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小朝議,不談其餘的事情,只談軍務

直到此刻,霍光才將大軍的進兵方略在朝堂上公佈了出來。

和劉賀猜得一樣,十五萬大軍分五路向匈奴進軍。

五路大軍從酒泉到雲中的一千多里的國境線上,同時對匈奴出擊:位於最西面的趙充國所部距離最東面的韓增部所部,相隔三千里。

為了保證這五路大軍能夠同時對匈奴發起突然的進攻,所以距離長安最遠的趙充國所部最先出發,其餘幾路大軍再陸續出發:越靠西的大軍,出發越早;越靠東邊的大軍,出發越晚。

每兩路大軍之間,出兵的日子大約間隔三四天時間。

因此,這五路大軍總計十五萬人,要全部從三輔地區開拔出去,就要用上半個月的時間。

而要抵達出兵的各郡,行軍距離最點的韓增所部也要花上六天的時間。

抵達邊郡的各路大軍不可能立刻出擊,至少要休整三日以上。

因此,大軍出征的日子是九月二十,而對匈奴發起總攻的日子則定在了十月初六。

最先出發的是趙充國部,最後出發的是韓增部,而霍家的子侄輩大多數都範明友部和天廣明部,他們分別在九月二十三和九月二十六出發。

按照原定的計劃,各路大軍不管是否取得戰果,兩個月之後,也就是十二月中旬之前,必須要陸續撤回大漢境內。

然而,恐怕根本不需要等那麼久,這場戰爭就會結束了。

在一望無際的大漠之上,打戰講究的就是一個一個直來直去,速度和勇氣最為重要,而爾虞我詐反而沒有了那麼多的用武之地。

搜尋,發現,追擊,交戰,撤退……整個過程簡單而粗暴。

劉賀現在還沒有資格插手此事,讓他與這場戰爭直接相關的,就是那二十個隨常惠出征的昌邑郎。

今日,霍光在朝堂上氣宇軒昂,徹底蓋過了天子的風頭。在他的心當中,這場聲勢浩大的戰爭將是霍氏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霍光帶領大漢重新在西域贏得尊重,霍氏子弟將會在軍中大放光彩,霍成君會在大軍凱旋之後入主未央宮椒房殿……

到那時,霍氏將會與大漢徹底地繫結在一起。

但是,當霍光站在宣室殿中接受朝臣的膜拜時,始終面帶著微笑的天子,卻用一種頗為玩味的眼光看著霍光高大的背影。

在你的心中,這是霍氏再次登高的起點,但是在朕的心中,也是朕登高的起點。

……

小朝議結束之後,整個長安城及大漢朝堂就圍繞漢軍出征的事情,高速地轉動了起來。

九月初十,出兵地點遠在酒泉的趙充國所部率先出發了。

長安城中並沒有設定太多的軍營,也不可能容納下十幾萬人的軍隊。

因此每一路軍隊並沒有完全聚集在一起,而是分散在長安城、三輔和附近的陵縣。

這些軍隊會一部一部地出發,在一路向西的路上不斷匯聚集合,最終形成一支數萬人的騎兵大軍。

這樣的大軍,不只一支,而是有五支。

為了避免霍光起疑心,劉賀並未提出要去送一送趙充國——而出兵這幾日的勞軍賞賜,也是霍光去代勞的。

劉賀來到長安之後,並不算安分,搶了霍光的不少風頭,這半個月,終於讓霍光重新走到了長安的臺前,成為了朝堂矚目的核心。

雖然劉賀不能出城門相送,但是他在趙充國出城的那一日,仍然帶著禹無憂和戴宗來到了北闕之上的丹墀之上。

雖然沒有帶酒,更沒有準備三牲太牢,但是劉賀仍然面朝西城門的方向,久久地站著,平視著遠方。

在城牆、平原和高山之中,劉賀只能看到一道細如黑線的印記。

那應該就是出征的漢軍了吧。

雖然看得不真切,但是劉賀似乎看到了一張張質樸的大漢好男兒的臉龐。

不知是誰家的兒子,不知是誰家的丈夫,又不知是誰家的老父——不求凱旋,但求平安。

劉賀就這樣在越來越烈的秋風中,一直站了整整半個時辰,當那條黑線徹底消失在地平線上之後,他才抬手擦了擦被風沙吹得生疼的眼角。

“陛下,柳相他們來了。”戴宗在劉賀身後輕輕地說道。

劉賀轉過身,看到排成兩排的昌邑郎們。

一共二十個人,為首的正是那個差點一箭射死劉病已的柳相。

劉病已應該已經見識到了西域的風沙的凌冽,而柳相明日也要赴其“後塵”了。

兩個“仇人”,在不之情的情況下,走上了同一條道路,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劉賀走到了昌邑郎的面前,昌邑郎們立刻準備下拜,但是被天子抬手攔住了。

“披堅執銳,不便下拜,行軍禮即可。”劉賀微微笑道。

二十個昌邑郎一愣,隨即抬手行了一個軍禮——龔遂和簡寇很有一套,將他們訓練得非常好。

此刻穿甲戴箭,居然和遠處那些兵衛沒有任何的區別了。

幾年之前,他們是隻知道跟著昌邑王廝混的惡奴。

幾月之前,他們是在昌邑工官裡做苦力的少年郎。

但是此時此刻,他們是昌邑郎,是即將出徵西域的大漢猛士。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這些昌邑郎的名字,劉賀一個個都能記住,他知道自己還能偶爾睡幾個安穩覺,全靠這些年輕人沒日沒夜的守護。

身為天子,也是知道知恩圖報的。

而想起自己許久沒有與他們說過話了,劉賀的喉頭不僅有一些酸澀和內疚。

這份內疚,此刻必須要說出來,說不定來日,就沒有機會。

“朕來長安已經數月了,一直忙於朝政,未曾與你們深聊,是朕的疏忽,今日來給你們送行,內心甚是慚愧。”

“朕希望伱們此去烏孫,要有建功立業之心,聽從常卿的安排,不辱使命。”

“諸卿也放心,不管是否凱旋,汝父母,朕養之!”

“臣等拜謝陛下之恩!”連同柳相在內,二十個昌邑郎齊刷刷地高聲說道。

聲音渾厚響亮,連他們身後那宮殿的屋簷,似乎都被震動了。

翌日,柳相帶著昌邑郎,護送常惠一路向著烏孫國的出發了。

連同昌邑郎在內,整個出使烏孫國的使團不過五十人。

雖然比趙充國他們出發的日子晚了一天,但是他們的速度會更快——出發的時候,每人配了三匹上等的戰馬,而且也會得到沿途各郡縣的優先襄助。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韓增所部出發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到達烏孫國境內。

這是大漢帝國一場準備已經的聲勢浩大的軍事行動,但是卻註定無勞而返,這難免有些讓人失望。

劉賀只能自我安慰道,至少應該不會出現太多的傷亡吧?

錢糧用完了,還能再攢;好男兒死了,就難以恢復了。

……

但是,長安城有悲壯豪邁,也有陰謀險惡。

今日有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