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民以地為本
章節報錯
武清城外,蘇石大軍沒有急於前行。
就在城外搭起了軍帳,暫停於這裡。
蘇石要借道遼地,訊息已經送了上去,現在就等著那邊回應。而在沒有得到回覆之前,自是不好枉動,不然讓遼人以為他別有居心,事情難免會在中途出現差錯。
有蘇石在,各方面物品的供應自然是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即便是外面現在已經下起了大雪,但在一應物品準備齊全,尤其是各種保暖物品被蘇石拿出,裝備給大家之後,就算是外面冰天雪地,但在軍帳之內,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感覺到寒冷。
裡面是棉衣、棉褲、棉襪。
腳上穿得上是大頭棉鞋,外套都是最為保暖的羽絨服,需要站崗放哨的戰士除此之外還有厚重的軍大衣。
所有的軍帳都改成為了棉軍帳,裡面還有電暖器,發揮著炙熱的溫度。
發電機被蘇石拿出了陣列,就擺在軍營正中央的位置。有了它們的出現,軍帳內的平均溫度達到了二十三四度,可以讓每一個人入帳都只穿單衣便可。
系統已經對蘇石完全開放了電力系統,蘇石拿出發電機的時候,可著實是嚇到了大家。
自古以來,熱能除了靠薪柴和煤炭之外,再就是太陽公公了。
可是現在,明明天空上還下著雪,遮擋了陽光的溫度,外面也是白茫茫一片,想要找到煤炭更是難上加難,似乎只有靠乾柴才能燃火取暖,三位管家正想著組織人去附近尋找柴和的時候,就有了發電機,然後所有人都省事了,溫度的軍帳中,讓每一個人都禁不住笑開了顏。
有了發電裝置,電暖器可以釋放出大量的熱能,不僅乾淨衛生,且溫度還可以一直保持成一個狀態,這讓大家都不敢相信世上竟然有這樣的好東西。
大家的臉上有了笑容,蘇石自然也跟著高興。當有人問這是什麼東西的時候,蘇石的回答是,「這是科技的產物,要麼說讓你們好好讀書,才有能力去創造更好的東西。告訴大家吧,以後跟著我,還會有更多好東西,更好的日子在後面。」
事後雖然大家還是很驚訝,但慢慢也就習慣了。跟著少帥還真處處有驚喜。
就像是現在,數九寒天之中,但他們每天依然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帶汁的水果,豐富的肉食。
人群中,只有樓陽與白行兩人不問不說,他們知道,這就是少爺的神仙手段。
其它人都安頓了下來,等待著訊息。可實際上,所有人都沒有閒著,蘇石給所有人都安排了差事。
一旦等到遼國同意,蘇石就要借道入高麗,在然後他們就要找到一個適應自己發展的地盤。
有了固定地盤之後,蘇家軍的戰略也要相應地進行改變。
以前,蘇家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依靠的是裝備精良,戰士用命,依靠著大軍那快捷無比的速度,讓敵人找不到自己的同時,他們卻可以抽冷子隨時給敵以一擊。
可一旦有了自己的地盤,遊戰的策略就行不通了。
那個時候,敵人若是來找自己的麻煩,蘇家軍也不能放棄大本營,只能選擇遊戰與固定同步走。如此一來,要面臨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
比如說,想要守住自己的地盤,兵力數量太少可不行。
想要建設自己的地盤,就要有內政人員,要涉及到治理地方。
上倉山的時候,蘇家軍就已經接觸到治理之事,但那個時候,他們是封閉的,可接下來,他們必須要開放。不開放,無法吸引來更多的人才,就無法擴大自己的實力。
蘇石不是萬能的,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一個人來做,這就讓他需要很多的幫手。
且人手越
多越好,蘇石就把主意打到了所有人的身上。在他眼中,這跟隨自己而來的兩萬人就是種子,他要把這些種子種下,讓他們各自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只有大家群策群力,才能把屬於自己的國度建設和發展得更好。
為了發展,蘇石第一個成立的部門就是農部,文陽、王阿大、大喇叭、老油條、泥人張等人分別成為了第一批農代表。
農代表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代表就是農民。
古時,民為食為天,民以得為本。
農民也是每一個王朝的基礎。只要農民穩定了,國家就是再亂也不會亂到哪裡去。
反之,如果得到了農民的支援,就算是面對著外族入侵,只要他們願意支援你,那就是要糧有糧,要人有人,再也不用害怕誰。
農民同時也是百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比例至少佔到八成以上。
所謂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多也指農民。
可就是這麼淺顯的道理,當政者們卻是最容易忽略的。
沒錯,農民不會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更不會出現在朝堂之上,甚至他們很多人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無法發揮出屬於自己的聲音,這就讓他們很沒有存在感。
久而久之,就讓帝王們將他們忘記。而所謂的百姓安居樂業,所謂的盛世與農民過得到底好不好也就沒有了什麼關係。
只要出現在帝王面前的這些人過得好,整個天下就都過得好了。不然也不會有晉惠帝的那句何不食肉糜之言。
農民只會種田,平時很老實,可一旦讓他們吃上不飯了,這些人一旦聯合起來,其能力之強之大,往往可以輕易推翻一箇舊的政權。往往這個時候,當政者們才發現他們的重要性,會採取諸如鎮壓等手段。
可一旦樓歪了,又豈是殺幾個人可以解決?
別人看不到農民的重要性,蘇石卻是十分的重視,成立的這個農部,為的就是幫助農民,且把他們給團結起來。
五位蘇石欽定的農代表,文陽是有學問的,曾是一個讀書人,後來做到了營指揮使,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組織能力的人。
至於王阿大四人,他們都是底層的百姓,常會與農民打交道,甚至他們本身就是農民,他們自然是知道真正的農民需要的是什麼,只要他們設身處地的為農民著想,工作開展起來自不會有什麼問題。
叫來了文陽五人,蘇石手把手地教他們接下來怎麼開展工作,說起來就是六字方針,分田地,少納糧。
要保證人人有田種,人人有事幹,人人可以看到生活的希望。
有了未來的農民,不用你去監督,他們就會變得老實起來,就會把手中的事情做得很好。而一旦他們享受到了農代表帶給他們的福利之後,他們就會反過來支援農部的工作,一旦良性迴圈起來,就會成為一股極大的助力。
與文陽等人足足在大帳中呆了一天的時間,共同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最終也決定,但凡以後蘇家軍勢力內的地盤,所有的農民每人均田五畝。
五畝是底線的同時,也是最高額度。
即每個十歲以上,登記在冊的農民都可每人分到五畝田地。(男女都一樣)
每人五畝,這就是均田制,蘇石決定短期內依此辦事,以後或許會隨著勢力的強大而改變,但暫時是不會有什麼變更。這過程之中,你若是犯了罪,那就會收回你的農田。反之,若是你立了功,那會用其它的獎勵來表揚你,但絕對不會是農田。
同時,倘若是遇到大戶人家,為了防止出現豪紳和地方士族的壯大,就需要分家。看書菈
要求是,每一戶不得超過十口人。
但凡是超過了,就要分家,且還
是強制性的分家。
古時,但凡是造反成功之人,少有沒有大族支援的。就像是曹阿瞞,他就得到了夏侯氏的支援,這才有了晉的雛形。
自古以來,地方世家大族往往也是讓王朝最為頭疼的存在。
甚至很多時候,帝王頒佈的為民政策,都要先經過大族這一關。若是他們不配合,你的旨意都傳達不下去,都無人會知曉。
為了避免以後自己治下出現這樣的問題,蘇石便從基礎就開始打牢。強行分家,就是不給他們團結起來惹事的能力。
繼農部之後,蘇石又建了藝術院,首任的院長和副院長分別為曲冬兒和梅霜。
兩女都在上倉山呆過數年的時間,且很早就被蘇石重用。尤其是曲冬兒,受了不少蘇石的指點,曾經就是文藝隊的隊長,現在建立了藝術院,她自然是要受到重用的。
梅霜最早的時候也在文藝隊呆過,後期是衛生隊缺人,把她給調了過去,現在擴大文藝隊為文藝院,她又被調了回來,擔任二把手的職務。
「之前給你們白毛女的劇本現在演練得怎麼樣了?」見到兩女,蘇石便一副和藹般的樣子問著。
「回少帥,演練了很多遍,已經沒有問題。」曲冬兒兩人緊忙回答著。
「很好,等到了我們到目的地後,你們就要多演出,尤其是後備演員要準備足了。忙的時候,可能同時要在幾地演出,到時候就要靠你們來聯絡百姓,你們會最先成為他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