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旱澇保收,穩定俸祿
章節報錯
“旱澇保收,穩定俸祿!”
孫承宗直接給了答覆。
畢自嚴、房壯麗兩人恍然大悟。
只要官府掌控一定的田地,無論什麼時候,這些田地都能給官員發俸祿,即便是天災、國庫空虛,那也能有口吃的,這就是旱澇保收。
只要官吏不亂,那天下就亂不了。
再說說穩定俸祿,俸祿都是多少石,這是容積單位,多用於糧食,俸祿發放的是糧食,所以也稱之為祿米,因為糧食才是硬通貨,比銀子還硬通。
豐收時,糧價降低,一兩銀子可以買兩三石,甚至四石,饑饉時,可能會在三五兩銀子一石,高的達到十兩。
但用官田自給自足,豐收了就多發的,饑饉就少得,但這些還是跟著糧價走的,官員不會吃虧。
否則,用銀子發俸祿,遇見饑饉時,官員們能餓死。
“好主意,糧食種的好、用心,那就收成好,俸祿自然就多,而且必須得用心,否則那就餓著吧!
而且還不用擔心這些田地被官員侵屯,因為數量有限、產出有限,且是全縣官員、胥吏、役人的俸祿。
不像衛所,都是幾萬、幾十萬畝,貪一點也不好察覺。”
“方法是好,但臣擔心地方官吏會為了私利,聯合起來侵佔百姓田地。”
“畢大人,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法,再完美的方法都會在有心人搗鼓下出現破綻,哪怕再增加幾種監察機制都沒用。”
“對,這事只能從官員德行上下功夫。”
“這種事情肯定會發生!”
崇禎接過了話,冷聲道:“他們只能祈求朕沒有查到,一旦查到,朕誅了他們三族,
你們都記著,任何時候,官府侵佔良田,都是大罪,一旦發現,主犯立斬不赦,從犯杖責一百、流放三千里!”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
袁可立四人臉色嚴肅,朝著崇禎躬身回應。
崇禎擺了擺手,看著畢自嚴:“畢愛卿,朕剛剛說的這些,你們戶部做一套具體的、可執行的方案給朕,
要重點注意,尤其是第三四條的商事發展激勵,別涸澤而漁,可持續發展是前提,另外,要嚴格保密。”
“房愛卿,你們吏部有三件事情,第一,負責給戶部提供官員數量等等的資料,
第二,開始摸排各州府縣的官員、胥吏、役人的準確數量,然後根據各縣人口多少、地域範圍、事務多少等,將胥吏數量給定下來,不得私自增加;
第三,你們年初編寫的那本《為證須知》效果很不錯,在江南可是幫了大忙,但還不夠,
你們把胥吏的工作內容和處理方式等等也要編寫出來,第二、三兩件事情,年前必須完成。”
“臣等遵旨!”
畢自嚴和房壯麗兩人齊聲回應,眼中滿是興奮之色。
又囑咐了幾句後,四人慢慢退出東暖閣。
乾清宮外的宮道上,袁可立、孫承宗兩人在前,畢自嚴和房壯麗落後半步。
“哎……”
聽著畢自嚴的嘆氣聲,身邊的房壯麗疑惑道:“景會兄,好端端的嘆什麼氣呀,可是頭疼陛下的交待?”
“那倒不是,陛下都說的那麼清楚了,我若是再做不出來,這戶部尚書的位置也沒臉坐了!”
畢自嚴搖了搖頭:“自本官回京以來,震驚的次數,比以前數十年的官場中遇見的都多,
本官為官多年,尤擅綜理複雜的經濟事務,可面對陛下的奇思妙想,只覺得以往那些都算是粗淺了。”
“是呀,陛下實在是太睿智了,有時候本官都在想,陛下難道真的是生而知之之人嗎,
有些決策或許不完美,但絕對都是恰到好處、恰當時,竟然沒有一次失誤。”
袁可立沒有答話,但心中卻是暗自吐槽,要說震驚,他從西安開始一路迴轉北京,和皇帝接觸最多,接觸的機密也最多,他比這幾人任何人都感同身受。
無論是戰略思維、還是頂層構想,或者是細微之處,皇帝那都是高瞻遠矚,立意深遠。
有時候面對皇帝時,他感覺身前不是一位不足二十歲的青年,而是一位在塵世間歷練了百年的智者。
“等外敵盡去,大明真的要開創盛世了,哎,老了,跟不上陛下的想法了,如此下去會耽誤陛下的大事,得提前培養個接班的了!”
“畢大人,我們四個中,房大人七十四了,我今年六十七了,孫閣老今年六十八了,你才六十吧,你都算老了,那我們豈不是要直接離任了?”
“這……”
畢自嚴苦笑了一下,感慨了一句,結果發現他才是最小的。
袁可立說完,又輕聲道:“不過你這想法是對的,得物色合適人選培養一下。”
“袁閣老,陛下剛剛在東暖閣內幾次提到胥吏,而且還說胥吏有其他安排,我有一種感覺,陛下似乎要對胥吏動手,但一時又想不到是會從哪裡入手,
閣老可要指點一二,免得到時候下官難做!”
聽著房壯麗的問題,袁可立雙眼閃過一道精光:“陛下的秉性你們是清楚的,未公佈之前,即便是本閣猜到些許,也不能說,
對於你們吏部來說,你只需要將陛下剛剛給你安排的第二、三件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人數上做到定編定崗,《為政須知》要詳盡,其它的不用想太多。”
“如此最好。”
說到這裡,眾人出了午門,房壯麗和畢自嚴朝著班房而去。
孫承宗看著離去的兩人,又朝著國子監的方向看了看,低聲道:“禮卿兄,陛下是準備對那邊改革了嗎?”
袁可立輕微的點了點頭,他只猜到對科舉改革,至於怎麼改他猜不到。
但可以想象一旦公佈,必將對天下讀書人是一個打擊,朝廷將徹底掌控大明最龐大的一個群體,且為大明所用。
“不管怎麼改,以陛下以往的手段,絕對比現在這套科舉取仕要好的多,這是天下士子的幸事。”
“也是,孔家已經被徹底打壓了,最大阻力已經被消除了,科舉改制已經成定局了。”
“走吧,去研究研究朝鮮那邊,做好計劃,明年開春就要動手了。”
……
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小聲交流著,慢悠悠的朝著文淵閣而去,只是剛走了幾步,就見李若漣帶著一名風塵僕僕的青年急匆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