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鳳翔兩府耕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有了昨日崇禎的嚴令,在殺雞儆猴之後,鬧事的瞬間消失了。

百姓們老老實實的排隊抽籤、登記,領取耕地,然後去縣衙領取種子。

長安縣南門前的廣場上,數百百姓聚集。

一名百姓看著一筐筐的花生、黃豆、綠豆、棉花、番麥(玉米)種子,滿是疑惑道:“陳大人,怎麼都是這些種子?”

“對呀,這東西雖然種植簡單,但產量低,而且價格不高,這……”

“陳大人,我們有些地方是可以種水稻的,現在這時間還來的及,不如給我們些水稻種子?”

……

百姓們你一句我一句的,整個城門口亂哄哄。

陳奇瑜站在高臺上:“諸位父老鄉親靜一靜,本官是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陳奇瑜,今日巡視到長安縣城,且聽本官說幾句!”

“根據欽天監的預測,以及一些老人家的經驗判斷,今年可能還會幹旱,但肯定不會跟去年一樣,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朝廷準備了這些抗旱性比較好的農作物,確保大家有收穫,

現在剛好種植,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下旬收穫,不耽誤九月份後的油菜、冬小麥的種植。”

“而且為了讓大家放心,只要種了,收穫的時候,朝廷負責回收,且以一石半的產量保底,

一石花生換一石糧食,一石黃豆和綠豆換一石半糧食,一石棉花和番麥換兩石糧食,收穫時,要銀子還是糧食都可以,放心大膽的種。”

對於這種準備自然是崇禎安排,既然知道大機率會幹旱,那就種抗旱的農作物。

之所以選擇這幾種是有原因的,花生和黃豆可以榨油,什麼時間都是必須品,綠豆可以做豆芽和糕點。

現在小冰河時期,棉花是最佳的抵禦寒冷的東西,自然也在考慮範圍內了。

PS:(以下兩段內容不計入本章字數)玉米是嘉靖十年(1531年)傳入明朝的廣西,當時並沒有大面積種植,但到崇禎十六年的時候,大明兩京十三省中的八個省的部分地方誌有記載了。

陝西最早出現記載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平涼府志》中的記載,所以據此推斷,崇禎元年陝西種玉米已經近七十年了,陝西即便沒有大面積種植,但種植面積也絕對不少,所以作者在前面搞紅薯和土豆的時候沒有提到玉米。

“陳大人,您沒有騙我們吧,朝廷真回收?”

“老人家,朝廷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將地賣給大家,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吃飽飯,若是不負責回收,那麼分地給大家做什麼呢?那我們準備種子做什麼呢?

沒有收成,朝廷依舊得賑災,還是得朝廷負擔,諸位說是不是?”

“也是,是老漢糊塗了,大人見諒!”

眾人一聽,哈哈大笑。

抄秦王府、查劣紳富商、分土地等等,朝廷在西安的聲望已經刷到了天花板上了。

“不過本官醜話說在前頭,朝廷相信大家,讓大家放心種,給了保底,但絕不是我們種了就不管的理由,

朝廷會派人不定時的巡視耕地,縣裡和里正也都會負責監督的,

如若發現懶耕者,取消保底,也不在賑災範圍內,那就自生自滅吧。”

“大人說笑了,朝廷以真心待我們,我們自然也會以真心待朝廷,絕不辜負朝廷信任。”

“就是,大人放心,我們農民雖然不識幾個字不懂大道理,但誰對我們好,我們還是清楚的!”

“大人,您放心,今年這地我們一定會比養自己孩子還要精細,放心吧!”

“你可拉倒吧,你光棍一個,哪來的孩子,先娶個婆娘再說這話!”

“李老爹,話不能這麼說,以前沒地、窮,現在咱有地了,好好勞作,幾年就夠娶婆娘的銀子了,到時候請大家吃喜酒呀!”

“大夥們,想有飯吃,想吃飽了,那就拿出力氣來!”

……

在百姓的一聲聲回應中,陳奇瑜繃著的臉也鬆了下來,高聲道:“都排好隊,拿著地契和領取憑證開始領種子啦!”

“本官也預祝諸位父老鄉親,今年一定大豐收!咱們都要吃的飽飽。”

“哈哈哈……”

……

百姓自覺的站好隊,領取種子有序的進行著,類似的一幕西安和鳳翔兩府數十縣城上演了。

領了種子的百姓們,也開始迫不及待的翻地、播種了。

兩府的田地間滿是勞作的百姓,雖然辛苦,但幹勁十足,每個人臉上掛著笑容和幾個月後收穫的期待。

如此場景,作為事件總導演的崇禎在每日巡視中自然是看在眼裡的,內心也是無比的喜悅。

他覺得這種日子比他皇極殿處理政事舒服多了。

“等到八月或者明年四五月,種上土豆和番薯,朕才能放心下來,朝廷的負擔也會輕鬆不少。”

看著耕作的百姓們,崇禎感嘆了一句。

不是他不想種植土豆,實在沒種薯。

宋應星在北京搞了兩百餘畝的大棚種植土豆,這些土豆可是精心種植的,無論是維護還是肥力都是最好的。

如果一畝出個三千斤,兩百畝就是六十萬斤。

一畝地需要種薯三百斤,六十萬斤可以種植兩千畝,等到八月份收穫時可以達到六百萬斤,可以再種植兩萬畝。

兩萬畝也只夠北京城周邊種植一下,順帶培養一些農戶。

陝西這邊至少也得明年四五月份才有可能種上一部分。

種不上土豆,但可以種番薯,他預留的兩千頃的上田就是為番薯準備的,就看陳經綸能不能準時到了。

這種舒服日子只過了兩三天就被打破了,這一天他剛從外面巡視完回到秦王府,一杯熱茶還沒有喝完,袁可立進來了。

“陛下,出事了。”

聽著袁可立的彙報,崇禎精神一震,暗道終於來了:“有動作了?”

“陛下,各縣送回情報,不少縣城的很多店鋪都關門了或者漲價了近一倍,諸如成衣行、油鹽醋茶行、花果、棺木行、文房行等等。”

“有統計數量嗎?”

“初略統計已經有近三千家店鋪,平均一個縣百十來家來家店。”

崇禎眉頭輕皺了一下,這些行業看似不怎麼起眼,實則是關係到民生的事情,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的。

縣城本就不大,百十來家店,估計是整個縣城這些行業的九成九的店了。

如今關了,勢必會讓百姓不滿。

“耕地售賣多少了?”

“回陛下,今天是第五天,已經賣了六萬餘頃,最遲後天就能賣完,我們估算,應該有八十餘萬百姓買不到地,

去除百姓的自有耕地,只有三四十萬百姓沒地,約站兩府百姓的一成,現在士紳富商也在這部分人中推波助瀾。”

“你覺得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