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麼都不擔心,我只擔心時間!”

“這個時間州賽已經結束,最多再又七八日,各州參賽代表就將入京,給他們五天時間休整,前後頂多也就半個月,可眼下的時間已經快十月了!”

李延年抱著茶杯,“比賽結束十月中下旬,天寒地凍,不過路還是可以走的,可要是等到其他方來了再比,那時間就麻煩了……”

北地,九月秋老虎反覆,氣溫還算適合,可一進入十月,大雪滿天,來自草原上的寒流將再度席捲武朝,每過一旬氣溫就會暴跌一階,從十月上旬的雨雪,到十月中旬的凍雪冰雹,再到十月下旬的鵝毛大雪,根本不給人反應的時間。

武人習慣了這樣的天色,但遠沒到無視的程度。

拖著拖著進了十一月,那情況戶外就別想活人,一杯熱茶端出去,不到百息直接凍的邦邦硬。

比賽?

人能受不了,可山林野獸或許早已經貓冬。

“今年的天雖然暖,但等到凍起來的時候,情況或許會更嚴重,比賽或許可以進行,但賽後人員怎麼返鄉,如果今年不能返鄉,麻煩就大了!”

武朝,每年新兵入伍的時間,放置在每年五月。

五月,春寒消散,農作物下種,人丁離開不會影響家庭,同樣天氣合適正好開始訓練,三個月後老兵退伍,正好趕上八九月的豐收,迴圈往復方才保證了武朝最基本的糧食供應。

聯賽是給名額的,只要能晉升州賽的,甭管有沒有機會走進國訣,參賽人員就獲得入伍資格。

“麻煩?有什麼麻煩,各州不過二十五支隊伍,攏共不過五六百號人,這點還安排不了嗎?”方程不解的問道。

太安城那麼多人口,城外那麼多軍營,在他看來四五百號有什麼不好安排的。

“婚姻!”

李延年開口道。

“對,就是婚姻!”楊應知附和完,跟著解釋道。

今冬要是回不去,那下一次回去就是四年以後。

正常情況下,九年兵役,三年一輪,每輪給予三月假期。

民間則對應這規律,形成一套自己的風速。

每年十二月,再新一輪入伍名額確定後,新兵所在的家庭就會開始安排相親,將未婚妻接回家中,待到第一輪休假正式成婚,動作快的次年就會有孩子,沒成的就拖到第二輪休假,待到退伍的,孩子要麼正好記事,屆時無論是退伍老兵,還是老兵的孩子都好安排。

對於這些民間規矩,朝堂也需尊重,畢竟涉及到了人丁滋生,和下一代兵員的培養。

可時間上再拖拖,節奏就全亂了……

“選擇從軍入伍,就等於選擇了與風險常伴,入伍的第一個三年,風險最小,就算撞上了衝突和戰爭,老兵也會將新兵護在身後,真正的風險來自第二輪,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年,一個人能否得到看重,得到培養,能否建功立業,就在這三年裡,對等承受的風險也就最大,反倒是進入第三輪後……”楊應知說了一半,目光看向李家兄弟。

“人有貴有自知,到了第三輪,誰有能力,誰值得培養,不需要直屬上司告訴你,大家心裡基本都有數,就算是我們這等出生的,也會因自身能力不足,感到失落,甚至出現放棄的想法!”李延年大大方方的說道。

“怎麼說的話,入伍之前組建團隊,不是為了前六年,而是為了最後這三年?”

聽完這話,方程好似一下子明白了什麼。

“不錯,前六年團隊成就二代,後三年二代成就他人,這話不好聽,但現實往往就是這樣,沒有那個家族可以保持代代旺盛,人人如龍,自己不行,就將機會交給附屬家族,附屬不行就交給新人,就算不想接受,軍營中基層將領,也會幫你完成這一步!”

在這混亂的時代,入伍九年,甭管是戍衛軍團,還是戍內軍團,理論上都會遇到生死衝突。

生死麵前的殘酷,會讓所有人認清自我,加上與家族隔絕。

讓一群熱血青年去做選擇,最後做出的選擇,往往最符合軍隊“寧缺毋濫”的意志。

“一環扣一環,當年設計這一套的人,對人心把控的很準確啊!”

果然,不能小看任何人!

任何成建制,成規則的體系,每一步的設定裡都蘊含了智慧,就說這九年兵役,初開問題不小,畢竟其他王朝兵役都是終生制的,父老傳子,子弱傳孫,身為軍戶生生世世都難逃從軍的夢靨。

武朝改變這一現狀,卻沒有完全改變。

之前方程多少還在疑惑,為什麼是九年,為什麼每個階段是三年,沒想到裡面竟有怎麼一重輯。

別說,這還真符合武朝的現狀。

“把控的精準不精準,我不清楚,可這一套規則已經執行幾百年,相信我,那些有資格參加國訣的選手,這個時候家裡肯定已經安排好了成婚的物件,就等著年底回家成婚呢……哪兒些進入州賽卻沒進國訣的,快的如今已經入洞房了!”李延年說的很是直白。

“那你們兩個為什麼?”

問題出現那就解決,不過在解決面前,方程反倒更好奇,李家兄弟為什麼沒按這一套來。

“勳貴玩法和武家,平民不一樣,勳貴求質,自家看中沒用,不經戰火考驗,誰知道是龍還是蟲……因此勳貴之間訂婚,往往在子弟從軍第五年開始接觸,能力越強可挑選範圍越大,反之範圍也就弱小,而成婚往往放在退伍後,落在太學那幾年!”楊應知笑著解釋道。

當官要乘早,這話也就說說了。

武朝這邊看似,先經九年兵役,三年太學,前後花了十二年才走上仕途,到頭來二十七八也就一七品官員,看似付出與收穫不對等。

但別忘了……科舉的不確定性更大!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宋朝立國三百多年,考中進士的平均年齡在三十四歲左右,明朝兩百八十多年,考上進士的平均在三十二歲上下,後唐則在三十三歲。

遼國的武進士平均年齡也在二十五歲上下,至於還在舉孝廉的楚國,平均也在二十七八歲。

整體來說,武人開啟仕途時間並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