樣全部排好了。

朱厚照帶著劉瑾平常般走近,看著眼前這群人不約而同跪了下來三呼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這樣,他們一連呼了三次。

像是一種感覺,朱厚照只覺得他們更加‘溫順’了。

太監們把龍椅搬到他的身後,他張開雙臂端坐其上。

“平身!”

聲音威嚴,透勁也足。

“謝陛下!”

“良鄉一戰,滅韃靼小王子主力五萬餘人!這是大明數年未有之大勝,從此後,蒙古諸部再無力抵禦大明,河套可復!北疆可平!陛下開疆拓土之功,可比漢武唐宗,臣王鏊為陛下賀!為大明賀!為天下賀!”

類似這般話語,除了他這個內閣閣老,其他大臣也都要出來說上一通。

文人的那種吹噓,吹得朱厚照都有些輕飄飄、有些氣血翻湧,彷彿千古一帝已經就是他了。

“一戰而勝,這不僅僅是朕的功勞,諸位愛卿可不要說得彷彿是朕親手殺了那麼多北虜,這是朝中大臣、在外將士一同用命的結果。有功要賞,有過要罰。如此大勝,朕要祭祀太廟,告慰祖宗,朝廷要傳至四方,使天下皆知。此外,朕決意要大宴群臣,以為慶賀。王先生,”

“臣在。”

“宴席之上,朕要親自封賞有功將士。此事尤為重要,請先生以內閣名義領銜各部用心辦理。”

“臣,領旨!”

“再有,北直隸敵軍已平,派人到固原去,問一下楊閣老那邊的情形。”

近段時間,京師過於緊張,以至於好些人過分關注韃靼小王子,而忽略了其實火篩部還有四萬人馬也犯了花馬池。

不過朱厚照不太擔心那邊,有楊一清、王守仁這兩尊大神,再加上自己這個皇帝也沒有給他們來自‘京師的扯後腿’,僅憑火篩所領的四萬兵馬,是很難打出什麼戰果來的。

“陛下放心,楊閣老老謀深算,節制三邊兵馬,火篩又是他的手下敗將,料其也難有勝算。”

“嗯。大戰過後,諸事繁多。朕想想……”朱厚照揉了揉腦袋,“除了大宴和封賞諸事,還有一樁真正重要之事。”

幾個大臣都抬起頭,等著皇帝開口。

“經略河套。”

是啊。

打仗打得那麼辛苦,所為的又是什麼?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這片農耕和遊牧的分界線上,有百萬畝良田、有一望無際的草場。

而所謂的滅敵主力,實際上並不代表蒙古草原上就沒人了。只是從軍事的角度來說,韃靼已經不具備實力再和大明相爭。

但韃靼還有人在那裡生活。原先三個右翼萬戶,如今還有兩個就在草原上。

現在不是馬放南山的時候,河套還是要好好的治理,歷來強大的中原王朝在得到河套之後,只要以此作為屯兵的基地,往往都能壓制草原幾十年。

那個地方,朱厚照得找個猛人。巨猛的人。

朱厚照想到了。

陝西巡撫王守仁。

想到此處,他都有些激動,歷史的趣味在他的手中出現了,就是他自己都期待,

當王守仁在河套屯兵養馬,北方的遊牧民族又要如何應對?

“臣以為,等楊閣老的奏報到了,陛下可宣其進京,此事緊要,到時候可從長計議。”

“嗯。”朱厚照點頭。

只要打勝了,後續的事情慢慢做就好了。

“諸位愛卿都是朕親信之臣,不少人在朕還是太子時就已相識,朕之志向,在內是要百姓安居樂業,在外是要四夷賓服,如此國泰民安,盛世可期,朕也可不負祖宗之託、百姓之望!今有大勝,一方面要為之慶賀,另一方面也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

自三代以來,也有許多帝王即位之初,勵精圖治,剷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但稍有所成之後,則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譬如唐玄宗,妄念一起,以致安史之亂,盛世大唐由此去也!值今日大勝之時,朕與諸位愛卿再約定,從今往後,仍然要以蒼生社稷為重!不可一刻稍忘!”

此番話出,眾位大臣再一次心生臣服,紛紛跪下。如此帝王,如此言論,自古難尋。

“吾皇聖明!”

“都起身。說說還有什麼事。”

“陛下,微臣有事啟奏。”韓文上前躬身。

“講。”

“良鄉一戰,我軍大勝,與此同時易州、良鄉等縣皆遭受大難,臣以為朝廷應當免除受災幾縣之錢糧,以顯陛下仁德愛民之心!”

“准奏!”

“臣吏部尚書林瀚上奏:陛下此番大勝虜酋,大漲我大明國威,臣以為應當遵循舊制,挑選良辰吉日於午門獻俘!”

“准奏!”

“臣刑部尚書閔珪上奏:漢元狩二年,驃騎將軍霍去病馬踏賀蘭山;唐貞觀四年,李靖東征,大敗突厥國,此兩役之後,漢武帝、唐太宗都曾大赦天下!臣以為,大明此戰盡滅韃靼主力,一掃北境之敵,亦可大赦天下,使天下百姓與國同慶!”

大勝之後的確有大赦天下的傳統,這一點沒問題。戰爭會讓朝廷使用一些‘民力’,大赦天下可以安撫民心,同時也可以宣威天下,就是告訴所有百姓,我們贏了!

朱厚照沒有多做猶豫,繼續大手一揮,“准奏!”

其聲高亢激昂,一時間諸大臣也被感染。這便是大明的正德皇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