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稻收割後,按理說,殷郊殷洪,還有那些質子們,都可以回宮去了。

可這幫小崽子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沒一個願意回宮的。

殷郊最捨不得回去。

在宮裡,父王母后,還有朝中的文武百官,都拿他當小孩子看。

可是在女媧宮,所有人都奉他為主。

在這裡,他能像個大人一樣,發號施令,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自己的抱負。

習慣了自由的味道之後,再讓他回到那個四面都是宮牆的後宮,做一個事事都要聽大人訓誡的小孩子,誰願意啊?

殷洪也不願意。

他最近迷上了農具的改良,正在嘗試把鐮刀改造成武器,留在女媧宮,可以隨時跟這裡的匠人們交流,要是回宮的話,想宣個匠人進來,又要稟告母后,又要等匠人進宮。

等到人來了,靈感早就散了,還改造個屁啊?

質子們也不願意回朝歌。

他們都聽說了,除了神稻之外,妲己娘娘在女媧宮外面種的那些紅薯,也是畝產分分鐘能破萬斤的高產莊稼。

而且,據有幸嘗過紅薯的人說,此物烤熟後,綿軟細膩,甘甜如蜜。

最重要的是,據說可以儲存一整個冬天都不會腐爛。

如果他們的封地,也能種上這個紅薯,再加上神稻,以後冬天就再也不會有百姓被餓死了。

眼瞅著紅薯苗已經開始爬藤,他們還打算留在這裡,順便學習一下紅薯的栽培種植技術呢。

現在回宮,誰知道宮裡有沒有開設“紅薯栽培種植技術”這門課?

搞不好,又要讓他們學習騎射、書寫、占卜……這些他們在家裡都學膩了。

接收到兩個兒子祈求的眼神,姜王后欣慰極了。

這兩年大王的脾氣愈發暴躁,兩個兒子脾氣也跟他們的父王一樣,真要接回宮,還不知道父子三個會鬧成什麼樣呢。

還不如讓殷郊殷洪留在女媧宮。

一來可以跟著農官,學習農耕,知道百姓生活不易。

二來,也能虔誠侍奉女媧娘娘,說不定還能得到女媧娘娘的庇佑。

想到這裡,姜王后開口向紂王討了個人情:

“大王不是說,讓妲己妹妹幫著比干王叔,為仙師袁隆平修築神廟嗎?”

“那就讓郊兒洪兒,還有各位公子們,留在女媧宮,替妲己看管紅薯吧?”

紂王想了想,點頭答應了:“也好,讓公子們早日學成,回封地將這紅薯也帶回去種下,造福天下百姓。”

想到接下來要和比干王叔一起修廟,估計不能經常來女媧宮了,蘇六也趁機巡視了一遍,查漏補缺。

紂王也想再聽聽看,妲己還有什麼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奇思妙想,就跟著一塊去了。

他一動,後面呼啦啦跟了一堆人。

蘇六先去了胡喜媚的養雞場。

自從胡喜媚得到了蘇六的《山雞高效養殖技術》之後,養雞場就迅速擴大了養殖規模。

蘇六把書裡的山雞養殖技術,口述給胡喜媚,教她把山雞尾巴上的羽毛,還有翅膀上的羽毛尖尖都剪掉,這樣山雞飛不起來,一直進食,就能很快長得又肥又大。

而且羽毛剪掉後,被圈養起來的山雞,就不容易飛走了。

早期古人圈養的山雞,大致如圖。

她還讓胡喜媚在養雞場裡,用竹子和木材,搭建了可以擋風躲雨的雞舍。

颳風下雨的時候,這些山雞有了躲雨的地方,不容易生病,存活率大大提高。

蘇六還教胡喜媚用竹條編織雞窩,裡面墊上柔軟的乾草。

馴化母雞,讓母雞習慣去雞窩裡下蛋、孵小雞,每天安排宮人,及時把母雞下的雞蛋撿回來。

就這麼一個養雞場,現在每天的產蛋量,居然能有一百多枚!

朝臣們原本是跟著來看熱鬧的,可看著看著,大夥兒都捨不得走了。

要命了~這到底是什麼先進的養雞技術啊?

居然能在這麼狹小的地方,同時豢養這麼多山雞!

而且這些山雞還不跑,還經常下蛋,一個個長得又肥又大……

朝臣們羨慕的眼淚,忍不住從嘴角流了下來。

妖嬈嬌媚的胡喜媚,迅速被一幫朝臣圍住了。

不過這一次,男人們垂涎的,並不是她的美貌和身體。

而是她那過於先進的山雞養殖技術。

胡喜媚:“……”

聽到質子們都叫胡喜媚“胡姑姑”,朝臣們也厚著臉皮,一疊聲地跟著叫起了“胡姑姑”——

“胡姑姑果然不愧是妲己娘娘的閨中姐妹,同樣的聰慧過人啊!”

“胡姑姑豢養山雞的技藝,簡直聞所未聞,世所罕見吶~”

“你會不會說話?胡姑姑這豢養山雞的技藝,若是能讓更多百姓學會,那從今往後,咱們殷商的百姓,豈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吃得起山雞和雞卵?”

“胡姑姑豢養山雞,技藝過人,於國家百姓有功,配享太廟啊!”

“請胡姑姑不吝賜教,我等感激不盡!”

“胡姑姑……”

在一聲聲甜蜜親熱的“胡姑姑”中,九頭雉雞精逐漸迷失了自我。

心裡還傲嬌地哼了哼:“叫什麼姑姑?老孃修行千年有餘,叫一聲太奶,都算是便宜了你們這幫小崽子!”

不過,看到這幫人族小崽子們,哀求的這麼可憐,那她就大發慈悲,勉強教一教吧。

於是,胡喜媚照著蘇六傳授給她的山雞養殖技術,將她這養雞場的養殖技術,對朝臣百官們傾囊相授。

怕他們不懂,還當場示範瞭如何用法術剪去山雞的尾巴毛和翅膀尖尖。

朝臣們頓時蚌埠住了。

這、他們也不會法術呀,難道以後要用石刀,砍掉山雞的尾巴毛和翅膀尖尖?

萬一不小心把山雞砍死了怎麼辦?

蘇六拍了拍額頭,她怎麼把剪刀給忘了?

剪刀的製作原理很簡單,其實就是槓桿原理。

殷商時期的匠人們,雖然不知道什麼是槓桿原理,但實際生活中已經在使用這種原理了。

之前蘇六看他們建造高臺的時候,就是利用槓桿原理,把幾百斤重的青石,一點點搬到上面去。

蘇六叫了一個匠人過來,把剪刀的樣式畫給他看。

“樣式看著倒是不難,就是,只怕要用到隕鐵……”匠人為難道。

蘇六這才想起來,尼瑪~這會兒冶鐵技術還沒發展起來啊!

她想要一把鐵製的剪刀,怎麼就這麼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