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請聽臣一句肺腑之言!”

太尉黃琬手握朝笏,躬身出列。

“這大司農與少府皆是國之重器,萬不可只託付於一人。”

“況且一人豈能擔當兩個九卿之職?”

孫羽聳拉著眼皮,攤手一笑:

“眾所周知,十常侍有十二個人。”

“那麼國家九卿只有八個人,也很合理吧?”

“誒,你!!!”

黃琬氣得腦袋冒煙兒,心想你小子哪來這麼多歪理?

“臣贊成孫司空的話,如今國家動盪不安。”

“人員不宜過多臃腫,致使政令不行。”

“由和大人身兼二職,乃是化繁為簡,提升行政效率的賢明舉措。”

“為後世開創了經典!”

侍郎荀攸率先出來站隊。

來俊臣這才醒悟,暗罵自己不該被人搶先。

也忙著站出來諫言:

“臣附議!”

這兩人都跟孫羽穿一條褲子,眾官見怪不怪。

但接下來站出的兩人,卻大出眾人所料。

“臣附議。”

“臣亦附議!”

眾人視之,竟然是侍中蔡邕,和剛剛官復原職的盧植。

“盧尚書,你!”

眾人頓覺背刺。

蔡邕與盧植都是當世大儒,是他們清流士大夫當中的中流砥柱。

當初二人有難時,眾官紛紛出手相助。

沒曾想,如今到了流血流汗的時候,二人居然當場投敵了!

“唉……”

蔡邕嘆了口氣,不敢與眾人對視。

而盧植也是緊閉雙眼,有意避開眾人的目光。

他們雖為清流士大夫,但也知恩義二字。

眾官雖然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但真正幫助他們官復原職的卻是孫羽!

而且兩人的女兒都在孫羽府上做事,他們不敢不賣他面子。

主要這兩個女兒還都是天才。

一個琴技無雙,一個棋藝無雙。

叫兩個老父親怎麼忍心割捨?

尤其盧奕最近回信給盧植,向父親說明孫羽乃是個仁人義士。

不僅心繫國家,還幫助她醫治惡疾,叫盧植不用擔心。

盧植當然相信自己的女兒,間接的,也就選擇相信了孫羽。

“哼,世風日下,小人得志啊~”

人群之中不知何人出言譏諷了一句,暗罵盧植無恥。

作為漢末三傑之一,他在清流士大夫中的威望是相當重的。

如果連他的屁股都歪了,叫剩下的人還怎麼對抗孫羽?

就在眾人爭執不休的時候,哨騎飛馬來報。

“報——”

“不好了陛下!關外李傕、郭汜揚言要為董卓報仇,聚眾二十餘萬。”

“向我洛陽殺來!”

眾人聞言大驚失色,最擔心的事還是來了。

“這,這這……”

劉辯同樣不知所措。

“眾愛卿為何一言不發,難道你們沒聽見有賊兵造反嗎?”

“快快拿出對策來啊!”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面面相覷,全都惶恐不能言。

孫羽忍不住撲哧一笑。

不良人早在三天前就把李傕、郭汜造反的訊息傳回給了他。

所以他比所有人都先知道這個訊息,根本不驚訝。

他笑的,是這幫整天嚷嚷著愛國,到最後需要流自己的血時,卻全都變成啞巴的“大漢忠臣”。

“孫司空何故發笑?”

城門校尉伍瓊悶哼一聲,甩了甩手,持笏出列。

“孫司空自詡忠良,必有勇略。”

“陛下何不令他出徵,剿滅李傕、郭汜!”

劉辯亦是這樣想的。

“亞父可願出戰李傕、郭汜?”

“當然——”

“不願意!”

孫羽果斷拒絕道。

他拱了拱手,一臉正色道:

“啟稟陛下,臣自恃驍勇,不懼他西涼反賊。”

“可涼州的奸賊臣可以發兵剿滅,但廟堂之上的奸賊又該誰來剿滅?”

“臣若是走了,只恐陛下會被奸人所害。”

“所以不敢遠離。”

司徒王允冷聲笑道:

“西苑自有溫候屯兵駐守,用不著孫司空擔心。”

孫羽背手,嘴角噙著淺笑。

“王司徒這麼能耐,不如你去征討李傕、郭汜可好?”

“你!”

“你什麼你?尊家吃著國家的官餉,卻只會窩裡橫,可沒見著您去衝鋒打仗!”

王允吹鬍子瞪眼兒,氣不打一處來。

此時,眾人都將目光看向殿上的何後。

國家大事,還是需要她這個太后來乾綱獨斷的。

何蓮畢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知道孫羽只是想漫天要價,便順勢問道:

“那不知孫司空有何高見,可平李郭之亂?”

“既然方才王司徒提到了西苑的呂布,那臣就推舉呂布出征。”

“正好試試此人是否忠心於漢室,彼若果真無逆反之心,必然應允!”

王允忙出言道:

“不可不可,呂布此人反覆無常,如果見敵軍勢大,臨陣倒戈。”

“與李傕、郭汜合兵一處來攻洛陽,那陛下豈不危險?”

“別忘了,那呂布本就是董卓義子!”

“此人不可深信吶。”

眾臣都覺得有理,紛紛表示附議。

“所以,依老臣愚見,還得是孫司空親自領兵。”

“方可平定涼州禍亂!”

孫羽不覺露了笑:

“王司徒為何這麼執著於讓孫某領兵?”

王允強忍怒意,皮笑肉不笑道:

“孫司空自比霍嫖姚,試問霍去病當年平定渾邪王叛亂時,可曾有過半點猶豫嗎?”

“若孫司空有霍去病當年渡河平叛一半的果敢,我等根本用不著在這裡爭執。”

這老匹夫竟敢道德綁架小爺。

好在他孫羽是個沒有道德的人,根本不怕他綁架。

“孫某也想領兵出征,為國流血。”

“但是朝綱未定,社稷不寧。”

“我雖為驃騎,但更兼三公輔政之責,實在不敢冒然遠行吶。”

孫羽深吸一口氣,無奈地嘆道。

眾人面面相覷,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看來這財權是不放不行了。

“方才孫司空既然推舉和大人兼任大司農一職,眼下既無其他優異人選。”

“那麼由和大人身兼二職,也不是不可。”

最先服軟的竟是王允。

緊接著,黃琬、朱儁、楊彪等人都紛紛推舉和珅兼任大司農一職。

顯然的,這是在向孫羽服軟。

為什麼他們這麼執著於讓孫羽去領兵平叛?

主要還是為了調虎離山。

孫羽這廝將權力牢牢握在手裡,眾官根本無從下手。

只有趁他不在才能從中取便,趁機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