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程遠在給陸叔和楚姨的信裡說了他在大隊上的經歷,他有了媳婦,收留了劉景林,現在有了個閨女。

周程遠:“陸叔叔,快進來坐,我給你上茶。”

“不用不用,你這剛回來,正是好好休息的時候,我就不打擾了。”陸叔叔擺手拒絕,繼續道:“我現在得去和你楚姨說一聲,一會給你帶些飯菜過來!”

陸叔剛才就是想進來看看周程遠帶回來的人,現在他是該回去了。

周程遠想拒絕,頓了頓,便道:“好,那就多謝陸叔叔和楚姨了,楚姨的飯菜我想念了好幾年了。”

陸叔叔哈哈大笑,“這有什麼!不用謝!你楚姨知道你回來了,做了好多吃,你好好休息,一會讓你吃個夠!”

周程遠看著這般開懷的陸叔叔,心裡也跟著開心起來,面對長輩的好意,有時可不用過於客氣,這樣就疏離了。

和陸叔叔邊寒暄邊送他出去,很快就回來了。

房間的傢俱很多都被收走了,周程遠挑了些好的桌椅簡單地修補一下,放到正廳裡,一會他們可以在這裡吃飯。

周程遠看了一圈,對蘇姚道:“姚姚,我到外面去買些東西回來。你和景林在這裡休息會,午飯不用做。”

周程遠出去了一趟,一小時後就從附近買了些鍋碗瓢盆和柴火。

他正將東西清洗好,燒了壺熱水,陸叔叔和楚姨帶了一個食盒過來。

“啊喲,這是你媳婦和閨女啊!”楚姨將食盒放好,就盯著蘇姚和周思安看。

楚姨長得清麗,如江南女子般,眼神柔和,比起看起來五十多歲,身體壯碩的陸叔,她看起來更年輕些。

蘇姚剛想和人行禮,楚姨就極快地過來拉起了蘇姚的手,“程遠,這就是你的媳婦啊?!”

這一開口,蘇姚就明白了她和陸叔就是夫妻。這聲音和陸叔一樣,爽朗得很。

“啊喲!和你真般配!”楚姨上上下下打量著蘇姚,看著很是滿意。

“我就想要個閨女,奈何生了三個小子。”楚姨嘆氣,逗弄起了周思安,看到睡醒的小寶寶衝她笑,她開心得大笑起來。

“楚姨,他們今年有沒有回來陪你們?”周程遠將楚姨帶來的飯菜拿出來,一時間堂屋裡就充滿了香味。

楚姨的三個兒子,一個比周程遠大兩歲,兩個比周程遠小一兩歲,在他下鄉前參軍入伍了。

在那個時候,參軍是最好的安排,周程遠也想,只是他那時的出身不合適,所以才下的鄉。

現在他倒是感激了起來,這樣他才能遇到蘇姚,能考上了首都大學。

“過年就小迪回來了,那兩個沒休到年假。”楚姨抱著周思安,笑呵呵著,旁邊的陸叔叔看著也想抱,只是他粗手粗腳又不會抱,便只好看著。

周程遠和他們聊起了這些年陸家的近況。

楚姨和周母一樣,出身資本家,不過她嫁給了根正苗紅的陸叔叔,這才被護得很好。

陸家這些年過得可以,家裡有三個參軍的,陸叔叔和楚姨這些年過得很好。

楚姨也問起了周程遠,周程遠避重就輕地說起了他的事。

他只挑些有趣的事來說,交的朋友,和媳婦的相知和結婚,和朋友一起復習功課,考試之類的。

“楚姨,你和陸叔叔一起過來吃吧。”周程遠將飯菜擺好,還是溫熱著呢。

“不用,我們已經吃好了。”陸叔叔擺擺手,他們是吃好了才過來的。

周程遠剛才一直在忙活,不怎麼留意時間。

楚姨和陸叔是知道周程遠下火車會累,這才提著飯菜送過來,不讓他們到家裡吃,來回跑的累。

楚姨做了很多肉菜,擺了滿滿一桌,夠四、五個成年人吃的了。

“楚姨,這菜這麼多?”周程遠看著這麼多的菜,疑惑道。

“給你們留著晚上吃的。”楚姨繼續道:“一會讓老陸幫你修傢俱。”

“好。”周程遠面對長輩的這些好意,感激道。

他們吃過了午飯,周程遠就和陸叔在院裡修些能用的傢俱。

蘇姚給楚姨端了些茶和吃的零食,這些是她從大坪村帶到火車上還有剩的。

周思安有楚姨和劉景林看著,蘇姚就放心地去幫著周程遠,給他們端些吃的喝的。

周程遠修好的傢俱,她來擦洗。

有時會陪著楚姨,和她聊些周程遠的事。

下午時楚姨和陸叔叔準備回了,周程遠送他們回去,便到外面去買了些棉被回來。

晚上時,大家都洗漱好了,周程遠就燒了地龍,讓劉景林和他們睡一起,棉被鋪了滿滿一床,又軟又暖。

哄睡了周思安和劉景林,蘇姚就來到了院裡,看到周程遠望著這裡的草木。

周程遠聽到動靜轉過身,看到是蘇姚,“怎麼不休息?”

“中午睡了會,不怎麼困。”蘇姚上前,握著周程遠的手,看著他道:“回到家鄉,你不開心?”

周程遠笑了笑,將蘇姚的手放到他的口袋裡,這樣媳婦能暖些,“我很開心,只是有些感慨。”

蘇姚靠在他的肩膀上,“程遠,睡不著的話,你可以和我說說你的過去。”

周程遠頓了頓,好一會才摟著媳婦,在這漫天的星空下,緩緩地說了起來。

周父和周母去西北前,他十六歲。

十六歲的他並不像現在這樣溫潤,而是帶著一些戾氣。

那個時候,他因為身份經常被人欺負,有人打他,他就打回去。家裡長輩和父母的好友大都被下放了,只有陸叔叔好些,他和楚姨會時不時地幫襯他,照顧他一段時間。

他跟著陸叔叔學習了些打鬥的技巧,這樣一來,便不會有人再敢欺負他。

有了自保能力,周程遠就收斂了些脾氣,他從小跟著家裡人讀聖賢書,本就不喜歡武力。

他看了很多書,心漸漸平和下來。

周程遠一直記著周父在去西北前,對他說的話。

“保持好心境,靜候良機。”

到了十八歲周程遠就申請下鄉,來到大坪村。在六年間,他白天干農活,晚上無論多累,都堅持讀書和思考。

感謝投推薦票、月票和收藏的讀者!謝謝!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