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臉色暗沉,對家中那些不成器的子侄輩更是恨鐵不成鋼。

大將軍不開心,但是朕是很開心的。

“好好好!”劉賀一連說了幾個好,終於把眾人的目光再一次搶到了自己的身上。

“有勞仲父,為朕的大漢選出了這麼多的才俊,那這幾日,就由仲父、御史大夫和光祿勳另行商議,將他們從高到低,安排到合適的官職上去吧。”

“諾。”幾人應答。

“等等,朕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劉安民已經是秩比千石的宗正丞了,那朕就擅作主張,不給他另行官職了,仍然留在宗正丞的位置上,宗正可有什麼意見?”

“微臣沒有異議。”

“好,此事甚好,除了讓他們任官之外,朕還要對他們另行封賞,每人賞賜金三十,帛百匹!”

“另外,這十五篇文章,還要謄抄出來,下發到每一個郡國的官學當中去,讓大漢的百姓和郎官都看看,什麼樣的人才才是我大漢真正需要的人才!”

劉賀說得頗為豪邁,將調子定得很高。

在場的朝臣對這一幕似乎有些熟悉,好像不久之前才見到過。

天子雖然不夠沉穩,但是說話做事是有魄力的。

所說所行,都有深意和遠意。

就像今日,恐怕不會到此為止,朝堂還會起一些波瀾吧。

果然,天子沒有讓朝臣等太久,就開始挑起“事端”了。

“仲父,你覺得這科舉考試如何,挑出來的人才可算得上才德雙全?”

霍光一時有些不知如何回答,他發現天子雖然是在問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且只有一個。

或者說,天子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只有一個答案。

而這個已經有了答案的問題,將霍光是逼到了一個角落裡。

這些入選的文章都是霍光挑出來的,他此刻不可能否定這些文章的長處和價值,那就更不能否定這些郎官出類拔萃的才能。

拋開此事不談,霍光的子侄輩在這次科舉考試中沒人脫穎而出,如果霍光全盤否定,那麼難免會被人詬病。

這樣一來,霍光就只能認可這科舉考試的長處了。

雖然他打心眼裡也認為這透過科舉考試,來進行第二次人才選拔的方法頗為合理實用。

但是這種被半強迫著認同一個觀點的感覺頗為難受。

問題是,此時已經不得不認可了,不知為何,霍光對天子有一些埋怨。

“老夫覺得這科舉考試選出來的郎官德才具佳,陛下能想出這個法子,真是心思巧妙,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哦?朕沒有想到,仲父居然給瞭如此高的評價,朕原來還有些猶豫,如今也就不用猶豫了……”

“朕想請諸公此時此刻商議一下,看能否將這科舉考試之法,用到察舉制所有的科目當中。”

“從今之後,各科察舉的人數直接翻三倍,但是到長安之後,均要參加科舉考試,只取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其餘的賜金放還。”

此言一出,除了張安世和丙吉這兩個“局內人”之外,大部分朝臣立刻就交頭接耳起來。

這是一個重大的變革,會改變很多事情。

原來的察舉制度,各郡國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察舉的人數。選出來的人才不管水平如何,都可以立刻入朝為官。

不管品秩高低,至少都會成為郡國或者“舉主”在朝堂的助力。

久而久之,積少成多,單一的小樹苗也就長成了大大小小的樹林。

然而,加入了科舉考試之後,就意味著一個郡國推選的人才再多,也有可能在考試中全部折戟沉沙。

這就逼迫著郡國或者舉主在舉薦人才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親疏遠近的問題,更要想辦法察舉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要不然很有可能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競爭落敗。

在此時的大漢,讀經仍然是少數人的權力,察舉制仍然不失為一種效率很高的人才選拔方式。

但是,需要一些制衡。

加入科舉考試,就是一種很好的補充。

由等額選舉到差額選舉,這本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至少可以讓更多的人才被發現,並且對一些已經隱隱有做大之勢的豪門大族,進行適當限制。

一兩年之內,劉賀會將造紙術和印刷術大規模地推廣出來,讓更多的底層百姓和小門小戶的子弟擁有讀經求學的可能性。

等有學問的人群擴大之後,劉賀就會全面推行科舉取士的方法了。

當然,那將會是一種全新的科舉制度,而不是後世的八股文取士。

到那時,人才會被發現得更早,而選出來的人才也會更有真才實學。

……

當下,劉賀自然看得出來朝堂上有人想要反對。

但是,劉賀不打算給他們反對的機會。

劉賀記得住王式說過的那句話:自己是天子,要多行不偏不倚的王道。

以前沒有坐穩帝位,要行陰謀之道;但是此刻帝位穩固,就要更多地行王道了。

既然做的是於國於民於朝堂有利的事情,那麼正直的朝臣沒有理由不贊同。

“朕覺得科舉考試好就好在有一條準繩來衡量人才,這條準繩人人可見,會讓人才心安,不像原來只憑舉主的印象和模糊的風評,難免會讓人非議。”

劉賀看到朝臣的反應似乎平靜了一些,於是就說出了最後一句話:“朕以為,真正的人才,都不會害怕科舉考試的。”

劉賀說罷就停住了。

還有後半句話沒有說出來,但是一眾朝臣已經隱隱約約聽到了:反對科舉考試的,都是沒有真才實學的欺世盜名之徒。

天子扣下來的這頂冠太大了,沒有人能夠承受得起。

就連大將軍也承受不起。

難怪此刻大將軍也一言不發,看不出喜怒哀樂。

“仲父,你是輔政大臣,覺得朕的這個提議如何?”

霍光沉默著,一時想不到可以說些什麼,唯獨覺得自己似乎在此事上有一些後知後覺。

自己似乎成了天子的替身了——替天子證明了科舉考試的好。

在朝堂上跋扈了那麼久,這種被操控的感覺非常不好受。

霍光只能有些生硬地說道:“將科舉考試放入察舉制度之中,頗有新意,但今年就推行,是不是操之過急了?”

“仲父說得倒是在理,朕想聽一聽其他人的見解。”

朝臣們有一些猶豫。

一是剛才的帽子有些大,二是要在天子和大將軍間表態,吃力不討好。

人人都看得出來天子和大將軍情同父子,他們也許很快就會和好,到時候倒黴的還是自己。

但是,抱有這些想法的人都是霍黨當中那些趨利避害之徒,是少數人。

在朝堂上,有識之士也不少。

宗正劉德率先站了出來,一臉嚴肅地說道:“微臣認為,科舉考試利國利民,理應儘快推行。”

“微臣附議宗正劉公,此次科舉考試,讓郎官中的沉悶之風為之一振,理應儘快推行。”張安世頗為罕見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微臣附議宗正劉公,微臣有幸參與此次科舉考試的庶務,認為科舉考試最為公平公正,應該迅速推行。”

“微臣侍御史嚴延年附議……”

“微臣大鴻臚韋賢附議……”

……

除了那些被劉賀收入麾下的大臣站出來表示贊同之外,還有七八個地位尊崇的朝臣也站了出來。

他們中的不少人,有子侄輩在這第一次科舉考試中高中了。

嚐到了甜頭,自然應該站出來維護。

轉眼間,劉賀的提議就獲得了朝堂上三分之一朝臣的支援。

劉賀興奮得雙手有一些顫抖,這幾個月來的準備沒有白費。

這時,一般只在軍務中發表己見的老將趙充國竟然也站了出來。

“老夫認為,科舉考試與軍功授爵制一樣,最重要的就是有一條明確的準繩,能夠讓察舉制更加完備,既然有用,應該速速實行。”

霍光面色鐵青,他發現自己又犯了一個錯誤。

不管是否同意,自己都不應該如此猶豫。

一旦猶豫,站在自己這邊唯自己馬首是瞻的朝臣也會猶豫,自然就失去了先機,進而會讓劉德將其他朝臣帶動了起來。

霍光不禁有些疑惑,為何自己今天會有所猶豫呢?

科舉考試確實是一個好法子,這固然是自己沒有立刻回絕的原因;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和天子有關係。

霍光看向了坐在高處的天子,心情有些複雜。

沒錯,不知為何,自己現在居然有些忌憚天子了。

因為忌憚,所以才會猶豫,才會收起以往的跋扈,難道是自己老了嗎?所以才會有所忌憚?

劉賀看著朝臣,又看了看霍光,有些緊張。

這畢竟是他第一次,動用自己手裡的牌,借勢和霍光唱對臺戲。

勝不勝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試一試霍光的成色。

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天子的仲父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可怕了。

能看到這一點,就夠了。

“咳咳,諸公說得很好,但是朕剛才想了想,覺得仲父說得也有道理。”

“科舉考試雖好,但是不宜操之過急,朕認為今年就算了,明年再推行更為妥當。”

“仲父,此事你怎麼看?”

今年還是明年,其實差不多,重要的是,這個決定是由天子做出的。

心中頗為不悅的霍光看到大局已定,加上那些沒有表態的,恐怕支援此舉的朝臣恐怕已經超過了半數。

自己不可能和半個朝堂作對。

幸好,天子最後問了問自己的意見,讓自己有一些迴轉的餘地,否則就真的要唾面自乾了。

“那就依天子之言,明年再將科舉考試融入到察舉制之中。”

“甚好,仲父英明!”

劉賀笑了,笑得頗為得意。

這一次,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