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給的太多了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兩個時辰裡,張無忌都在反覆推敲這篇祭文的措辭。
畢竟他不是真正的古代人,儘管原本的張無忌學識淵博,但學的也都是道家和醫家的知識,對待舞文弄墨的儒家學說就不那麼精通了。
而這篇祭文若是寫的差了,那麼會顯得當今的天子沒什麼文化,反而會被下屬們小瞧。
但是要想寫好的話,張無忌也沒多大把握。
這篇祭文除了辭藻要華麗外,更多的是闡述陳友諒的功過。對待陳友諒的過失要嚴加詳述,以此來安撫眾人,告知他們自己為什麼絕對要殺他。為自己剷除陳友諒有一個能安天下人心的正當理由。
而對待陳友諒的功績也不能否定,畢竟眼下這支隊伍是陳友諒建立起來的,單憑自己的威望,短時間內難以維持。至少眼下要狠狠地誇讚他,讓他的那些忠臣,例如張定邊這樣的人倒向自己。
畢竟如果沒有他們幫忙的話,自己很難全盤接收陳友諒的兵馬和土地。這件事若是弄不好的話,說不定就會掀起內部的叛亂。
眼下汝陽王,脫脫來勢洶洶,義軍內部不可再亂了。若是再亂的話,被蒙古人攻破了長江天險的話,那麼就大大地不妙了。或許會重蹈南宋的覆轍。
正是因為如此,對待一旁的朱元璋,自己更多的是敲打他一下,讓他認清楚現實。就算剷除他,也要等趕走蒙古人,迫使蒙古人投降之後了。
現在若是攻伐朱元璋的話,失了人心是小,自己損兵折將那就得不償失了。眼下還是以儲存實力為上。等奪回中原腹地,打通河西走廊引自己的西涼大軍入關後,再收拾他不遲。
好在張無忌這段時間經常跟趙敏廝混在一起。相比起自己身邊的其他女人來,趙敏簡直是個寶藏。可甜可鹹,可暖床可輔佐自己。無論放在哪裡都是一個能讓自己的安心的存在。
如果不是她蒙古人的身份無法服眾的話,皇后的位置她是最合適的。
終於入夜後,張無忌終於將祭文寫完了。
他仿照三國時期陳琳的“討賊檄文”的句式,書寫了陳友諒的祭文。辭藻不能說華麗,但至少比一萬首詩沒有一首需要背誦的乾隆要強。
上面對待陳友諒的功過都進行了十分詳細的闡述。張無忌校對之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正在這個時候,門外的侍女來報:“皇上,趙太師,張太尉,傅將軍,丁將軍求見。”
張無忌回答道:“快傳!快傳!”
張無忌話音剛落,趙普勝四人便依次走了進來。
隨後四人站成一排一齊向張無忌叩拜。
“臣等叩見陛下!”
張無忌說道:“四位愛卿平身。不知道善後事宜處理的如何了?”
趙普勝回答道:“啟稟陛下,臣等按照陛下的吩咐,已經將兵馬盡數帶回營中,而陣亡的將士也都已經妥善安葬。至於對陣亡將士的家人撫卹,這件事仍在核查當中。等過幾日臣再稟報陛下。”
說著趙普勝拿出了一份奏摺然後遞給了身邊的侍女。侍女將奏摺拿到了張無忌的身邊。
“臣已經將事情料理的經過書寫其中,請陛下御覽。”
張無忌接過奏摺簡單地看了一下,隨後說道:“很好。眼下這是最好的結果了。不過沒想到我們竟然傷亡了上萬人。唉!真是可惜了這些義士們了。”接著張無忌合上奏摺,“罷了!眼下說這些也已經晚了,好好撫卹他們的家人。”
“是!”趙普勝回答道。
張無忌此時將自己書寫好的祭文拿了出來,他對四將說道:“這是朕親自為陳友諒草擬的祭文,四位愛卿看一下。若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話。那麼就昭示全軍,給陳友諒風光大葬。”
接著張無忌將祭文遞給了侍女,侍女又提著祭文,展開來給四將觀看。
四人湊在侍女的近前看來看去。然後四個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見到他們都不說話,張無忌問道:“如何?不知道這祭文可有什麼不妥?”
而四人依舊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伱,然後再看看張無忌,依舊是一言不發。
現在輪到張無忌一個腦袋兩個大了。
張無忌看到他們的臉色,隨後笑道:“唐太宗昔日曾言,‘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大唐能有貞觀盛世,便是因為唐太宗賢明,而殿下諸君均是直言相諫。朕不敢自比天可汗唐太宗,但也希望做廣開言路的‘齊威王’。所以有什麼話,諸位愛卿直言無妨。朕恕卿等無罪。”
聽到張無忌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四人也不再沉默。
趙普勝此時說道:“陛下,臣等對這祭文確實有些意見。不過還是請太尉大人先說吧。”
趙普勝直接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一下子扔到了張定邊的身上。
張定邊看了看趙普勝,而丁普郎與傅友德也都看著他。
張定邊清了清嗓音後說道:“既然如此的話,那麼臣便直言了。陛下對待故主實在是太過寬容了。故主謀朝篡逆,犯下的乃是誅九族的十惡不赦大罪。陛下不曾降罪我等,並且不殃及家人,加以厚葬這已經是極大地寬容了。如今扔給故主封王,這是否有些過了。”
張定邊望向了趙普勝問道:“太師以為呢?”
趙普勝見到張定邊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隨後趙普勝也不藏著掖著了,他說道:“趙將軍所言極是。陛下仁慈,不殃及家人,準葬陳友諒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了。這給他追封王爵,以王侯之禮下葬,還賜下陵號,這確實有些太過了。”
這次輪到張無忌沉默了。他見眾人都不說話,還以為是自己給的恩典給少了。
但是沒想到這些人都感覺自己給多了。
不過就算是張無忌給多了,張無忌也不能改了。畢竟君無戲言,自己若是朝令夕改的話,那麼以後就難以服眾了。
張無忌笑道:“呵呵,朕在祭文當中寫的很清楚。陳友諒有過失不假,但他卻也有功勞。他奪佔襄陽,抵禦住了蒙元的南下,以漢水與其相持挫其鋒芒,保住江南半壁,儲存了義軍的有生力量,這就是他的功勞。”
“而且朕也瞭解過,陳友諒在世之日,內修政理,領內百姓雖然算不得豐衣足食,也都過的安定。憑他這顆愛民之心,和他之前的功績朕賜他一個王號不算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