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國仇家恨
章節報錯
畏懼死亡,其實,並不是一件值得引人嘲笑的事情。
事實上,只有畏懼死亡,卻有勇氣,去戰勝、超越它、征服它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男人。
關鍵只在於,在面對心中畏懼之物的一刻,你是選擇戰勝它,還是躲避它。
“………”
普通人與英雄的分界線,就在這裡。
跨過了畏懼,就是英雄,面對畏懼,選擇退縮了,便是普通人了。
衛青不是天生的將軍,更不是天生的英雄。
衛青的性格很溫和,他不是一個強勢作風的人。
相反,他在生活之中,很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想法。
如果有選擇的話,他情願做一個手握書簡,在宴會上吟詩作賦的翩翩君子。
但是,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往往都是事與願違。
馬奴出身的他,從一開始就沒得選。
既然命運已經將他推到了這個位置。
而且,守衛邊疆的重擔,此時此刻已經壓在了他的身上。
面對責任,他也絕對不會推辭。
捨生而取義,殉國且明志…
寧正而亡身,不苟活而全命!
作為漢朝的代表人物,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姓名的人,衛青他有著自己的堅持和信念。
“……”
衛青這邊,帶著一千多人的軍團,沿著馬匹難以行動的險峻山嶽,不斷行進著。
在這個過程中,衛青等人遇到了一些躲避匈奴人的百姓。
“………”
百姓們明確的告知了他們一些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端鄉內,的確是有著大量的糧草。
這跟衛青從逃兵那邊,獲取的訊息是吻合的。
考慮到廷陵大營堅持不了多久,衛青幾乎是再無疑慮,即刻帶著人馬,浩浩蕩蕩的,以急行軍的速度,快速向著端鄉而去。
另一邊。
這些逃到這裡的百姓們,臉上滿是驚恐的表情,顯然是剛剛從匈奴人的彎刀下,逃出了生天。
每個人的雙眼中,都在為不幸的親友,流下了悲傷的淚水。
正值壯年的青壯男子們,一個個咬緊牙關,按捺不住胸中激憤的熱血,紛紛選擇和衛青一起走,去與匈奴人決一死戰。
老弱婦女的人群之中,有一名女子,目送衛青等人的離去,一時間看得有些愣痴了。
這時,有人出聲問道:“剛才,那位大人是誰?”
“衛青,厚土縣城的校尉大人。”
隊伍後面,有士卒聞言,開口回道。
聽到衛青這兩個字之後,這名女子,緊咬著銀牙,嘴唇微抿,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此時的她。一手裡提著個小布包,另外一個手裡,抓著一把劍。
看上去,這個年輕的女子,應該是會點武藝。
在亂世之中,她這種打扮很常見。
這名女子,大概十六七歲的樣子。
臉上有著成年女人才有的成熟,卻偏偏還帶著一絲少女的稚氣。
她梳著農戶女子普遍梳的盤髻,烏黑的頭髮捲攏在一起,然後用一根木簪固定在頭頂。
或許是因為女子的身份外出行動不便,她還在盤髻上面,壓了塊藍綢子。
套在外面,用來保暖棉麻長襖,已經洗得有些泛白,只能勉強辨認出它原本的天青顏色。
深吸一口氣之後,這名年輕的女子,將盤髻放下,用藍綢子紮起,又捧起地上的一坯土,塗抹在自己的臉上。
將自己打扮成男人的樣子後,她沒有任何的猶豫,選擇了大步向前,跟上了衛青的隊伍。
這名年輕的女子,名字叫做徐升。
此時此刻的衛青,並不知道,一個令他這一生都難以忘記和釋懷的女人,正走向他的隊伍。
同行的人群之中,有一名年紀偏大,大約三十多歲的女子,大概是徐升的親戚。
她看徐升一個弱女子家家,竟然想要從軍,急忙從人群中竄出,急拽著她的手,不讓徐升走。
面對自家嬸子寒雪瑤的阻攔,徐升面露苦笑,說出了一句讓寒雪瑤啞口無言的話。
徐升嘴唇微張,如此的說道:“值此亂世之時,成年男人都保不住性命,更何況是我等一介弱女子。”
“嬸子,我此去,不是為了官老爺們口中常說的,為國為民,也不是為了什麼建功立業…”
“而是為了給親人們報仇,我要親自向匈奴人討回這一筆筆血賬。”
說完之後,徐升用手中的利劍,斬斷了頭上青絲,用黑布束腰束身,緊跟著上了隊伍。
“……”
這邊,為了防止匈奴人發現,衛青等人走的是斷斷續續的無人區。
沒錯,代郡北部和其他地方不同,中間有一條連綿的山脈,直通各地。
這片名為蒙迪的山脈,不僅不適宜騎兵的展開,水草也不肥美。
匈奴人對這塊地方,壓根不感興趣。
這也是匈奴人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發現衛青等人的原因。
在這種地方,衛青等人要和匈奴人碰上,就像是瞎貓去找死耗子。
然而,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就沒有稱心如意的。
衛青帶著他的軍團在山陵之間穿行,出西山向東,不到兩裡地,便撞上了一個匈奴人設下的關卡。
憑藉著這一千多名精銳計程車卒,攻下這個關卡不成問題。
但是,這樣也會暴露出他們的行動和目的,導致他們的計劃,最終失敗,功虧一簣。
所以說,衛青這邊,將所有熟悉地形的嚮導們聚集在一起後,便開始商量起了對策。
衛青的右手手指向身後的山道,問道:“能不能繞一條路,繞開它,直接去端鄉?”
聽到衛青的話後,眾人大眼對小眼,沒有人敢先說話。
“大人您糊塗了。”
白雲生聞言,有些無奈的回道。
“到黃城走琳寨,到淳縣要走朱關,到端鄉走菊關,咱們正是要去端鄉……”
“怎麼繞都躲不開匈奴人的。”
“依下官而言,還是直接攻關吧!”
聽到白雲生的話,衛青幽幽的嘆了一口氣,剛準備說些什麼…
“……”
然而,就在這時,一名本地的獵人,卻忽然插嘴言道:若是繞道,也可以不走眼前的菊關。”
眾人聞言,齊齊回頭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