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堪輿八魁的來歷
章節報錯
白老爺子這句話說完,三人同時為之一震。
從古至今,曾經有很多人以挖墳掘墓為生,因此誕生了很多的派別,其中最有名的有四門。
其中“摸金”和“發丘”兩門同氣連枝,還都屬於技術流,同時也是四門當中身份地位最為顯赫的。
剩下兩門分別是“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
“搬山道人”一脈,拜的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大夫伍子胥。
只因他開墳掘墓不為求財,只為替父兄報仇,這跟“搬山”一門的宗旨很是貼合。
他們是為了“取丹珠”。
古時候,很多帝王將相沉迷於“丹術”,其中不乏有人的確煉出了好寶貝。
這些“搬山道人”就假借道人的身份做掩護,做些竊取墓中人“丹珠”的勾當。
他們幹活向來獨來獨往,有自己的一套點穴的法門,而且豢養一對“分山掘子甲”幫他們打盜洞。
早年間這些人還能遵循祖訓,各取所需。
到了後來,這一支開枝散葉,門人良莠不齊,就開始亂了規矩,徹底成了一群烏合之眾的盜墓賊,在江湖上的名聲也越來越差,沒人願意與之為伍。
這夥人的後裔實在混不下去,就從北方遷徙去了南方。
一部分就此定居在了南方,還有一部分直接下了南洋。
現在的“堪輿八魁”當中,“嶺南楊氏”據說是當年搬山道人的後裔,只是他們自己不承認,非說自己是唐代堪輿宗師-楊筠松的後人。
他們這一脈也是南派根系最為龐雜的一脈,香江很多的風水師都是“楊門弟子”,話語權掌握在他們手中,出身問題自然也就慢慢被沒人去追究了。
至於“卸嶺力士”純粹是當年赤眉軍,綠林軍起義的時候,那些起義軍中的狗頭軍師給自家臉上貼金的叫法,說白了就是一群土匪。
這些狗頭軍師,也懂點陰陽之說。
而且漢墓大多有巨大的封土包,只要不瞎,一眼就能認出來這是個大墓。
這些人就一擁而上,把這些大墓掀個底朝天,撿值錢的東西就往回搬。
既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也沒什麼底線,就是圖財。
後來乾脆嫌倒鬥來錢太慢,直接落草為寇,上了綠林道,做了山大王。
這一支至今也沒人什麼傳人,屬於徹底斷了香火。
“摸金”“發丘”“搬山”“卸嶺”四脈乾的一直都是挖墳掘墓的勾當,唯獨“觀山太保”這一支是個例外。
明朝時期,洪武太祖朱元璋讓劉基劉伯溫尋找民間能人異士,為大明選一處風水吉壤。
因為他自己是反元義軍-“紅巾軍”出身,知道這些人的手段,害怕自己的墳以後也被刨了。
劉伯溫就向他推薦了“觀山太保”-封家。
他們這一脈跟北邊的四脈都沒有任何的聯絡,純粹是屬於自學成才,開那些古墓的目的只是為了取些古籍善本,並從中修習了些不為人知的“奇門異術”。
這次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他們封家徹底光宗耀祖。
為了幫助老朱家穩住這皇陵,封家老祖把江湖上倒鬥四脈的訊息和盤托出。
把他們倒斗的習慣、手法、各家絕活一字不落的全都說了出去。
於是,朱元璋親自下令,先以剿匪之名,派官兵攻城拔寨,又當眾斬了“卸嶺”一脈的幾大魁首。
而後搗毀了“搬山”一門修建的幾座道觀,為全國道人都建了名冊,嚴防“搬山”一門假借道名。
至於“發丘”和“摸金”兩門,視“發丘印”和“摸金符”為倒斗的信物。
一旦信物遺失,就絕不會再做倒斗的營生。
所以,從洪武年間,就一直在四處搜尋“發丘印”和“摸金符”的下落,死傷不計其數。
最後據說“發丘印”就此杳無音訊,“摸金符”被毀的只剩三枚。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四脈的後人與“觀山太保”的封家,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封家的後人現在在南方地區也是很有名望,後來又成了“堪輿八魁”之一,當年的祖上的矛盾也就漸漸淡化了。
這些事,不管是也好,影視劇也罷,都已經演繹了很多遍。
大部分都是當個消遣,看個熱鬧。
實際上這些故事的來源很多都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只是,白老爺子今天突然提起,也著實讓大夥又想起了之前的那些往事。
“不是說當年‘堪輿八魁’插香的時候,已經歃血為盟,說要徹底摒棄前嫌,同仇敵愾了嗎?”
錢升疑惑道。
羅老頭一聽,面露異色問道:
“你小子,還知道介個呢?”說罷,一拍自己的禿腦門。
“我忘了,你爺爺跟老白家住對門,這事你能知道那一點不新鮮。”
說這話,扭臉看向林逸和汪強。
“這事他學給你倆聽了嗎?”
林逸和汪強腦袋搖的像撥浪鼓。
“回先生話,這事我還沒來得及給他們學呢。”
“那瞧我了。介事簡短節說,就是當年滿清入關,要坐咱漢人的天下,那尼瑪咱們能願意嗎?
天底下的仁人志士都尼瑪奮起抗爭,其中有一號,你們應該聽過,叫‘天地會’,也就是後來的‘洪門’。”
“是那個:‘地振高岡,一派西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河合水萬年流’那個天地會?”
汪強兩眼圓睜,滿臉亢奮的追問。
羅老頭笑著點點頭。
“你介孩子,上學那會兒,沒好好學習,淨了吧?”
汪強不好意思的點點頭。
“介可不是江湖黑話,也不是什麼內門切口,介是雲霄縣高溪村高溪廟前殿對聯,讓查良鏞給改了改,主要是因為當初‘天地會’起事,就從這開始的。
當初‘天地會’的頭頭兒,找上我們這幾家的老祖,要咱們摒棄前嫌,驅除韃虜。
也就是打這起,這八家門長,歃血為盟,插香磕頭,徹底把早年間的舊賬給翻篇兒了。
於是,就有了我們這‘堪輿八魁’,南北各有四脈。
那你們肯定要問了,‘天地會’把我們這些人攢到一起,是要幹什麼呢?
兩件事,第一,就是尋找滿清的龍脈所在;第二,就是尋找‘禹王九鼎’和‘傳國玉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