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隊首領帶著一眾人質出現在鏡頭前的時候,所有人都以為對方準備再釋放人質,但隨後,大家就知道自己錯了。

人質們被帶到司法宮門前,隨後,就是處決式的槍決。

一位在現場正在主持節目的女記者當場捂著嘴痛哭起來,而更多人則是不解,明明之前雙方看起來已經有了溝通,甚至釋放了數十名人質,看起來一切正在全面向好發展,怎麼突然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

不知所措的還有內政部長和一眾軍方高層,他們同樣措手不及,不過很快,高層就反應過來這是為什麼了。

因為一個游擊隊士兵提著一份血淋淋的紙張走了過來,上面是要求立刻廢除引渡條約的要求。

這個游擊隊士兵還差點遭到軍警的圍攻,不過特遣隊及時站了出來,保護著這個游擊隊士兵來到了內政部長面前。

而隨後,游擊隊士兵就在套話下不知不覺的說出了原因。

將游擊隊士兵放回去後,內政部長的臉色隨即就陰沉了下來,巴勃羅給這個國家帶來的麻煩已經太多太多,現在他甚至都不確定引渡條約最後會怎樣發展,而且,內政部長更擔心遊擊隊處決人質會讓事情失控。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游擊隊處決人質讓整個事件再度失控,國防部長趁熱打鐵,直接要回了現場指揮權。

「你已經乾的很不錯了,阿方索,接下來交給我們就好!」

國防部長親臨一線,順帶著帶來了總統的最新指示,政府已經放棄了一切談判的可能性,轉而力求用最快的速度解決此事。

「在這樣下去,我國遲早成為國際的笑柄!」

「這些游擊隊公開處決人質,已經不能算是普通的暴徒了,必須要出重拳!」

「但一天時間還沒有到,我們還可以再試試!」

「沒時間了,部長先生!」

在確認軍方鐵了心要奪回指揮權後,內政部長也只能嘆了口氣,然後默默的走出指揮室。

「走吧!」

「長官,我們去哪?」

「去給司法宮找個新的設計師!」

在軍方完全接手後,拿過指揮權的軍方將領直接大手一揮,調來了早就準備好的坦克大炮,然後數次表面勸降無果後。

早就按耐不住的政府軍隨即發起了進攻。

榴彈炮直接架設在廣場一側,隨著司法宮展開轟擊,而後,數千軍警在數輛坦克和幾十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四面八方朝著司法宮發動進攻。

激烈的交火聲甚至在市郊都能聽到,爆炸造成的煙塵甚至飄到了十多公里外。

在政府軍的全面進攻下,司法宮的游擊隊寡不敵眾,很快就被殲滅大半,但剩下的游擊隊依然頑強抵抗,甚至退到著火的司法宮裡繼續戰鬥。

政府軍在傷亡數十人後,索性停止了進攻,轉而開始不斷用炮火攻擊大樓。

於是,這座有上百年曆史的古老建築就這麼承受了自己所不能承受之重,在被火焰灼燒了整整一天,又被炮火轟炸了大半天后,這座建築成功的垮塌了大半。

然後政府軍直接將裝甲車開到大樓前,用裝甲車撞開窗戶,接著繼續猛攻,期間政府軍又陸陸續續救出來數十名人質,但也有幾十個人質死於雙方的交火或者是游擊隊的處決。

等到夜間兩點左右,司法宮內的游擊隊抵抗逐漸被平息,眼見大勢已去,19游擊隊隨後開始了分散突圍。

而讓人跌破眼鏡的事就在這裡,雖然是深夜,但司法宮和廣場外圍依然有大量的軍警,甚至還有媒體朋友,可游擊隊首領依然帶著二十來個手下成功的殺出重圍,搶了一輛車離開了現場。

這個訊息讓指揮進攻的哥倫比亞將軍暴跳如雷,大罵手下廢物的他當即命令所有人停止休整繼續進攻。

隨後,炮火再度照亮了半個夜空。

等到早上八點,游擊隊的抵抗已經被徹底粉碎,數十名重傷的游擊隊俘虜被牢牢的控制在廣場一角,而從廢墟中抬出的屍體則是源源不斷。

在付出了六十七人死亡,一百三十四人受傷的代價後,政府軍終於徹底收復了已經變成廢墟的司法宮,他們殲滅了兩百多名游擊隊成員,繳獲了一輛坦克和數輛卡車,而人質們則是四十六死五十九傷。

這場混戰最終落下了帷幕,只不過雙方都沒有勝利,19游擊隊損失了幾乎全部的主幹力量,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武裝鬥爭這件事之後就要和整個游擊隊無緣,而哥倫比亞政府同樣也沒有贏,不僅軍隊傷亡慘重,代表著國家至高無上法律地位的司法宮也變成了一片廢墟,可以說,國家的臉面已經徹底的被丟進了垃圾堆。

至於這一切的幕後主使巴勃羅埃斯科巴,他本人也沒有贏,巴勃羅本希望透過這次襲擊逼迫政府讓步,但結果卻事與願違,政府不僅沒有讓步,反而因為襲擊更堅決了打擊毒販的決心。

而巴勃羅本人還成功的將自己過去在民眾心中樹立的良好形象丟的一乾二淨,畢竟全國但凡家裡有電視的人都看到了游擊隊是如何公開處決人質的。

如果在過去,對於打擊巴勃羅這件事在國內有相當一部分人吃保留意見的話,那麼司法宮襲擊過後,國內大部分階層已經達成了共識,必須要堅決打擊麥德林集團,畢竟這種喪心病狂的襲擊,沒人願意經歷!

而巴勃羅似乎也認識到了自己這次行動的錯誤,於是,他轉而開始更換自己的打擊目標,將物件,從哥倫比亞政府和軍警變為在哥倫比亞執行任務的美國緝毒局人員。

至於薛帕德的暗影公司,自然也在打擊物件之列,只不過比起拳頭大行事狠辣的僱傭兵,那些呆呆傻傻的緝毒局探員更好對付,最重要的是,這些傢伙的駐地不在大使館裡,也不在哥倫比亞的軍事基地裡,反而在壓根沒什麼防備的居民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