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陽明先生來到四個丫頭近前,

晚秋、晚茹和晚秀都是欠身一禮道:“陽明師叔好。”

而晚凝則是欠身一禮道:“陽明前輩,好。”

陽明先生看著四個女孩子,滿意地點了點頭,道:“倒是四個乖巧的小丫頭,資質心性都不錯,尤其是你,晚凝,非常好。”

說著陽明先生回身看向葉楓道:“我說,葉老弟,你是從哪裡撿來這種放在大門大派都很稀罕的天資弟子的?”

葉楓笑道:“運氣好而已。”

陽明先生對著晚凝四人道:“丫頭們,一會進去考驗的時候,不要害怕。一定要記住: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

晚秀問道:“陽明師叔,那些話是什麼意思?”

陽明先生道:“具體的意思是說,你們。。。。”

於是陽明先生開始給四個小丫頭細解釋意思,而四個女孩子也聽得很仔細,

葉楓在旁邊,眼皮有些跳。你說吧,你一個出卷老師,考試之前,親自下場給考生劃重點,之後在考試打分環節的時候,依舊是這個出卷老師,還會偷偷給你加個一兩分。這個情況已經不是作弊不作弊的問題了,完全就是隻差把答案告訴你們這些考生了。

但是很明顯陽明先生並沒有那麼愚笨,也不會那麼明顯違反規則,也就是說,此刻的看似作弊的提前講解,其實是不違反考核規則的。那麼合理的解釋就只有一個,考驗已經開始了,只不過這個考核的第一關就是對四個小丫頭的領悟能力的。所以在葉楓估計中,陽明先生應該只會講一次,不會反反覆覆地講解。

果然,陽明先生在講完一次之後,不管其他人再不懂,再如何提問,陽明先生都不再解釋,只是說要好好自己領悟。

葉楓理解陽明先生已經是在幫這些丫頭了。修仙修行的理論是以“儒釋道”三家的理論為基礎的,這個就決定了修仙本身就是一個唯心的行為。所以陽明先生才會把《無常經》那段話,作為考核的提示,但是為了讓這個行為本身被良知玉書的考核規則認可,不被視作作弊,因為第一項的領悟資質的就被陽明先生立在了良知玉書之外。而且陽明先生剛剛給四個小丫頭講解的行為,已經算是在作弊的邊緣瘋狂試探。所以一次即止,他不能講第二次。

“可見,陽明先生這個傢伙拿了好處,那是真的有用心在辦事啊。”葉楓心道

。。。。。。。。

葉yu道:之前我們提到的,葉楓在教汐若、夏以沫人心對道術道法增幅的作用的,其實那也是太極思維三元理論中,意識透過人心和物質相互作用的模式。舉例來說,同樣的一部電影,為什麼有的人感動的一塌糊塗,有的人確實喝著可樂無動於衷。而同樣是保家衛國,有的人上了戰場捨生忘死,馬革裹屍,但是有的人卻是膽小如鼠,貪生怕死。就是因為人心的“物識性”,在起著增強和減弱的作用。而減弱的作用中有的時候走到了極端甚至還會變成否定的作用。

物質決定意識那裡,若物質的決定作用與人心相契合,那麼人心將對物質顯示出“意識性”那一面,接受物質的決定作用的同時,同時因為“物識性”的存在,而人心對於意識又將呈現出物質性的那一面,從而徹底加強,“物質決定意識”的這個過程。反之物質的作用若和人心不契合。人心則是呈現阻滯甚至是否定作用。

而意識反作用物質那裡,也是亦然。若意識的反作用與人心相契合,那麼人心將對意識顯示出“物質性”那一面,接受意識的反作用的同時,同時因為“物識性”的存在,而人心對於物質又將呈現出意識性的那一面,從而徹底加強,“意識反作用於物質”的這個過程。反之意識的作用若和人心不契合。人心一樣則是呈現阻滯甚至是否定作用。

而這個就是人心的奇妙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葉楓的異道之中,心的作用,雖然和唯心主義的心的“根本作用”不同,但是人心卻依舊發揮著極其關鍵重要的作用。

。。。。。。。。

良知玉書的考核,是因人而異,所以場景也是不斷變化的。並非是所有的考核都是像葉楓那樣,在一個院子裡面和別人坐而論道。因此,一切都是乾坤未定的狀態。

最終結果出來了,晚秋、晚茹和晚秀都拿到了黃級功法,而晚凝也拿到玄級中品的功法。

這個讓四個小丫頭高興壞了。連在人前一向很是嚴肅的晚凝都開心的合不攏嘴,更別說其他三個小丫頭了。要知道,對於晚凝四人而言,能得到自己修煉的功法,就已經是一件無比開心的事情了。不得不說,果然“和他人比較”,更多時候是痛苦的根源啊。

而葉楓這一次則是把陽明先生拉到一旁,悄聲道:“陽明兄,說句實話,除了上次那次事故以外,是不是就沒人能從你這裡拿走天級功法?”

陽明先生笑了笑道:“你終於看出來了?”

媽的。

葉楓鄙視地看著陽明先生,此刻見到這個傢伙,讓葉楓突然心生一種當初第一次見到他的衝動,就是那種痛揍神棍的衝動。

但是此刻陽明先生卻笑著道:“葉老弟,這其中的道理我不信你不懂?”

葉楓嘆道:“道理我自然懂,但是。。。”

陽明先生道:“功法雖然分級有天地玄黃四種,但是每一種功法都是可以直達大道終點的,二者主要的區別就是同樣階段,級別越高,明明白白告訴你的越多,級別越低的功法,在各個階段要更加需要修行者領悟了。僅此而已。所以修行從來就不是一本功法等級來決定的,它是由很多因素共同組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