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水府圖
章節報錯
“不不不,田某說的是一文錢,買侯爺答應我書院的三個請求。”
田襄收回手指,慢條斯理的報出了一個價格。
李讓一拍腦門,一臉不耐煩的吐出兩個字:“再見。”
“李縣侯且慢。”
田襄急忙起身挽留,誠懇道:“侯爺也知道,我百家在經營一道上向來不擅長,委實拿不出太多的銀錢,能否用其他東西代替?”
李讓頓住腳步,回過頭面無表情的看著田襄。
“鉅子若是再戲弄本侯,休怪本侯翻臉無情。”
“侯爺言重,言重了。”
田襄罷罷手,隨即像做賊似的跑到門口左右看了兩眼。
最後關上大門,跑到書架前面開啟了一個暗匣,從匣子裡取出來一個木盒。
看著盒子的制式,李讓的表情終於好看了一點。
百家有很多好東西,李讓非常確信。
但他們這隻進不出的貔貅性子,也是讓李讓非常頭疼。
什麼好事都想佔,什麼都不想付出,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田襄手捧木盒,臉上滿是肉痛之色,咬著牙將木盒遞給李讓。
“李縣侯且看,此物是否能夠得上李縣侯的心理價位?”
伸手接過木盒開啟,一卷略微有些陳舊的卷軸映入眼簾,李讓的表情立即就變得嚴肅起來。
只看卷軸的材質,李讓就知道這是真正的好東西。
金絲楠木畫軸,看起來有些年頭了,這麼一截,就算把畫撕了,把軸拿到外面去賣,少說也能賣上個十幾貫錢。
李讓輕手輕腳的取出卷軸,小心翼翼的攤開,剛剛看清楚落款,李讓就趕緊合上,以極快的速度將卷軸裝回木盒塞進懷裡。
好東西,這是真正的好東西。
千萬不能讓李世民看見,不然他死了一定會把這玩意兒放進墳墓裡陪葬。
李讓可不想讓這樣的瑰寶如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那樣就此失傳。
“李縣侯,如何?”
田襄滿臉肉痛的開口,話語之中都帶著些許咬牙切齒的味道。
李讓不著痕跡的摸摸藏在袖子裡的木盒,義正言辭道:“小事,都是小事,那什麼,想辦法將關中的物資運送出去救災,乃是我大唐每一個子民都應該盡到的義務,來書院任教這事兒,我可以掛一個名字,偶爾來上上課,至於書院迷陣的變化之事,我既然是書院的先生,那自然是責無旁貸。”
李讓的話說得擲地有聲,表情更是極富正義之感,足以證明他其實是一個真正憂國憂民之人。
田襄臉皮一抽,剛要點頭,李讓便伸出手道:“拿來!”
“什麼?”
田襄一臉懵逼。
“錢啊,怎麼,你想不認賬?”
“不會吧,一文錢你也要黑,堂堂墨家鉅子,玩不起啊......”
李讓的表情一秒誇張,下一秒就變成了譴責。
說好的一文錢買三個條件的,老傢伙想不認賬?
田襄鬍鬚抖了一下,滿臉悲憤的看著李讓。
“你...你...你......”
李讓皺褶眉頭,不滿道:“你什麼你,做生意講究的是個誠信。”
“造孽喲~”
田襄仰起脖子,悲憤的的吼了一句。
而後顫顫巍巍的從懷中掏出一枚銅錢,只看這掏錢的動作,知道的李讓是在要錢,不知道的還以為李讓在要他的命。
李讓一把奪過田襄手中的銅錢塞進懷裡。
“磨磨唧唧的,不就一文錢嘛,你們書院賺大啦。”
田襄:“......”
錢到手,李讓也懶得和田襄一個老頭子在這裡浪費時間,走到書案旁,取過一張宣旨,提筆,蘸墨,就開始繪畫起來。
半個時辰後,畫完,收工。
將兩張圖紙塞進田襄手裡,李讓淡淡的說道:“這兩份圖紙,一份是雪車改良圖,另外一份叫做滑輪,改良之後的雪車可以拉貨,至於怎麼拉出去,你們書院可以去測量一下渭河的冰層厚度,至於滑輪,裝到書院的牆壁下方就行。”
隨口交代了田襄幾句,留下田襄對著圖紙懵逼,李讓便拉開大門逃之夭夭。
田襄剛剛看懂圖紙,正抬起頭想找李讓問些事情,但房間中早已沒了李讓的身影。
李讓則是一路跑出書院,一溜煙鑽進馬車,便催促著駕車的陳一和王二速走。
他怕走晚了田襄那老傢伙反悔。
陳一和王二對視一眼,不由得面面相覷。
侯爺怎麼像是,被狗追了一樣?
但他們身為李讓的親身親衛,還是非常忠誠的執行了李讓的命令,駕著馬車就鑽進了冰天雪地之中。
李讓靠在馬車裡,從懷中掏出木盒,上揚的嘴角比AK還難壓。
這一趟書院之行,賺麻了。
雖然損失了白鹿幣,但是收穫了《水府圖》哇。
沒錯,田襄給出的價錢正是《水府圖》的臨摹本,而且還是顧縝版本的臨摹本。
顧縝何許人也?
顧愷之第四子。
顧愷之又是何許人也?
東晉名家,江南士族顧陸朱張領頭的顧氏頭面人物之一。
其人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世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才絕和痴絕。
《水府圖》正是顧愷之的成名作之一。
在畫之一道上,《水府圖》的地位,絲毫不遜於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在書法界的地位。
儘管這不是原畫,但落款上的顧縝這個名字,也足以將這副畫作的價值常人難以想象的層次。
兒子畫老子的畫,那能叫臨摹嗎,那他媽叫傳承。
不客觀的說,李讓就算把這幅畫標價一千貫,也有的是人上趕著求著買。
白鹿幣是無價之寶不錯,但白鹿幣不好變現啊,而且也不好儲存。
《水府圖》就不一樣了。
顧氏還好好的杵在江南呢,還是赫赫有名的江南八姓之一,雖說如今已經不在政壇活躍,但家族郡望擺在那裡。
他們老祖宗的畫現世了,李讓就算開價一萬貫也不過分。
當然,這種寶貝拿去賣那是暴殄天物,況且李讓現在也不缺錢。
他打算留著,等將來他死了,就用來當他的陪葬品。
這樣萬一幾百年上千年以後他被後世子孫挖出來,後人也會知道,他李讓乃是天地間一等一的風流人物。
嘖,逼格直接拉滿!
李讓愛不釋手的撫摸著手上的卷軸,輕柔的動作像是在摸一個絕色美人。
得虧沒有人看見他現在的表情,不然一定會給他冠以變態之名。
當然,李讓會如此激動,倒不是李讓沒見過什麼世面。
至於用來陪葬什麼的,更是玩笑話,他還這麼年輕,就算要準備陪葬品也不至於現在就開始收集。
真正讓他激動的原因,是因為有了這幅畫,他心中那個潛藏已久的計劃或許便可以實施了。
是的,有一件事情這些日子他一直沒提,但不代表他忘記了。
那便是——和親。
龍陵縣主嫁去吐谷渾和親之事他沒有辦法阻止。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迅速的提升大唐的國力,將大唐平滅吐谷渾之戰提前,早點將龍陵縣主接回大唐。
雖說有亡羊補牢之嫌,但至少能讓龍陵少受幾年苦。
而要提升大唐的國力,最好也是最快的辦法就是迅速增加大唐的糧食產量。
曲轅犁能做到深耕,深耕也能增加糧食的產量,但這是個逐步增加的過程,速度還是太慢,李讓等不了那麼久。
李讓需要的是讓大唐的糧食在短時間呈現出一個爆炸式的增長。
要達成這個目的,李讓思來想去,只想到了三種東西,土豆,玉米,還有占城稻。
土豆玉米的產量高,但距離太遠。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和創造力,他想要造出能夠遠航的船,去美洲將玉米和土豆帶回來,難度不亞於大唐現在就出兵攻打吐谷渾。
那麼,李讓就只剩下了一條路子——引進佔城稻。
後世有一個朝代,以不到大唐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積養活了大唐兩倍的人口,究其原因,便是因為那個朝代引進了占城稻這種產量高,且能做到一年兩熟,乃至於三熟的稻子。
引進佔城稻,也是那位拉跨到極點還要去泰山封禪的帝王,一生當中做得最正確的事情。
但李讓要引進佔城稻,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沒地種。
是的,李讓沒地方種。
中國適合種植稻米的地方在遼東和江南。
而這兩個地方之中又以遼東的土地最肥沃。
但是!
遼東那一片黑土地雖然肥沃,現在卻還是一片大澤,黑土全部還藏在綿延千里的遼澤溼地之下。
史料記載,遼澤平均水深超過兩米,這麼深的水,根本沒法種。
況且,就算遼澤一夜之間沒了,遼東也沒有足夠的人手去墾荒。
種地這種東西,不是種子種下去就能有收穫的,最少也要三年時間,生地才能種成熟地。
所以真正適合種直占城稻的地方唯有江南。
但問題就出現在這裡,江南的熟地都在江南士族手裡,甚至連江南種地的人手也都在江南士族手裡。
李讓就算引進了占城稻,去哪找地和人手來種?
總不能靠他一張嘴去說服江南士族,讓他們放棄種植了千年的稻種,轉而去種一種他們沒見過,甚至壓根都沒聽過的外來稻種吧?
人家憑什麼聽你忽悠?
你說你的稻子能一年三熟就三熟?
這不是扯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