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離開了俞岱巖的臥房來到了真武大殿內。

張三丰,楊逍,殷天正等人均在此處。張三丰作陪客人,見張無忌回來了,他便起身說道:“既然無忌回來了,那諸位與其攀談教務,貧道便不做打擾了。”

殷天正等人均是起身,然後準備恭送張真人。

張三丰對張無忌說道:“無忌啊,一會來師公房裡一坐,師公有事情問你。”

張無忌拱手說道:“孩兒一會兒便來。”隨後張三丰微笑著點點頭,便踱步回房去了。

隨後張無忌坐在了大殿中央的蒲團上,楊逍等人也是圍繞在他的身邊盤膝而坐。

張無忌說道:“好了,眼下這裡都是咱們明教的人了。楊左使,外公,你們有什麼公事?”

接著楊逍與殷天正各自向張無忌彙報了一下自己管轄的教務。

殷天正向張無忌說了天鷹教的改編情況,現在天鷹教各堂口如今已經重新整合,成為了明教之中與五旗四門一般的獨立新堂口天鷹堂,歸教主直接指揮。

張無忌明白了外公的意思,外公一來想讓天鷹教成為張無忌的一支親軍,也省的其他人對他陽奉陰違。尤其是那些地方鎮候們。

二來是外公放不開明教權力的中樞核心,想讓張無忌多提拔舅舅這樣的自家人,“外戚”。

外公的考慮不無道理,張無忌自然接受了外公的好意。

而楊逍彙報的事情便是各地義軍聚義的事情。

儘管之前劉福通,郭子興,徐壽輝等名義上隸屬於五行旗麾下的地方鎮候們,對楊逍這個光明左使,自封的“代教主”不太認可。對他的命令陽奉陰違。

但眼下新教主繼位,他們隸屬於明教旗下,都紛紛上書表示臣服,承認新教主。

之後楊逍為了重新整合明教的勢力,打算在鳳陽蝴蝶谷附近聚義,讓眾人朝拜新教主,也請新教主訓話。

張無忌思考之後說道:“大聚義的事情,楊左使持我聖諭全權料理即可,無需我親自前往。”

聽到這話,眾人均是一愣。

殷天正此時說道:“教主,我感覺教主初登大位,還是跟麾下眾人見上一面為好。這樣我們也可以統合力量擊潰元廷。”

張無忌輕笑一聲說道:“眼下不必去見他們,等到他們真的奮力擊潰元廷後,我自會以明尊之名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封賞。”

見到張無忌態度決絕,眾人也不好再勸。

雖然大家不知道張無忌到底有什麼打算,但大家都選擇了無條件的相信張無忌,畢竟張無忌登基以來,所做的所有決定都是正確的。

其實張無忌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一個成功的領導,是要帶著兄弟們吃肉的,而不需要跟兄弟們混在一起的。

而且太跟部下親近的領袖,容易被部下們輕視,從而遭來部下的背叛。

正如劉邦和項羽一般。

項羽雖然與士卒們同甘共苦,但那都是些小恩小惠,手下眾人不能盡其才,很難籠絡人心。而且常與他接觸的人,甚至都忘了他是能拔山扛鼎的“霸王”,而是一個比自己力氣稍大,謀略還不如自己的“匹夫”。因此便產生了反叛之心。

而劉邦卻與項羽截然相反。他是知人善任,能做到人盡其才。聽從張良,蕭何的建議,做到賞罰分明。而且他還宣傳神話自己是“赤帝之子”讓手下眾人覺得他是天命所歸,因此多數人不敢生出叛逆之心。

張無忌要走的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御下路數,籠絡好上層即可,之後開始神話自己,讓下層人覺得高不可攀,不敢輕視。

而下層有功者賞,有過者罰,有膽敢造反者,誅九族殺全家。

這聯合舉義打天下在張無忌的心中倒不是一件太值得操心的事情,因為現在還有共同的敵人蒙古人在,大家可以團結一心。

最難的是坐天下時的論功行賞。論功行賞的時候,無論你如何權衡,這一碗水也是始終端不平的。

畢竟親近們覺得自己是親,縱使他沒立下什麼功勞也想要高封賞,伱若不給說你薄情寡義不念舊情,最終心生怨懟。

而你若是給了,那麼其他真正靠著功勞得到封賞的人,自然心中也是不服的。最終他們也心生怨懟。

對於那種綜合能力不如屬下的領袖來說,殺了這幫人才是最佳的選擇。

但也有例外,比如李世民。

而李世民是沒必要殺,因為他鎮得住這些驕兵悍將。

畢竟天策神將李二鳳,無論文韜武略,均不遜於手下的將領們,大家都服他。所以他給什麼,大家就接著什麼,沒有一點怨言。

張無忌自認自己沒有唐太宗的文韜武略。但他有唐太宗的武力,還有漢高祖的賞罰分明和腹黑,這便足夠了。

因此在張無忌權衡之後,這幫人還是不見為好。太親近,顯得太謙和,容易讓這幫人產生領導沒啥了不起的,只是個黃毛小子的錯覺。

而這也恰恰是原本的張無忌作為領袖犯的致命錯誤。

事情商定之後,張無忌便給楊逍草擬了一份明尊聖諭。

聖諭的內容很簡單:“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核心思想就是全體義軍必須做到遵守教規軍規,救濟天下百姓。倘若有人違反教規,欺壓百姓。那麼可持明尊聖諭誅之。

與眾人商定之後,楊逍等人便帶著張無忌的聖諭,各自出發通知各路義軍在蝴蝶谷會盟。

而張無忌便與小昭來到了師公的房中。

張三丰此時盤膝坐在蒲團上,他面前的矮桌上放著兩樣東西。

一樣是一對鐵羅漢,一樣是張無忌方才奪回來的倚天劍。

見到師公的神情,張無忌明知故問的說道:“師公這是怎麼了?”

張三丰此時收回了自己念舊的神情。

隨後張三丰望向了張無忌笑著說道:“無忌啊,來坐吧。”說著張三丰便請張無忌坐在了自己的對面。

張三丰此時問道:“無忌,不知道你未來可有什麼打算?”

張無忌望著師公回答道:“不知道師公說的是哪方面?”

張三丰說道:“這自然是明教日後的行至。如今你身為明教的教主,明教日後如何行止全在你一念之間。”

張無忌聞言回答道:“徒孫知曉師公擔心的事情,明教之前卻有些劣跡,但如今徒孫擔任教主,自是會好好地約束部下,讓他們不再江湖上多生是非。真正做到明教教義之中的‘為善去惡’。其餘的,徒孫想完成陽教主的遺志,一來驅逐韃虜光復中原,二來前往波斯總教迎回聖火令。”

張三丰眯著眼睛說道:“好!好!好!這樣師公就放心了。”

隨後張三丰望著倚天劍說道:“只是這倚天劍徒孫你要如何處理?當真是要還給那個姓趙的姑娘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