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程
章節報錯
時間慢慢的流逝著,轉眼間便到了距離80年期限僅剩下10年的時候。
在過去的70年時間之中,陳嶽完成了無與倫比、前所未有的巨型科研工具與設施建設行動,在他的帶領之下,十萬餘名三眼族科學家廢寢忘食的工作著,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科技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
在各個工業類目下,各個科學學科下,陳嶽所掌握的知識相比起以往都出現了長足的進步。現在的陳嶽,甚至已經能造出綜合效能超出70年前40%的戰鬥飛船。
一艘戰鬥飛船涉及到的工業與科學類目怕不有上萬個。綜合效能超出40%,便意味著整個文明都發生了巨大的進步。
陳嶽已經隱隱感覺,此刻的人類文明已經站在了三級文明的大門之前。只要將這扇門推開,整個文明便將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推開這扇大門,說簡單也很簡單——有可能只需要某一名科學家的一個奇思妙想,一個靈感,這扇大門便像是安裝了滑軌一樣,輕輕一碰就能開啟。
但,說困難也困難。如果找不到那個靈感,沒有那個奇思妙想的話,那扇大門甚至有可能如同裝飾性的大門一樣,只是看著像是一扇門,背後卻是堅硬的牆壁,根本推不開。
整個文明甚至有可能在這扇門之前蹉跎幾百年,幾千年歲月。
最最關鍵的問題是,靈感這種玩意兒,不受任何人控制。想到了就是想到了,想不到,那就打死也想不到。
它也不具備任何規律性,不是說按照某種固定的方法去做了就能提升找到它的機率。
完全無規律可循。
此刻,陳嶽腦海之中便呈現出了一道長長的,各種數字與符號交錯,極為繁雜,繁雜到普通人看一眼都可能會頭暈的方程式。
面對著這道如此複雜的方程,就算陳嶽也只能望而興嘆。
這是陳嶽帶領著整個人類文明奮鬥了幾十上百年時間,才列出的一道方程。
它是用來描述某些微觀粒子在四維時空內的運動與變化規律的。
解開了這道方程,才能算是掌握了描述粒子運動規律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直接關係到一個文明是處於二級階段還是三級階段。
因為陳嶽此刻已經知曉,三級文明的數種標誌性、關鍵性科技,都直接與這道方程相關。譬如超距通訊技術、能量護罩技術、能量武器技術、更先進的離子推進器技術、氕聚變技術,等等。
此刻,陳嶽足以將這道方程列出來,便真切證明人類文明此刻真的到達了二級文明的頂峰。
不到頂峰程度,連這道方程都列不出來。
陳嶽此刻受困於無法解開這道方程,算是明明白白的知道困難在哪兒,問題在哪兒。而,連這道方程都列不出來的話,那就等於是連困難在哪兒,問題在哪兒都不知道。
截止到此刻,陳嶽已經嘗試了數百萬種方法,遍覽了人類文明發展到此刻為止所發明的所有數學工具,卻仍舊沒有一點頭緒。
哪怕他掌握瞭如此驚人的算力,都沒有絲毫用處。因為這根本就不是算力多少的問題。
就像大數概念之中的葛立恆數。葛立恆數之大,哪怕將整個宇宙空間劃分為一個個微觀粒子大小,令每一個微觀粒子都代表一個9,然後將這所有的9排列起來,在葛立恆數面前仍舊小到微不足道,近似於零。
但如果掌握了構造大數的方法,陳嶽便可以用一個“g(64)”來直接指代葛立恆數。
依靠寫出一個個“9”來試圖達到葛立恆數的程度完全是做夢。必須要掌握方法,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此刻,陳嶽便在尋找解開這道方程的方法。但很遺憾,直到此刻他都一無所獲。
“現有的數學工具完全不夠用啊……它們面對這道方程,就像是試圖一直寫9然後寫到比葛立恆數還大一樣,寫到海枯石爛,宇宙熱寂都不可能啊。我需要新的數學工具,必須要有新的數學工具,才能解開這道方程。”
在無數次嘗試最終無果之後,陳嶽終於得出了這個結論。
這個問題,奧多等矮人雖然來自一個實打實的三級文明,但他們很顯然也無能為力。因為他們不是科學家。
就算他們是科學家,也沒多大用處。因為如此複雜的問題,不是某一個,或者某一萬個科學家可以掌握的。他們最多隻掌握這個科學問題下無數分支之中的一個,對於其餘的分支卻一無所知。
只能依靠自己,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最終找到解開這道方程的辦法。
陳嶽嘆息了一聲,做出了決定。
人類文明內,最頂級的科學期刊《科學》上,在這一天刊發了署名為陳嶽的一篇文章。
在這篇文章之中,陳嶽向三眼人和矮人們公佈了這一段時間人類文明所取得的科技突破,以及接下來的奮鬥目標。
他尤其著重描述了這一道困擾了自己許久的方程式,講述了它是如何列出來的,它所具備的重要意義,以及自己為了解開這道方程做了哪些方面的嘗試,最終又為什麼失敗。
陳嶽希望能聚合全文明的力量,尋找到解開這道方程式的靈感。
每一名三眼人或者矮人都清楚,陳嶽就是人類文明領袖的名字。
這一篇陳嶽親自撰寫的文章,立刻吸引了幾乎每一名人類文明成員的注意。但,99.99%以上的人,在粗粗掃了一遍這篇文章之後,立刻便失去了興趣。
這篇文章太專業,閱讀門檻太高了。絕大多數人根本看不懂,連它究竟在說些什麼都不知道。
但也有少數專業人員對此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他們細細的閱讀了整篇文章——這並不容易,因為這篇文章足足有十多萬字,其中有關這道方程的描述就有八萬多字,並努力做到消化理解之後,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尋找解開這道方程式的辦法。
此刻,工作在七號飛船研究基地裝甲與彈道研究中心的趙維,也注意到了陳嶽的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