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王娟娘被判刑
章節報錯
周家所有人都守在姜清寧的身邊,生怕姜清寧再出任何事情,除了幾個小孩子在睡覺,其他人都在房間裡守著。
大夫很快就被人請過來了,他給姜清寧診脈,然後才捋了捋鬍子道:“婦人無礙,只是脫力暈過去了,只需好生將養就行。”
大夫開完藥方就離開了,嚴嬤嬤送的他,順便把診金給了他。
嚴嬤嬤真沒想到,不過就是讓姜清寧自己呆了一會兒,竟然就出了這樣的事兒,本以為皇宮裡才是吃人的地方,沒想到這周家村竟然也會出現這等事情。
真真是叫人大開眼界,想想姜清寧都為周家村付出了多少,這王娟娘就算跟姜清寧不對付,可也落了不少好處,日子可比以前好過多了,竟然還能做出這等事情,所以人性啊,真的叫人不敢試探。
王娟娘趁亂溜走了,周家村的村民們便連夜上山找她,這一次沒有一個人敢為王娟娘說清,畢竟他們就算再怎麼樣,也不敢做出綁架姜清寧這種事情。
周里正和村長兩人晚上都沒睡好,第二天起來的時候眼睛都是青紫色的,大早上的,縣衙就已經來人了,幾個衙差正打算帶王翠花和王娟娘一家去縣衙,至於王娟娘,已經被縣衙通緝了,沉寂許就的捕快已經在全程搜尋抓捕。
姜清寧這一睡,整整睡了兩天兩夜,趙慧芳為了照顧她,連飯館都不去了,天天守在她床邊上衣不解帶的照顧她。
姜清寧醒來的時候,趙慧芳正在給她擦手,趙慧芳見姜清寧終於醒了,立馬就出去叫人,一下子整個周家的人都圍了過來,就連三個小孩子都被嬤嬤領了過來。
孩子都不小了,已經會叫人了,滿月和滿星邁著小短腿跑到姜清寧床邊,阿奶阿奶的喊著,就連周平安都站在姜清寧旁邊,可見三個小傢伙也很擔心姜清寧。
“清寧啊,你可算是醒了。”周老太太坐在床邊抓著姜清寧的手,臉上又哭又笑,不知道的還以為十個神經病,可見姜清寧這一倒下讓周老太太有多擔心。
“娘,我沒事兒,這不是醒了麼。”姜清寧知道大家都是擔心她,所以儘量去安慰他們。
姜清寧醒了,嚴嬤嬤便去外面將大夫開的藥端了進來,姜清寧看見黑黢黢的中藥,嘴角都有些僵住了,她要是知道醒來就要喝中藥,恨不得就此長眠不醒,但是面對大家殷切的眼神,姜清寧只能忍著中藥的苦,在大家的注視下喝了下去。
姜清寧一喝完,就有一個丫鬟端著一盤子蜜餞過來,姜清寧趕緊就拿了一個塞嘴裡,蜜餞的甜味壓住了中藥的苦,姜清寧才不至於把臉皺成一團。
姜清寧身子還很虛弱,醒了一會兒,就又睡了過去,就這樣過了幾天,終於養好了精神,前幾天因著昏迷才醒的緣故,不能大魚大肉的吃,每天只能喝一些粥,姜清寧感覺自己都快變成白粥了。
現在已經大號,終於可以吃肉了,趙慧芳特意給她做了紅燒肉,梅菜扣肉這些姜清寧喜歡吃的葷菜,姜清寧聞著味兒,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姜清寧吃飽喝足之後,周懷瑾也從外面回來了,王娟娘綁架姜清寧,徹底激怒了周懷瑾,他每日都去縣衙,這件事情從頭到尾他都親自跟著,王娟娘跑了兩日,才被捕快給抓回來。
縣令大人也知道,這個王娟娘犯的事兒可不小,所以一點兒也不敢怠慢,親自審問王娟娘,也讓周懷瑾在旁邊跟著,所以所有的審訊結果周懷瑾都瞭如指掌。
王娟娘畢竟只是一個村婦,進了審訊室很快就全部都招了,王翠花的身份也被揭了出來。
但是王娟娘原本收留王翠花的罪名並沒有多大的事兒,畢竟一開始她也是被矇在鼓裡的,也算有理,所謂不知者無罪,縣令也不會為難她。
但是王娟娘卻不這麼想,她認為收留王翠花的事情一旦暴露出來,他們一家都會被砍頭,所有被姜清寧發現以後,她下意識的就綁架了姜清寧。
甚至還想要趁著沒人的時候殺人滅口,現在好了,真真被判了死刑,被判了個秋後問斬。
但是王娟孃的家人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所有隻是在大牢裡關了幾天就放了出去,王娟孃的相公知道都是王娟娘乾的,整個人都被氣的不輕,他知道王娟娘跟姜清寧不對付,但屬實沒想到王娟娘竟然有這麼大的膽子。
而他因為王娟孃的關係,在周家村是徹底抬不起頭來了,他看著被關押在大牢裡已經換上死囚犯衣服的王娟娘,無奈的嘆了口氣,帶著自己的兒子喝女兒回家去了。
大女兒入宮當宮女去了,這二女兒眼看著就到了說親的年紀,小兒子也在書院裡讀書,經王娟娘這麼一鬧,名聲全都毀了,前途算是全完了。
周懷瑾回家就把王娟娘被判死刑的訊息告訴姜清寧,姜清寧也不意外,畢竟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王娟娘被判死刑的訊息很快就在周家村傳了個遍,大家都是一陣唏噓,同樣的也大快人心。
到了斬首這一日,周家人特意帶著姜清寧去行刑現場看王娟娘被砍頭,周家村也同樣來了不少人,現場被圍得水洩不通,大家都等著看王娟孃的慘狀。
王娟娘此時面色很憔悴,身上的囚衣也變得漆黑,頭髮凌亂,一看就是在牢裡受了不少的罪,她被放在囚車裡,從大佬門口拉到行刑現場。
一路上不少人在街邊拿爛菜葉子和臭雞蛋往她身上仍,王娟娘見狀整個人都瘋癲起來,扒在囚車邊上面色猙獰,嚇得街邊的小孩子都哇哇大哭起來。
大人更是朝她吐唾沫,就這樣王娟娘被帶到了現場,這裡圍觀的百姓自覺的給她讓出一條路,官差把她從囚車裡押下來,往行刑臺上走。
路過姜清寧面前的時候,王娟娘發了瘋一樣的掙扎,嘴裡還罵著姜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