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不是傻子,曹叡的言外之意是什麼他自然聽得出來。

可正是因為聽出來了,華歆才會急的對曹叡下拜連連,呼請曹叡三思。

“我大魏因禪讓承漢之法統,乃名正言順的華夏正朔。

至於逆蜀及江東,不過一區區割據小國耳。

今逆蜀縱算取得一些優勢,然我大魏根基未損,中原尚在我朝。

天下豈有正朔與割據小國,結為秦晉之好的道理?

古往今來,都未曾有過!”

華歆聲淚俱下,他希望他的話能夠讓曹叡改變主意。

華歆門生眾多,他不是不知道在以往,曹丕及曹叡私下裡有派人去聯絡過孫權。

只是私下聯絡是一回事,公開遣使又是另外一回事。

特別是曹叡這次派遣的使者,還是他。

自己身為曹魏的司徒,位居三公,可以看做是曹魏的門面。

將自己派去當聯絡孫權的使者,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大魏在自降身份。

況且秦晉之好雖是春秋佳話,但這佳話成就的基礎在於,秦晉二國當時是地位相等的國家。

可將江東與當下的大魏放在同一地位上,江東配嗎?

最重要的是一旦讓世人知道曹魏與江東有結為秦晉之好的意圖,哪怕這件事最後沒有結果,可還是會在很大程度上讓孫權在天下間的聲望水漲船高。

因為正如華歆所說,別看當下曹魏在戰場上處處失利,但在天下間大多數士人看來,從法統來說,曹魏是站得住腳的。

而孫權一直缺的是什麼?

缺的就是法統二字!

但曹叡如今的意思很清楚了,孫權不是缺少名義嗎?

那就讓他用曹魏的法統為孫權背書,只要能夠一起對抗大漢,那麼曹叡不介意孫權稱帝建國!

曹叡的舉動在華歆看來,無疑是一種飲鴆止渴之舉。

對於這樣的舉動,華歆不可能無動於衷。

面對華歆聲淚俱下的勸諫,曹叡的眼神卻一直顯得很冷靜。

“華夏正朔?”

看著地上散亂的玉盞碎片,曹叡的語氣十分冰冷。

“眼下西域諸國都已經無法再向洛陽朝貢,天下有不受朝貢的正朔乎?”

“等到糜暘攻佔關中,席捲中原之時,難道抱著一個華夏正朔的名義,就能為孤擊退糜暘的大軍嗎?”

華歆的顧慮,難道曹叡會不知道嗎?

不,身為曹操後代的他,比誰都清楚名義有多重要這一點。

當年曹操能夠掃蕩群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喊出了“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政治口號。

可是難道當年曹操,單單靠的是一句政治口號,才消滅了諸多群雄的嗎?

若真是如此,當年為何不是李傕郭汜最終問鼎天下?

很多人都過度看重名義二字的重要性,可往往忽略了一件更為重要的事。

名義要與實力相搭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曹操個人的超世謀略加上眾多大才的傾心輔助,構成了曹操當年一開始爭雄天下最堅實的實力基礎。

在這強橫的實力基礎下,配合上“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政治口號,才讓曹操能一步步掃蕩群雄,慢慢建立起大魏的國祚根基。

而在佔據華夏大部分地域後,實力已經冠絕天下的曹操,便能不顧所謂的名義二字,悍然稱公稱王,將大漢的尊嚴放在腳下踐踏!

沒有相應的實力,再大的名義,大魏也承受不住。

以當下的時局而言,大魏若還傻傻沉浸在“華夏正朔”的美好之中,絲毫不懂得去變通的話,那麼不出數年的時間,曹叡相信大魏這個國號,就會徹底消失在天下之間。

“不慕虛名而取實利”,這是當年曹操教導曹叡的一句話,這句話是曹操一生作為的寫照,也是曹叡心中奉為圭臬的至理。

曹叡知道他的這個舉動,肯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反對。

可時局已經變了,大魏在糜暘的數番打擊下,早已經不復數年前那個睥睨天下的氣象。

相反的可以預見的是,在糜暘的帶領下,那個由劉備建立的大漢,正在一步步取代往日大魏在天下間的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大魏若再不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難道要一直坐以待斃下去嗎?

從長遠的方向考慮,曹叡知道他做的是對的。

況且曹叡要做的不是將華夏正朔的名義讓給孫權,這點是絕不可能的。

他的目的在於改變天下那隱晦的三足鼎立的局勢,將三足鼎立的局勢徹底擺到檯面上來。

這樣無疑可以讓天下的局勢發生一場鉅變,而對大魏來說,大魏可以在即將到來的這場鉅變中獲得難得的喘息之機!

只要能獲得喘息之機,就算大魏失去關中,那麼依然佔據河北與中原的大魏,來日未必沒有重新統一天下的機會。

史書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孤不是要放棄華夏正朔的法統,孤會一直爭取這一點,完成當年武帝未完成的志向。

但你要知道華夏正朔的法統,自黃初元年以來,一直就不單單隻屬於大魏。

何為華夏正朔?

來日誰能一統天下,誰才是真正的華夏正朔!”

聽完曹叡的話後,華歆想要勸阻的話全被堵在了嗓子眼。

他知道曹叡說的是對的。

因為在曹丕透過禪讓的方式建立大魏之後,劉備也透過自身的血統優勢,在成都復立了大漢社稷。

從本質上來說,當年東漢的法統,實際上被一分為二了。

無論是大魏計程車人,還是蜀漢計程車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支援著自家的法統。

別說當世大魏與蜀漢計程車人了,就算在後世的朝代之中,也有許多人為兩家的法統爭論過。

說完這番話後,曹叡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大殿之中。

曹叡不知道的是,在原來的歷史上,諸葛亮也採取了與他類似的做法。

而今世曹叡終於體會到歷史上,諸葛亮迫於時勢做出忍讓時心中所受到的苦楚了。

在曹叡離開之後,一位內侍將曹叡早就寫好的詔書送到華歆的手中。

曹叡的直接離去,加上內侍的這番舉動,華歆知道曹叡心意已決,再無迴轉的餘地。

本來華歆還想著前去面見曹丕,希望曹丕能夠勸阻曹叡,可一想到曹丕之前下達的那道詔書,華歆心中就息了這個想法。

故而哪怕心中再不願,但最後華歆還是在無奈的嘆息一聲後,手捧詔書緩緩離開了大殿之中。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大魏淪落到這種地步的呢?

悲哉!嘆哉!

糜暘現在還不知道因為他,讓今世的曹叡做出了怎樣巨大的取捨。

剛剛率軍趕到西圍的糜暘,正看著手中的一封詔書,臉上流露出笑意。

詔書自然是劉備送來的。

自上邽那夜的深談之後,糜暘不僅徹底從劉備手中接過大漢的兵權,他更是強烈建議劉備返回南鄭休養身體。

現在劉備將奪取長安的希望都放在糜暘身上,所以面對糜暘不退步的勸諫,劉備雖心中有所不願,可最後還是接受了糜暘這個“跋扈大將軍”的建議。

回到南鄭的劉備,可一直沒有閒著。

劉備一直在關注著前線的戰情。

在得知糜暘成功率軍拿下郿縣後,劉備連忙從南鄭發來了一道慰問糜暘的詔書。

而在這道詔書的內容中,劉備除去為糜暘打氣之外,還向糜暘分享了一件他十分自豪的事。

之前糜暘讓張嶷率軍五千駐防安定郡,並吩咐張嶷在穩定住安定郡局勢後,便可進一步穩定河西諸郡的局勢。

張嶷一直將糜暘的話記在心中。

於是就在前段時間,張嶷率部分漢軍進入河西諸郡,正式代表大漢接管了河西諸郡。

眾所周知河西諸郡一直是華夏與西域諸國的聯絡要道。

當漢軍的旗幟重新飄揚在玉門關上,一些靠近玉門關的西域小國在得知這件事後,就連忙派出使者入關拜會當下的大漢天子。

那些西域小國的使者很快就被張嶷派人一路護送至南鄭。

而劉備在得知有來自西域的使者後,頓時喜不自勝。

儘管眼下來拜見他的西域使者,大多來自一些不出名的小國。

可這件事對劉備這個大漢天子來說,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這代表著劉備建立的大漢,已經初具一些華夏正朔的氣象。

因為此事感到自豪的劉備,當然不會忘記將他的喜悅分享給這件事的最大功臣糜暘。

感受著劉備在文字間流露出的喜悅,糜暘也不由自主地在心中祝賀起劉備。

只是祝賀之餘,糜暘的心中亦有些心酸。

在原來的歷史上,季漢一直被世人蔑稱為蜀,就是後世的許多人,也認為季漢配不上正朔的名號。

這一直是諸多季漢迷心中一件揮之不去的遺憾,想來這個遺憾也讓原來歷史上的劉備與諸葛亮輾轉反側,悲嘆連連。

可是今世不會咯。

一些小國的朝拜算什麼?

糜暘要做的是恢復“漢帝輕皺眉,萬國趨河洛”的盛景!

想到此糜暘心潮澎湃,在收起劉備發來的詔書後,糜暘立即就帶著一眾心腹將率出城前去探查敵情。

西圍是距離五丈原不遠的一座小城,在眾將的護衛下,糜暘很快就來到了五丈原的附近。

等來到五丈原的附近,親眼看到五丈原的地勢後,糜暘心中的澎湃,正在慢慢消失著。

望著那一層層佈滿魏軍弓箭手的山坡,再看著原下那密密麻麻的戰壕與拒馬,糜暘整個人都有點不好了。

魏軍到底是有多怕他,能將五丈原的防務做到這種程度?

原本五丈原的地勢就易守難攻,再加上這嚴密的防禦體系,若是漢軍對五丈原發起強攻的話,恐怕付出再大的犧牲,也難以啃下五丈原這塊硬骨頭。

不止糜暘看的眉頭頻皺,就是他身旁的趙雲、馬超兩位虎將,在看到五丈原上下魏軍佈置的防線後,臉上也流露出凝重之色。

他們是有萬夫不當之勇不錯,可他們終究是血肉之軀,更不會飛。

在察看完五丈原的敵情後,糜暘又命人快速前去探查渭北的情形。

前去探查渭北情形的斥候很快歸來,只不過是帶著傷歸來的。

帶傷的斥候在回到糜暘身前後,對著他稟報了一件讓糜暘更不願意聽到的事。

渭水北岸已經被魏軍佔據,他身上的傷就是被守衛渭水北岸的魏軍所賜。

在得知這件事後,糜暘帶著一眾將領回到了西圍城內。

回到城內後,跟隨糜暘歸來的諸將便紛紛向糜暘提起了建議。

有的建議糜暘,應當趁士氣旺盛之時,對五丈原發起猛攻。

有的建議糜暘,應該採取圍山截斷水源的策略,讓敵軍不攻自破。

更有甚者建議糜暘不如繼續採取分兵的方式,讓一部漢軍屯駐五丈原下,讓另一部漢軍越過五丈原前往長安,這樣或許可誘引五丈原上的魏軍下來接戰。

建議很多,也各有各有的道理,只是終究沒有一條讓糜暘十分滿意的。

最後糜暘只能先下令讓諸將下去歇息,他自己好好考慮該選擇哪一條建議執行。

等諸將退避後,糜暘卻並不是如他所說的那般,在思考方才諸將提出的建議,而是快速召來了一位司聞吏。

待司聞吏來到身前後,糜暘將身上的一個信物交到他的手中,並對著他囑咐道:

“快速前往武功縣聯絡孟達,並且告訴他:

我軍成敗,在於卿也!”

司聞吏在得到糜暘的口令後不敢延誤,他收起糜暘的信物便快速朝著大帳外走去。

在司聞吏離開後,糜暘才關注起帳內的地圖。

地圖之上,五丈原的地勢被畫的很是清楚。

糜暘的目光順著地圖上的五丈原,一路流轉至地圖上的渭水北岸上。

其實相較於五丈原上的魏軍,屯駐在渭水北岸的魏軍,才是糜暘真正憂心的地方。

渭水北岸的魏軍,就像一柄時刻可捅向漢軍腹心的利刃一般,讓糜暘眉宇緊擰。

要想拿下五丈原,則勢必先要吞掉這屯駐在渭水北岸的魏軍。

只是該怎麼做呢?

一根修長的手指不斷在地圖上敲擊著:

“渭水,渭水。”

一聲聲呢喃從糜暘的口中發出。

對了,渭水並不是長江!

想半渡而擊,曹真以為自己是謝玄嗎?

擊你個錘子!

昨日第二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