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道:葉yu,我想問你,現實中既然富人財富佔社會總財富的80%,那麼鼓勵富人消費不就可以了嗎?我們不該更加重視富人在經濟迴圈的重要作用,鼓勵富人消費,而不是鼓勵窮人消費,難道不是嗎?

葉yu道:你這問題可算是問到資本主義命根上了。

資本主義有三個邁不過去的坎,馬克思看到了,所以才搞出了社會主義

第一個坎就是資本主義避免不了馬太效應。這個問題其實不光是資本主義的問題,是所有私有制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私有制體制下,大魚吃小魚,大魚越來越大,小魚越來越少,最後小魚沒有了,生態系統就崩了。

私有制在發展初期,社會資源存量相當豐富,每個人起跑線差不多的時候,是非常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畢竟多勞多得,大家都有美好的明天。

但是私有制發展到中期的時候,大資本就開始有體量優勢了,這個時候小資本或者無資本的人已經回感受到大資本的壓力了。

舉個例子,可口可樂,可以靠體量優勢來壓低成本,而任何一個後進入這個賽道的小廠都沒法和可口可樂競爭,這樣只要沒有突發災害或工業變革,大公司幾乎立於不敗之地。更不要說大公司還可以透過噁心降價來搞死小公司,比如美團、滴滴這些領域發展初期,就是虧本燒錢來清空市場,迅速做大蛋糕同時並確立了自己的壟斷地位。

但是這個階段,總體來說,大家有競爭,但吃相還是好看的,資源沒有以前富裕,但也都還吃的飽。可是到了後期,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大資本的吃相就沒法好看了,因為小魚不夠吃了,大魚只有互相攻擊了。

再舉個例子,比如大多數封建王朝初期的時候,由於剛經歷戰亂,全國人口相比前朝都大幅減少,這個時候地主階層也好,還是百姓階層,都有自己的地種。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地主會動用各種手段巧取豪奪。

好的情況比如天災面前,由於地主的抗風險能力遠高於普通百姓,這時候很多百姓就會把地賤賣給地主以換取活下去的機會,

壞的情況比如勾結官府,透過欺詐、恐嚇、強買強賣等手段。

總的來說不管哪種手段,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百姓手裡的土地越來越少,地主手裡的土地越來越多,最後就是大地主形成牢固勢力,上可對抗皇權,下可壓榨百姓,然後又遇到大災之年,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只有造反,或者皇帝感覺錢不夠用了要集權,然後地方軍閥就造反。當然更多的時候是兩種情況交雜在一起的。

最後的結果就是一箇舊王朝轟然倒塌,百姓經歷百餘年的黑暗時代,等待下一個王朝的來臨,週而復始。這就是所謂的歷史週期律。

只要私有制不改,馬太效應就會一直存在,很多人覺得資本家或者地主裡面有好人,這是事實,但是資本主義或私有制需要被推翻並不是因為資本家的道德問題,而是資本主義的機制問題。

就像張麻子給黃四郎說的那樣,

“沒有你,對我才最重要”。

你的好壞與否,並不是重點,只不過,好的地主或者資本家,他們轉換思路相對容易點,不像壞的地主和資本家,思想頑固。

第二個坎就是資本主義或私有制並不是以生產為根本目的。

談這個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個人財富只有兩種增長方式,創造和轉移。

創造即生產,就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比如原始社會大家只會摘桃子吃,但是農業社會大家學會了種桃子吃,所以人類社會有了飛躍發展

轉移即奪取,可以合理奪取,也可以暴力奪取。比如透過貿易賺取差價利潤就是合理奪取,透過戰爭掠奪就是暴力奪取。總的來說,財富轉移的方式始終是個零和遊戲,有人財產多了,有人財產自然就少了,矛盾就產生了。

所以要讓社會和諧的發展,一定是要多發展生產,少搞財富轉移。

說回資本主義,其根本目的只是實現資本增值,也就是馬太效應,只要能資本增值,你的手段是什麼並不重要。所以在資本主義早期的情況下,資本家都是熱衷於生產的,因為這個時候社會財富總量並不高,只有發展生產才能儘快的積累自己的財富,這也是大家愛說的“第一桶金”。

但是當資本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資本就開始動歪腦筋了,因為生產本身又慢又累,於是金融誕生了。最常見的就是銀行以及各種借貸,比如我借錢給你,然後收取一定的利息。對於資本量小的情況下,利息的威力還沒有什麼體現,但是當資本大的時候,利息就能達成一項成就“財務自由”。比如你有幾個億的時候,每天躺著都有好幾萬的收入,但是你並沒有從事任何生產,對社會財富的增量並無任何幫助。當然銀行利息沒有直接創造社會財富增量,但是還是會間接創造的,因為可能你的貸款幫助了其他從事生產的企業,他們創造的社會財富增量,而你,只是收取了一些利潤。

不過這個“利息”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他的樣式可就未必有這麼“合理”了。比如你在大城市有10套房,每月屁事不幹收租好幾萬,而一個博士生,可能月薪也就這個數,這是不是就很魔幻了。從某種角度來說,房東這個職位就是栓條狗也行。

所以資本在這個時候的魔力就顯現出來了,你每天什麼都不做,得到的財富卻可以比肩一個高階人才,換做是我,我也想這樣躺平。但是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你躺平背後是有無數的打工人付出了血汗代價。

當人嘗過“財務自由”的甜後,就很難再回到篳路藍縷的苦力去,所以國家這麼多年一直想讓錢流回製造業,但都收效甚微,不幹房地產,還有比特幣,還有股市,反正勞動是不可能勞動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再去勞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