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福之人,烏巢禪師
章節報錯
豬剛鬣看了一眼唐玄奘,又掃視了一眼高員外,最後轉頭看向了後院,神色複雜,嘆息一聲,轉過頭來,對唐玄奘一拱手說道。
“徒兒聽師父的,終究是和翠蘭有緣無分,強求不得!”
孫悟空知道豬剛鬣此言不虛,他也是算過,二人之間的確有著姻緣存在,只是姻緣淺薄,有名無實,紅線隨時可能斷裂,還需要事在人為,才可將這份姻緣加深,如今豬剛鬣放棄了,這姻緣算是毀了。
高員外聽得此言,笑上眉梢,一臉的褶子都笑開了,可見有多高興,不斷的向唐玄奘道謝感恩。
豬剛鬣神色複雜的看著高員外,眼中閃過一絲回憶,多少有些感到傷感。
孫悟空嘴角掛起了一絲譏諷之色,看著喜笑顏開的高員外,不由搖搖頭,好好的造化機緣,卻是接不住,果然是個無福之人,只是不知他日後在輪迴之中苦苦掙扎之時,會不會後悔此時的決定。
“終究是福薄之人,日後難逃輪迴生死!”
豬剛鬣詫異的看了一眼孫悟空,將所有複雜的情緒都一一收起,既然無緣也就不再強求了,何必呢,還是將心思放在道途之上吧。
高員外卻是不在乎孫悟空的譏諷之言,留唐玄奘又用了一餐,這才將幾人送走,一行三眾,辭別高老及眾親友,投西而去。正是:滿地煙霞樹色高,唐朝佛子苦勞勞。飢餐一缽千家飯,寒著千針一衲袍。意馬胸頭休放蕩,心猿乖劣莫教嚎。情和性定諸緣合,月滿金華是伐毛。
高員外回到了府中,連忙帶著家丁將高翠蘭從後院之中接了出來。
高翠蘭聽到豬剛鬣已經隨著東土來的和尚一同前往了西天取經,神色複雜,半年多的每晚陪伴中就是在她心底印下了印記,只可惜是有緣無分,高翠蘭看著西方,良久不能回神。
高員外看得此幕,心中隱隱有些複雜,不知自己所做是對是錯,嘆息一聲,身形句僂了許多,手持著手杖對女兒勸道。
“人妖殊途,你還是不要多想了!”
高翠蘭應了一聲,收回目光,只是心裡卻是空落落的,不知如何形容心中的複雜,失落和慶幸,悲傷和喜悅,摻雜在了一起,難以分辨,所不清哪種情緒更多一些。
自從豬剛鬣拜師之後,也不再用原本的名字,而是用唐玄奘為他所起的法名豬悟能,又因為不吃五葷三厭,又得了一個別名,喚為八戒。
豬八戒到來之後,唐玄奘的日子算是好過了許多,包袱都是豬八戒拿著,就是唐玄奘餓了渴了,不需要他在親自前去化齋找水了,唐玄奘算是又過上了人上人的日子,雖然和在大唐之時沒法比,但是也算是有人小心伺候了。
三人進一行不斷趕路,約莫過了一個月的時間,走出了烏斯藏界,勐抬頭見一座高山。山南有青松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鬧聒聒,山禽對語;舞翩翩,仙鶴齊飛。香馥馥,諸花千樣色;青冉冉,雜草萬般奇。澗下有滔滔綠水,崖前有朵朵祥雲。真個是景緻非常幽雅處,寂然不見往來人。
孫悟空放眼望去,見香檜樹前,有一柴草窩。左邊有麋鹿銜花,右邊有山猴獻果。樹梢頭,有青鸞綵鳳齊鳴,玄鶴錦雞鹹集。
此山喚做浮屠山,正是烏巢禪師的道場,那所謂的草窩正是烏巢,烏巢禪師正在烏巢之中休憩,見得唐玄奘三人來到,飄身出了烏巢,落到了三人的身前,這烏巢禪師正是當年的陸壓道人,因為被雲霄三人打殺,又有大因果纏身,所以即使身投佛教,得了氣運支援,依舊不能斬去三尸,成就準聖,還是大羅金仙之境。
烏巢禪師和唐玄奘和豬八戒打了一個招呼,然後才皺眉看著孫悟空,故意問道。
“你是何人?”
孫悟空眉頭微微皺起,眼中隱隱露出一絲怒色,手中掌心中隱隱有一絲煞氣升起,孫悟空將手掌攤開,看著掌心之中的那座陣法,不由眼神一亮,看來這位烏巢禪師怕是雲霄娘娘的舊識,有些舊恩怨存在,不然這座大陣待在自己的掌心之中從未有過如今的反應。
“貧道乃是孫悟空,不知禪師可曾聽聞過俺老孫的名字?”
烏巢禪師看了一眼依舊十分平靜的孫悟空,稍感詫異,微微一笑,直言挑釁道。
“倒是貧僧孤陋寡聞了,不曾聽聞!”
孫悟空冷冷一笑,他雖然不知烏巢禪師對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一個勁的挑釁自己,卻也懶得理會他。
烏巢禪師如何不知孫悟空的名號,他今日這般挑釁孫悟空,自然是因為二人之間有著利益的衝突,當年陸壓庇護在女媧娘娘的座下,才可安然度過了巫妖大戰,雖然後來身死在了封神大劫之中,但是卻也有西方二聖庇護,算是得了正果,修成佛教佛陀金身。
但是自孫悟空出世之後,女媧娘娘的注意力就投向了這位靈明石猴,西方二聖也是如此,導致烏巢禪師失去了女媧娘娘的關注,自然沒了往日的待遇,對孫悟空這位獲得了女媧娘娘關注的存在,自然是起了怨懟之心,想要找他麻煩。
唐玄奘似乎是沒有看出烏巢禪師和孫悟空之間的不對付,詢問請教道。
“不知禪師,西天大雷音寺還有多遠距離可以到達?”
烏巢禪師深深的看了一眼孫悟空,這次對唐玄奘說道。
“還遠著呢!”
唐玄奘聞言繼續問道:“還有多遠?”
烏巢禪師看了一眼唐玄奘說道。
“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烏巢禪師此次等在此處,就是為了將自己的《多心經》傳授給唐玄奘,混些氣運功德,唐玄奘聽得烏巢禪師念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控衛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