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劉賀才看到,上官太后面前的飯菜似乎也沒有動過一分一毫。

“朕那是……”

“如若皇帝不願意不承認,那麼我也不能逼你承認,但是如果再有上廟號和夏侯勝那樣的事情,我就要考慮考慮,是不是要參與進去了。”

“如果你只想當霍氏的傀儡,那就沒有必要時時來長樂宮,更不需要讓禹郎中來替你獻殷勤。”

劉賀沒想到,上官太后竟然直截了當地把這層紗帛給挑破了,而且沒有給劉賀任何迴轉的餘地。

他看了看身側的禹無憂,但是後者也搖了搖頭,顯然也沒有預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萬般無奈,劉賀只好看回了上官太后,說道:“朕確實在演。”

上官太后心中一鬆,她剛才也是在使詐。

從剛才劉賀把席間的話題接過去之後,上官太后就一直在觀察這個天子,更是開始聯想登基以來所做的一切。

也許是此刻離得近了,能夠看清一個人的表情,進而看穿一個人的心;也許是孝昭皇帝顯靈,冥冥之中給了上官太后一些提示。

天子在演戲——這幾個字沒有來由地出現在了上官太后的腦海中。

這個發現,讓她的心一陣狂跳。

此刻問出來之後,上官太后心中更是波瀾起伏。

但是這股激動轉而就變成了悲傷,她嘆可一口氣說道:“伱比先帝做得好,先帝演了許久,但是還是沒有動得了霍光。”

上官太后的話,解開了劉賀的一個謎團,看來孝昭皇帝也時時刻刻都在想要親政,只是他沒有像劉賀一樣,有著常人沒有的機遇。

劉賀設想了一下,如果沒有這額外的一層身份,自己也不可能在霍光的面前取得半分好處的——那真正的昌邑王不是在長安呆了二十多天,就被趕回老家去了嗎?

想到此處,劉賀對先帝對了三分的敬意。

“先帝辛苦了。”

千言萬語,匯聚起來,只剩下了這一句話,劉賀說完之後,明顯看到上官太后的眼圈紅了起來。

但是這個少女沒有讓眼淚流下,而是倔強地把淚水又逼了回去。

“先帝在朝堂上演,是為了取得霍光的信任,想要等到順利親政,但是沒想到……”

上官太后的悲慼之色更甚,但是很快又消失了,她接著說道,“可如今皇帝如此費勁兒地演,又是為了什麼呢?”

“朕與先帝都是天子,朕自然也是為了親政,等親政之後,朕還要掃除霍黨在朝堂上的勢力,讓大漢更加強盛。”

上官太后點了點頭,似乎若有所思,片刻之後,她似乎有一些猶豫地問道:“皇帝可否與我說一說,你如今做到哪一步了?”

這是劉賀的秘密,他完全可以不說,也可以說假話。

但是上官太后應該能夠看出來。

而且,劉賀手裡也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牌。

就像朝中趙充國等大臣,劉賀也從未與他們有過一個明確的交代。

他們會站在自己這邊,也只是劉賀的一些猜測。

可當劉賀把自己手裡的這些牌亮出來之後,上官太后反而是點了點頭。

“皇帝做得不錯,朝堂上的這些人可用。”

“如果有一天,霍氏行不軌之事,太后認為他們會站在朕的這邊嗎?”

“這是自然,今非昔比,皇帝已經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什麼希望?”

“沒有霍光,大漢這艘船也不會沉。”

劉賀明白為何上官會說自己做得更好了,想必孝昭皇帝還沒有做到這一步。

“太后,朕已經實話實說了,幾乎是將性命放到了你的手中,朕還想問太后一句,今日之後,太后會何去何從?”劉賀反客為主地問道。

上官太后似乎陷入了沉思,她的視線飄向了大殿之外,良久之後才收了回來。

“我想看到皇帝將霍光鬥倒的那一天。”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那麼劉賀與上官太后的想法是一致的。

“朕也有此意。”

“那從今日起,長樂宮與未央宮,共同進退?”

“全憑太后定奪。”

太后與天子並沒有歃血為盟,但是剛才的那兩句話已經足夠有力量了。

“那皇帝接下來要做什麼?”

“太后覺得朕要做什麼?”

“朝堂上空出那麼多位置,是時候起用一些新人了,皇帝應該從光祿勳所轄的那些郎官中,挑選出一批人才,充實到朝堂上來。”

“太后與朕想到一處去了,但是朕還有一事想問。”

“何事?”

“郎官都是儒生,而儒生又剛剛被朝廷打壓,他們會不會不願收詔?”

“皇帝認為,給孝武皇帝上廟號之事,民心在鬧事的儒生一邊,還是在朝堂和皇帝這邊?”

霍光能夠輕而易舉地平息長安的儒亂,各郡國也再無人鬧事。

那麼想必民心更多的是在朝堂這邊。

“至少九成是在朝堂之上。”

“既然如此,那皇帝還擔心什麼呢?”

對,雖然這裡說的民心是儒生的相背,但是儒生也要受到百姓的制衡。

那麼只要天下多數人不再反對上廟號之事,那麼儒生也只能向著民心。

“太后所言極是,朕明白了。”

“那麼,皇帝打算如何選拔呢?”

“朕有一些新的想法,想先讓太后幫著參詳一番。”

劉賀說罷,立刻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由於造紙術和印刷術一時還不可能推開,所以全面的推行科舉制度還不現實,也不可能。

如果一味地匆忙行事,不僅無法擴大官吏的選拔範圍,很有可能會造成現有察舉制的混亂和崩塌。

給孝武皇帝上廟號的事情,與大部分儒生的利益沒有衝突,就已經讓劉賀感受到一定的阻力了。

如果全面推行科舉制,而且向出身下層儒生傾斜,徹底取消已經與地方大族有合流趨勢的上層儒生的特權,那麼遭受的反對力度恐怕就更大了。

說不定,最後是會翻船的。

但是,劉賀至少可以在長安的郎官當中,有限度地推行科舉制度,讓被推舉出來的郎官先透過考試“卷”起來。

在大漢這種人口眾多的地方,公平公正的考試永遠都應該有一席之地。

出試題、選考官、做評價、定排名……

幾乎在每一個關節,都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彰顯天子的權威。

在今時今日的大漢,書面考試絕對還是一個新鮮的事物,裡面許多的竅門恐怕只有劉賀摸得明白。

就算是作弊,經歷過無數考試的劉賀,也才是真正的行家裡手。

劉賀一口氣把自己的想法就說完了,甚至把一些細枝末節也講了出來。

也許有太多的新鮮詞彙,所以上官太后似乎並未完全聽懂。

劉賀想了想,最後補充了一句:“從今之後,朕希望朝堂上承擔要職的官員,都是拼學識和才幹上位的。”

“我似乎聽明白了,此法可行,皇帝只管做就好了。”

劉賀點了點頭。

此時,一直沉默的禹無憂突然問道:“那微臣也可以考這科舉嗎?”

劉賀一愣,還沒有想到這一點。

但是,很快他就說道:“你此刻自然不用考,將來要入朝出任實職,自然也是要考的。”

“那微臣定要考到頭名。”

“哈哈,禹卿有志氣!”

此時,殿外吹起了一陣風,終於讓煩悶的夏天,有了一絲絲消退的跡象。

今天四更一萬字,這是第三更,第四更五分鐘以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