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華小郭襄 蒙古國建元依漢制 忽必烈登基舉賢才
章節報錯
第二十五回:蒙古國建元依漢制;忽必烈登基舉賢才
上回說到郭破虜跟隨孟憲元帥,揮師直入四川,協助孟憲元帥把蜀地經營得井井有條,郭破虜的才幹贏得了孟憲元帥的讚賞。孟憲告老還鄉後,他的繼任者餘晦也對郭破虜頗為器重。郭靖協助呂文煥經營襄陽城也是事無鉅細,盡心竭力,黃蓉害怕他功高震主,於己不利,讓他適時退出,在暗中協助守軍。眾英雄豪傑聽說郭靖又被起用,又紛紛迴歸麾下。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說蒙古軍隊匆匆撤回漠北,郭靖等原以為是蒙古軍隊大敗而逃,其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原來北方蒙古政權在蒙哥汗陣亡以後,蒙古各王族為了自己能夠成為王位繼承人,爭權奪利,互不相讓,早已分崩離析。強大的蒙古帝國分裂為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臺汗國、蒙古等四個部分。身居漠北的木哥親王以自己為嫡系,理應位居大統,便四處發出蒙哥大汗去世的正式訃告,要求各親王匯聚漠北。木哥親王特派使者,敦促漠南的忽必烈撤軍北上,輔佐於他。忽必烈正猶疑不決時,留守在和林的親王阿里不哥卻為了奪得汗位,與木哥親王分庭抗禮,一面以自己為正統,也派出數路使者,通知諸王大臣到和林會喪,並舉行庫裡臺選汗大會,選舉蒙哥汗的繼承人;一面努力努力擴張自己的實力,派親信脫裡赤等到燕京一帶徵兵徵糧,企圖將忽必烈的領地控制在自己手裡,以壯大自己的力量。進攻中原地區的忽必烈見勢不妙,急忙與趙宋朝廷劃長江為界來議和,命令張柔等軍隊收兵回漠北。這一次退兵,其實就是為了回師和林奪取汗位,清除異己,鞏固蒙古的統治。趙宋朝廷在襄陽城被蒙古軍隊佔領以後,曾經派孟憲為荊襄制置使,後來又派權臣賈似道率領八十萬大軍作為後援。賈似道見孟憲已將襄陽城收復,蒙古軍撤退,忽必烈正好又遣使請降。由於趙宋朝廷有許多戰勝後簽訂屈辱條約的先例,賈似道就瞞著朝廷,與蒙古政權劃江而治。忽必烈與賈似道簽訂了秘密協定後,率軍撤回漠北。而賈似道誇大自己的功勞,向朝廷邀功請賞,趙宋朝廷聞奏,朝野稱頌。趙宋朝廷厚賞了賈似道。漢蒙議和,邊疆地區暫時出現了少有的寧靜局面。
其實這個忽必烈,他就是和郭靖結為安達的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兒子,是一個具有雄圖遠略、胸懷大志的英雄人物。他熟悉漢族文化,對儒家經典頗有精通。年少時,就立志以唐太宗李世民為榜樣,做一個賢明的君主,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政權。蒙哥在位時,忽必烈由於在其同母弟中年齡最大而且具有賢能的美名,蒙哥汗把漠南漢地軍民庶事,全部委任給忽必烈管理。讓他在此積聚力量,為南下伐宋做準備。忽必烈在得到蒙哥汗的允許後,在漠南金蓮川開府建衙,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蓮川王府。由於此處緊鄰中原地區,漢族勢力稍強,忽必烈想到要一統天下,必須依靠強大的漢族勢力,離不開有真才實學的大儒;要想治理好中原,必須實行孔孟的聖人之道。忽必烈開始注意羅致漢族人才,逐漸重用漢人,碩儒郝經等文學之士逐漸為其所用。後由於北方天氣寒冷的緣故,又在灤水北岸任命漢族謝仲溫修建開平城。
蒙哥陣亡,忽必烈為其報仇,率軍南下。此時聽從木哥親王的徵召,把南侵軍隊北撤以後,先讓軍隊留在金蓮川觀望,等待阿里不哥和木哥自相殘殺,以坐收漁翁之利。其心腹大臣勸諫道:
“如今諸王貴族離心,如果大王徘徊觀望,蒙古國將會進入危急關頭。大王應早作定奪,該進則進,該退則退。凡事應該以祖宗為念,以社稷為念,以天下蒼生為念。奮發乾剛,亟定大計,消禍於未然。如此則大寶有歸,社稷安矣!”
忽必烈沉吟道:
“本王現今無甚主意,欲在此靜候,奉旨赴和林參加選汗大會。”
郝經奏道:
“和林選汗大會,名不正,言不順。其實由阿里不哥把持,諸王貴族成為傀儡,大王前去,等於承認阿里不哥的正統地位,這樣反而不美。”
忽必烈沉吟良久,嘆道:
“如此說來,其將奈何?”
郝經便向忽必烈授以密計,如此這般安排,忽必烈聞言,大喜。
忽必烈立即分派霸都魯、兀良合臺率領精兵,包圍並解散了阿里不哥的親信脫裡赤所召集的軍隊。然後派廉希憲帶領一隊人馬往東遊說東道諸王;郝經率領一隊人馬往西去遊說西道諸王。自己親率大軍,進駐開平。忽必烈率領軍隊來到開平的訊息,很快傳遍了蒙古草原,
支援忽必烈的耶律鑄和木哥親王也逃離和林,來到開平,投奔忽必烈。廉希憲去遊說的東道諸王領袖塔察兒和郝經遊說的西道諸王合丹,也率部來到開平與忽必烈會合。
忽必烈與木哥親王等諸王貴族經過商議,決定由忽必烈徵召蒙古各部落,在開平召開庫裡臺大會。幾個宗王貴族聯合起來,發表檄文,宣稱阿里不哥組織的和林選汗大會不是宗王大會,不代表蒙古嫡系政權。
忽必烈在蒙古諸王中,素有仁聲。在郝經等的安排下,登高一呼,響應雲集。以木哥親王為首的諸弟;以塔察兒、也松哥為首的東道諸王;以阿必失哈、合丹、合必赤、蒙哥都為首的西道諸王共四十多人,漢族官僚史天澤、張柔、張弘範、李璮等七大萬戶都來參加庫裡臺選汗大會。諸王貴族一致同意擁立忽必烈為蒙古汗國大汗,並舉行了隆重的即位儀式。
忽必烈繼承了汗位以後,立即派出一個百人使團,向阿里不哥宣告即位。阿里不哥不但不承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反而還扣押了這個百人使團,並立即召集自己的支持者在和林舉行庫裡臺選汗大會,推舉自己為蒙古大汗。忽必烈聞訊大怒,在諸王貴族的支援下,御駕親征,在和林郊外大敗阿里不哥軍隊,迫使其投降。
忽必烈得到蒙古諸王貴族和投降蒙古的漢族謀臣的支援,順利地登上汗位,把都城定在漠南的燕京(即現在的北京)。
郝經、張柔等一班漢族謀臣武士,聯同蒙古諸王貴族上表稱賀。
郝經奏道:
“大王新登大統,百業待興,祖述變通,正在今日。望大王以天下蒼生為念,更易祖宗制度,廢除祖宗陳法。效仿漢族皇帝故事,早日身登大寶。”
忽必烈饒有興趣地問道:
“聽說漢族皇帝登基即位,儀式莊嚴隆重,高貴典雅,過程紛繁複雜。皇帝登基即位究竟有哪些儀式啊?”
郝經等奏道:
“據《禮記》上所載,皇帝登基即位,承繼正統,不能草率行事,必須詔告天下,建號改元。”
忽必烈聽郝經等漢族官吏說得頭頭是道,聞言大喜,問道:
“依先生所見,改元為何名為妥?”
郝經奏道:
“依臣愚見,可建國號為大元。儒家經典《易經》有云;大哉,乾元!元者,乃大也,第一之意。古時就稱殷歷的第一個月為元月,每月的初一為元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易漢姓,亦是以拓跋姓改為‘元’姓。”
忽必烈欣然道:
“就依先生所言,登基即位之事,先生可便宜行事。”
郝經又道:
“建國立綱後,大王不能再自稱為‘大汗’,可效仿唐太宗、宋太祖開國創業之舉,改稱皇帝。”
忽必烈聽郝經等漢族官僚將自己與唐太宗、宋太祖相比,不禁喜不自勝,便對郝經等漢族謀臣的建議,無不從善如流,全部採納。接著他吩咐王鶚起草即位詔書,郝經等主持建立各種典章制度。當日,忽必烈下詔,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蒙古太祖聖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振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久,歷古所無。朕德薄能鮮,忝受天命。古語云:誕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經百王而繼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朕擬依古制,建極體元,與民更始。既成於大業,取《易經》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建元中統。欽此!”
忽必烈又接受郝經的建議,立長子真金為太子。中央制度,盡皆循依唐制;中央設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宣政院等。中書省總理全國行政事務,由太子任中書令,下設右左丞相、平章政事等;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設樞密院,負責全國軍務。設立御史臺,為天子耳目,負責糾察百官善惡、諫言政治得失;又命班八思節制歸順的武林人士,成立特別保衛機構,為衛護皇室和執行特別任務做準備。
地方上的管理,忽必烈改變宋朝由文臣任知州的積弊,由皇帝直接派中書省臣去地方執政,稱為行中書省事。行中書省後來就變成固定的官府名稱,又成為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行省或省。行省制度是秦漢以來郡縣制的發展,奠定了明清以來直到今天省區的規模,這種行省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
忽必烈登基以後,開始大量重用漢人,首先對佛教的海雲大師和子聰和尚師徒頗為器重,將子聰和尚留在身邊,改名為劉秉忠。一日,忽必烈問起如何讓漢族有才能的人盡為所用之道。
劉秉忠答道:
“只要大王誠心招賢,賢能之士無不傾力來投!”
忽必烈點了點頭,問道:
“似此,襄陽城的郭靖和朱子柳等會不會來?”
劉秉忠奏道:
“像郭靖和朱子柳這種俠義為懷、忠君愛民的大英雄大豪傑,只可禮遇,不可屈至。大王應該成全其忠義之心,不能讓他變節而成千古罵名。”
忽必烈聞之,嘆息良久。
劉秉忠又道:
“其實襄陽城久攻不下的原因,不僅在於襄陽軍民的齊心協力,更有賴於郭靖等一班豪俠之士的鼎力相助,如果大王也禮聘一些忠義之士,群策群力,定能使襄陽城拱手來降。”
忽必烈聞言大喜,任命劉秉忠建立招賢府衙,張貼招賢榜,在劉秉忠的舉薦下,燕真、賈居貞、孟速思及董文炳、董文用等藩府舊臣;張文謙、李德輝、劉肅、李簡、張耕、馬亨、王恂、劉秉恕、竇默、姚樞、楊惟中、許衡、趙復、宋子貞、商挺、李昶、徐世隆、賈居貞、劉肅等四方文學之士;阿里海牙、孟速思、廉希憲、葉仙鼐等西域畏兀爾人;回回人札馬剌丁、阿合馬;吐蕃國師班八思;克什米爾僧人那摩禪師;大食人也黑迭兒;獨創的玄冥神掌的百損道人等等,都被羅致於忽必烈麾下。
忽必烈又聽說全真七子仙逝以後,全真教新任掌教祁志誠在赤城雲州金閣山劉家谷云溪觀,平常為人治病,沒事時就遊走于山水之間,傳道受業,心下大喜,有心接納,便派張元智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去請。豈料祁志誠清心寡慾,並無富貴之心,早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到赤城雲州暫居目的只是因為這是蒙古兵聚居的地方。他在此傳道,主要是想感化蒙古兵放下屠刀,使更多無辜百姓免遭殺戮。
忽必烈見祁志誠不為富貴所動,便又派太子安童去求教他修身齊家治國的方略,祁志誠回答道:
“身正則影正,身邪則影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治大國若烹小鮮。”安童大為讚賞,以為處世名言。於是把祁志誠的話轉述給忽必烈。忽必烈見祁志誠終不為所用,嘆息者久之。
忽必烈重用漢人,實行漢制的訊息,很快傳遍天下。蒙古政權,由此興旺發達,如日中天。而趙宋朝廷卻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趙宋朝廷因政治腐敗,致賈似道得以擅權。平章軍國重事賈似道為隱瞞乞和真相,網羅親信,極力打擊陷害有功將領。一批戰功卓著的將帥,或被罷官,或被治罪而死,致使民心相悖,將士離心,戰備鬆弛,坐失強兵固邊大好時機。而那些不堪趙宋朝廷奸臣當道,腐敗無能的漢族官僚,以及被權臣賈似道壓制的大小官吏,紛紛變節,向蒙古投降。南宋的潼川安撫使劉整,以瀘州等十五州三十萬戶叛變降蒙。忽必烈大喜,任其為夔府行省兼安撫大使,賜銀一萬兩。
劉整,字武仲,京兆樊川人,沉毅有智謀,善騎射,曾是孟憲帳下的一員虎將,號為“賽存孝”,累遷潼川十五軍州安撫使,知瀘州軍州事。劉整的投降,編練水軍,使得元水軍迅速形成戰力。大大增強了蒙古汗國的水戰能力。
正是:更易制度變祖法施行明政萃群英。欲知結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