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玉人的高度少說也在二十米上下。

林逸這一手“蠍子倒爬牆”功夫,也算是派上了用場。

一路爬還要能騰出手去打炮釘,安置纜繩。

到了玉人的領口處,順著兩條胳膊,藉助飛虎爪,才讓自己順利爬到了那個巨大的托盤上。

站到這裡,濃霧已經消散的差不多了。

周圍的螢石璀璨宛若星河,將這裡照的一清二楚。

腳下的托盤呈荷葉狀,面積有個一百多平的樣子,上面雕刻出溝壑,相當於葉子上的脈絡。

中央處往內部凹陷,在最中心處匯聚。

林逸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個古代的集水裝置。

古代的有些帝王,為了取露水飲用,就在殿外豎起銅盤。

因為晝夜溫差的緣故,早上銅盤中就會凝結露水,匯聚到底部的小碗當中,當值的太監就把小碗中的露水全部收集起來,供皇帝飲用。

除了正常飲用之外,還有的用來做煉製丹藥的一味引子。

現在踩在腳下的白玉盤,肯定也是同樣的功用。

走到玉盤的邊緣,就能看到比它更高一層的石人手中的托盤,距離很近,林逸量了一下步幅,衝刺過去,雙手抓住玉盤的邊緣,胳膊一撐,就爬到了第二個石人手中的托盤上。

這時候,其他四個人也都順著他佈置好的路線跟了上來,一行人互相幫忙,連跳帶爬的終於來到了最後一個高大石人的托盤當中。

濃重的山霧已經消散,周圍的景象一覽無餘。

就在這座玉石人像的後面,有一座巨大的宮殿。

談不上多麼的金碧輝煌,卻也是顯得古樸典雅。

同樣是太白玉的牆體,就好像是整體雕琢而成,一座雄偉的宮門矗立在正前方。

八根立柱承託著巨大的門楣。

一張金邊藍底的牌匾懸在正中,上邊用道篆清晰的提攜了四個大字:“靜輪天宮”。

看到這裡,錢升直接瞪著倆眼珠子,半張著嘴,呼吸都變得急促了起來。

“這這‘靜輪天宮’居然真的存在?我的媽呀,這也忒神奇了,這麼多年以來,可一直都是當民間故事那麼聽的,這玩意它.它怎麼會真的存在呢?”

“什麼靜輪天宮?雲山霧罩的,這是個什麼玩意,說來聽聽。”

錢升清了清嗓子。

“這可就說來話長了,話說在北魏年間出了位奇人,名叫寇謙之”

他嘴裡說的這位奇人,那是真的確有其人。

在北魏年間,拓跋家族入主中原之後,全部改弦更張,學習漢族文化和習慣,對本族進行了一次從上到下的改造。

信仰方面,滅巫術,滅佛教,全國上下改通道教。

還曾一度將國號改為了:太平真君。

而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因為背後有高人指點。

這個人,就是寇謙之。

這位可謂是真的天降猛男級別的人物。

古長安人士,少奉正一盟威道,早年間,師從成公興修道於嵩山。

後來據說因為太上老君託夢與他,贈予《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令其“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張陵、張衡、張魯)偽法”。

要知道,張家現在依然坐著龍虎山天師府的正牌傳人,早年間無論是天師張道陵的“天師道”還是張魯的“五斗米道”,信眾都是數以萬計。

就連當初曹老闆攻打陽平關,都要給張魯三份薄面。

寇謙之在那個時候,就敢公然跟“張家道派”叫板,成立“新天師道”,社壇傳法,真可謂是藝高人膽大。

他越是這樣,信眾就越相信他才是太上老君親傳弟子,是來普度眾生的。

當時的北魏皇帝拓跋燾,就對他的言論深信不疑,屈尊親至道壇,受符籙,自稱“太平真君”,改元“太平真君”,拜寇謙之為國師。

至此,寇謙之的風頭一時無兩,身兼“新天師”和北魏國師兩職於一身。

在北魏都城洛都設下玄都壇,開壇講道,信眾無數,盛況空前。

就在這個時候,寇謙之向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提出要建一座天宮的要求。

在寇謙之策劃中,這座道宮要頂天立地,在高層聽不到人間雞犬聲音,聞不到人間煙火氣息,要與天神相接通。

至於這座天宮建在哪,他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地點。

於是,辭別了皇帝,順著龍脈一路往西,如果在半道上碰到合適的地方,就拿出金牌令箭,召集工人開幹,如果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那就一路直奔崑崙山而去。

“現在看來,寇謙之不但找到了這處營造‘天宮’的好去處,而且還沒把這個訊息告訴給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這是肯定的了,《魏書》當中記載著的,就只寫到說國師辭別太武皇帝之後,一路西去,十餘載,杳無音訊,傳聞其早已羽化登仙,獨享仙境。

這才讓北魏後面的皇帝對道教失去了信心,慢慢的開始把信仰轉向了佛教。”

聽到這,汪強一拍腦門。

“哦,合著那洛都龍門的壁畫《帝后禮佛圖》是這麼來的?那這寇謙之絕對算得上是個大忽悠了,都把皇帝給忽悠瘸了。”

“先別那麼早下結論,走,過去瞧瞧。”

這最後一尊,也是最高一尊的玉石人像是中空的,內部是有一個螺旋狀的石砌樓梯,樓梯當中漆黑一片,牆上留著安置燈臺蠟燭的位置,只是裡面的燈油蠟燭早已經油盡燈枯。

強光手電在這種絕對黑暗的地方起不到作用,整個中空玉人的腔體內,還留存著煤油火把的氣味。

由此可以斷定,老管和老周他們肯定也找到了這裡,現在應該已經進入“靜輪天宮”裡面去了。

眾人不由得立即加快了腳步,從玉石人像的腳後跟處,有一扇小門,出來之後,眼前就是一片平坦的太白玉鋪就的廣場,盡頭就是這座宏偉壯觀的“靜輪天宮”的入口。

在宮殿的正前方,有一隻碩大的贔屓,身量足有一節火車車廂大小。

身上馱著一通太白玉石碑,石碑也是無比巨大,上面依然用斗大的道篆,刻寫著營造這座“靜輪天宮”的經過。

林逸站在碑前,仔細研讀著上面的內容。

前面記載的事蹟,跟錢升剛才說的史料和野史當中的內容都大差不差。

唯獨寫到後面寇謙之登上太白峰,一路向西來到這裡的時候,他有了一項重大發現。

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竟然還存活著一支遠古時期的氏族後裔-防風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