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黎。”

“老爺。”

景黎從袖中遞過來一塊碎銀,小乞兒頓時雙眼綻著精光,神色格外驚喜,直接噗通一聲跪地:“多謝老爺,多謝老爺!”

“先別急著謝。”

禹皇擺了擺手,輕聲問道:“朕……還要問你幾句,挖河道招工,可是官府所為?”

“不是!”

小乞兒直接搖了搖頭,稍作沉吟道:“這挖河道是為了引淮河水入淮南,聽說從我江南各郡招募了上萬人,雍王府更是號稱半個月挖通主渠,想來如今已經完工了,倒是有不少人直接在淮南安家落戶。”

“淮南?”

“如此說來,這招工也是老二所為?”

“這小子……”

禹皇的眉頭微蹙,自顧自的呢喃:“老二又在搞什麼鬼把戲,淮南內憂外患,他竟然還有心思引淮河水南下?”

“景黎。”

“在!”

“立刻回去收拾一下,準備啟程,改水路,自淮河入淮南。”

“諾!”

……

關山!

趙王城。

“主公,中原人兵鋒日盛,一路席捲,年王和魯王損兵折將,連丟數城,要不了多久,便會大軍壓境,我趙王府也應早做決斷。”

“嗯!”

趙王坐於上首,神色略為凝重,眸光環視一圈後,落在了一直位列武將之首的呂布身上,輕聲道:“奉先啊,中原的大軍浩浩蕩蕩的來襲,你有何迎敵之策?”

“義父!”

呂布微微拱手,眸子中露出一抹高昂的戰意,朗聲道:“吾有方天畫戟,赤兔馬,不管中原人來多少兵馬,孩兒定保義父和我趙地無恙。”

“待中原大軍殺至,孩兒願率軍迎敵!”

“哈哈哈!”

趙王頓時哈哈大笑,略帶壓抑的心情也是瞬間變得舒暢無比,身後一眾將領也是眸子中露出一抹敬畏,齊齊的朝著他看去。

“好!”

“我兒不愧是天下第二,有你相助,本王何愁大業不成!”

趙王先是出言讚賞一番,隨後又將目光看向身旁的文士,語氣也是變得溫和了許多:“徐梁,可有何良策?”

“回王爺!”文士一副文質彬彬的神色,眸中卻是綻著睿智的光芒:“依在下來看,王爺有三條路可走!”

“說!”

“其一,靜觀其變,以逸待勞!”徐梁語氣不急不緩:“我趙地據九重關,有魯王,年王相隔,在兩大諸侯徹底敗北之前,趙地無恙。”

“不錯!”

“王爺若是靜觀其變,可使兩大諸侯消耗中原人的兵鋒,屆時,整軍備戰,與中原兵馬一決高下。”

“第二條呢?”

“其二,合連縱橫,派兵馳援魯王和年王,阻止中原人南下,如此一來,能夠避免戰火燃燒至我趙地境內,王爺依舊可以高枕無憂。”

趙王搖了搖頭,淡淡的道:“魯王和年王之前和本王沒少爭鬥,如今讓本王派兵替他們打仗,痴心妄想!”

徐梁聞言,臉上也是露出一抹苦笑之色,輕嘆道:“如此一來,王爺只能選擇第三條路了。”

“傾巢而出,以雷霆之勢,拿下魯王和年王的疆域!”

“什麼!”

此言一出,滿堂寂然,就連趙王也是忍不住眼皮子一跳,直直的盯著徐梁:“你是想讓本王在背後捅刀子?”

“王爺!”

徐梁一臉的正色:“我趙王府與魯王年王素來不和,相互攻伐已久,況且如今諸侯聯盟已經瓦解,縱使是此時出兵名聲不好,卻也稱不上捅刀子。”

“況且,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於我們而言,此乃千載難逢之機!”

“若是王爺能夠吞下魯國和大年,便可收攏關山三分之地,以此來逐鹿天下!”

“有呂將軍相助,加之兩國的底蘊,整合三方勢力,何愁大業不成?”

呂布也是深深地看了這徐梁一眼,眸子中露出一抹意動,微微拱手:“義父,先生之言,不無道理,正所謂成王敗寇,待義父奪取了兩國,擊退了中原人,在天下人眼中,義父依舊是關山的功臣,英雄!”

“嗯……”

趙王陷入了沉思,眸中也是露出糾結的神色,許久之後,看向呂布:“奉先,若是讓你率軍攻取大年,可有把握?”

“若不勝,兒願提頭來見!”

“哈哈哈,好!”

趙王猛地起身,朗聲道:“眾將聽令!”

“在!”

“本王,封呂布為討逆將軍,統軍三萬,直取大年,一定要在中原人攻入之前,拿下大年的後方疆域!”

“遵命!”

呂布鄭重一禮,身上的釋放的桀驁氣息也是讓趙王為之心安,環視一圈後,沉聲道:“眾將,隨某出征,三日平大年!”

……

九重關內。

寧凡這兩日總覺心神不寧,好似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了似的,坐立難安。

“奉孝啊,可有前線的戰報傳來?”

“主公,前線三路大軍,攻伐十分順利,若是屬下所料不錯,溫侯那邊的計劃應該要開始實施了。”

“嗯!”寧凡點了點頭,看向李儒道:“文優,既然呂布準備出兵,便讓我們的人放緩攻勢,給呂布建功!”

“主公放心,屬下早有安排。”

“甚好!”

既然不是前線的事情,那問題又出在哪裡呢?

難道是淮南出事了?

“來人!”

“在!”

“將淮南近幾日的情報送來,本王要一一查閱。”

“諾!”

一位內官呈上來近日由淮南送來的情報,寧凡隨意翻看了幾頁,頻頻點頭。

三郡之地在辛棄疾三人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各地基建更是拔地而起,從學堂到醫館,再到娛樂設施,可以說,幾乎把靈州城內的所有產業一一拿來複刻。

而淮河之水,終於成功三渠分流後,流入了淮南,水軍也逐漸步入正軌,如信上所述,如今的淮南與大軍出征之時的淮南,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錯,倒是有幾分大同社會之氣象,卻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主公,還有一事,需要通稟。”

“何事?”

“剛剛收到京中來報,陛下告病,朝中由齊臨王監國,已有數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